- 註冊時間
- 2006-3-9
- 最後登錄
- 2022-7-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20
- 閱讀權限
- 120
- 文章
- 1605
- 相冊
- 0
- 日誌
- 4
狀態︰
離線
|
2010-09-03 中國時報 邱天助(作者為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教授)
據悉教育部以經費拮据為由,九十九學年度的「教學卓越」預算,將由五十億減為二十五億。相對於爭議最多的「五年五百億頂尖大學」預算,最後卻全數保留一毛不刪,這種厚彼薄此、欺貧重富的決策,看在數十所爭取「教學卓越」的大學師生眼裡,只能徒呼奈何!
長久以來,台灣高等教育一直是「劫貧濟富」、「抑私揚公」,並且一再複製、強化階級宿命。弱勢學校與學生在政府不斷的向「強者傾斜」政策下,幾無翻身的機會。
教育部獨厚幾所「頂尖大學」,主要理由是提升國際競爭力,「五年五百億」拚的是台灣有大學能進入「世界百大」。最近,上海交通大學公布的二○一○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台大從去年一百五十名「進步」到一百二十七名。據此,許多人即沾沾自喜的宣稱,台大不但是兩岸三地之首,更首度超越排名一百四十五名的新加坡大學,成為華人地區之冠。
其實,在上海交大世界大學排名中,一百零一到一百五十都屬同一等級,一百二十七與一百四十五只是「五十步笑百步」的距離,毋庸高興。
況且,即使有幸進入百大,九十九名跟一百零一,又有何實質差別?試問,誰記得世界幾十名以外的大學名稱?瑞士聯邦技術學院排名高居二十三,請問能有多少人知道?再說,名列台灣頂尖的清華、交通大學,歷年來總是在三百到三百五十名間的等級浮沉,怎麼也看不出「五年五百億」的明顯效果。
這種拚名次「前進百大」的教育政策,凸顯的只是開發中國家的政治語言學罷了。流風所及,甚至以傳播、分享為主要目的的「西班牙網路計量」排名,都是國內大學斤斤計較的榜單,連排名五、六百的學校都可大書特書一番,這種走火入魔拚名次的現象,已經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事實上,國家競爭力有賴於全體國民素質的提升,而非只靠一些菁英分子的獨寵。我們不能只供養少數幾所明星大學,忽略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權力與潛力,更不能不斷去再製優勢/弱勢、宰制者/被宰制者的命運,漠視社會的公平正義。據知,由於經費浮濫的爭議,原先教育部要砍的是只有幾所大學分食大餅的「五年五百億」預算,後來因為一些「有力人士」挺身說話,如今刪減不成卻反過來將僧多粥少的「教學卓越」預算攔腰減半,讓一年分不到幾千萬的三、四十所大學,窮著急、乾瞪眼。真正是名副其實的「拔不到肥鵝的毛,反手來宰殺瘦鴨」。
台灣目前高等教育最大的隱憂,在於如何去抵抗與教育形式相對應的兩種主要權力:一種是建構意義、價值、榮譽,並且區分高低差序位置的權力,例如宣稱頂尖大學、前進百大、SCI、SSCI、TSSCI的優越性;另一種是主宰利益分配的權力,例如教育部、國科會。前者稱為符號權力,後者稱為政治權力,二者緊密相關,儘管表面上是相對獨立。以抗拒的難度前者尤勝後者,這種自上而下的優勢力量,企圖圍繞一種未經檢驗的論述,一致性的生產一套意義、價值與標準,否認任何利益的衝突,以一種同質化、中心化與整合的力量,去維護他們所擁有的核心地位,最後影響著實質的利益分配。
在一個民主多元的社會裡,大學應該擁有「尋求平等」、「追求差異」的權力。台灣並不是每一所大學都要成為「頂尖大學」,都要成為學術生產的工廠。但仍然有權力要求在平等的基礎下,發揮各校的特色,培育眾多的下一代。更重要的,國家不能以全民的資產只照顧少數菁英,更不能犧牲弱勢者的權益來成就優勢者的未來,讓弱勢者最後只剩下走上街頭的權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