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8-8-11
- 最後登錄
- 2017-7-1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6648
- 閱讀權限
- 140
- 文章
- 7468
- 相冊
- 2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嶗山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素有“海上名山第一”,它聳立在黃海之濱,主峰1133米,它拔海而立,山海相連,雄山險峽,水秀雲奇,繞嶗山的海岸線長達87公里,沿海大小島 嶼18個,構成了嶗山的海上奇觀。當你漫步在嶗山的青石 板小路上, 一邊是碧海連天,驚濤拍岸;另一邊是青松怪石,鬱鬱蔥蔥,你會感到 心胸開闊,氣舒神爽。因此,古時有人稱嶗山“神仙之宅,靈異之府。
嶗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名山,過去最盛時,有“九宮八觀七十庵”, 全山有上千名道士。著名的道教人物丘長春、張三豐都曾在此修道。原有道觀大多毀壞。保存下來的乙太清宮的規模為最大,歷史也最悠久。
秦皇漢武帝曾登臨此山尋仙,唐明皇也派人進山煉藥,歷代文人名士都在此留下游蹤,號稱“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嶗山道士聞名遐邇。山上奇石怪洞,清泉流瀑,峰迴路轉。人文自然景觀交相輝映,82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名勝景區之一。進嶗山可分為中、南、東三線,其景色各異。
嶗山分巨峰、登瀛、流清、太清、上清、棋盤石、北九水、華樓等風景遊覽區,一日只能遊覽幾個景區,火車站、棧橋等到各繁華地段車站碼頭各大賓館均有發往嶗山“一日遊”的專線車輛。巨峰又稱嶗頂。雲海奇觀,彩球奇觀,旭照奇觀為其三大景觀。巨峰為中國觀日出最早佳境之一,觀“日出海上”,則唯嶗山獨具。於嶗山度假村或客棧小住,夜看月景,晨觀日出,乃嶗山之遊一大快事。
嶗山九大風景遊覽區中最高最險峻的一個景區。有一線天,黑風口,五指峰比高崮,靈旗峰,自然碑等景觀。其最高處為巨峰,俗稱“嶗頂”,海拔1133米,為嶗山的主峰。巨峰極頂有一塊幾尺見方的岩石,名“蓋頂”,又稱“磕掌”,僅能容三四人巨峰山勢陡峭,攀登艱難。西從柳樹台東上15公里。南從煙雲澗行10餘公里,西北由魚鱗口向東南攀行約5-6公里,東由上清宮或明霞洞西去,西南循大圈子,迷魂澗均可抵達巨峰。“巨峰旭照”,“嶗山火球”,“雲南奇觀”,“巨峰佛光”為巨峰四大奇觀。
華樓峰
嶗山三大奇石之一,古稱聚仙台。為一方形山峰,四壁陡峭,巍峨險峻。傳說八仙過海途徑嶗山,何仙姑于聚仙台梳妝,又名“梳妝樓”。史載張三豐等名道皆與此峰有不解之緣,故成為海上名山之一。
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的太清宮
太清宮亦稱下清宮,嶗山太清宮是琨崳山全真祖庭以外的“全真道第二叢林”,於西漢建元元年(西元前140年)張廉夫創建,原供奉三官大帝,名三官庵,後改稱太清宮。唐天祐元年,道士李哲玄、張道沖等人施建廟宇。五代時期後唐莊宗同光二年(西元924年),道人劉若拙自蜀來嶗山太清宮,自修一庵,供奉老子像。宋太祖建隆元年(西元960年)敕封劉若拙為華蓋真人,撥款重修太清宮。金代,全真道進入嶗山,邱處機曾兩次來此講經佈道,留下詩文碑刻多處。其師兄劉處玄則常駐太清宮,許多道士皆入其門下,後來形成尊劉處玄為祖師的“隨山派”,嶗山也就成了全真道的祖庭之一。元末明初,著名道士張三豐自青州雲門山來嶗山修道,留有張仙塔、邋遢石等遺跡。太清宮在明萬曆(573-1619)年間傾圮,憨山(德清)和尚于宮前建海印寺,寺旋毀,後複建此宮,並有擴大。
太清宮前臨太清灣,背依七峰,為嶗山道教祖庭,是嶗山最大的道觀。道教的“返璞歸真”內涵與嶗山自然生態互為詮釋,渾然天成。位於嶗山南麓老君峰下,三面環山,前瀕面海,四季蔥蘢賽江南。現占地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500平方米,共有房舍150餘間。道教 以“玉清、上清、太清”為三清,“太清”乃太上清淨之界,也就是 “神仙”的天堂。太清宮的全部建築。由“三官殿”、“三皇殿”、 “三清殿”組成。太清宮曾以“太清水月”之譽列嶗山十二景之一。
三官殿建築最大,前後三進院落。 殿内塑有天、地、水三官以及真武、雷神等神像。三皇殿院子裏有兩株古柏,漢代所植。 太清宮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周 圍有許多景點和刻石。因此,太清宮一帶就成了嶗山遊覽區的中心。
三官殿前的一株山茶,高 8.5米,幹圍1.78米,樹齡約700年,為世界少見的大山茶。寒冬季節, 滿樹綠葉滴翠,紅花嬌豔,猶如落下一層絳雪。宮中原有白牡丹,高及 屋簷。當年蒲松齡寓於此,與牡丹、山茶相對,孕育出優美神話故事 《香玉》,寫白牡丹和紅山茶變成美麗的女子,與一位書生相戀的故事, 為《聊齋志異》中的佳作。
太清宮附近名勝有:神水泉、龍頭榆、 摩崖石刻等。在太清宮,偶爾還可看到“海市蜃樓”奇景。勞山的上清 宮附近景色也很好。多奇峰異石,古樹清泉。 嶗山的山有多高,水就 有多高,名泉勝水是嶗山一大特色,巨峰頂上的“天乙泉”,太清宮的 “神水泉”、上清宮的“聖水洋”等都是嶗山名泉。嶗山的特產礦泉水, 有人譽之“積年之疾,一飲而愈”。
龍潭瀑
嶗山八水河中游,於百尺懸崖飛流直下,噴珠吐玉,狀如龍舞,故名“龍潭瀑”。潭中碧水凝寒,清澈見底。山雨過後,洪湧瀑注,飛騰叫嘯,蔚為壯觀。
北九水
白沙河上游河流,因山有九折,水有九曲得名。以北九水療養院“九水界橋”為界分內九水外九水。“九水明漪”為嶗山十二勝景之一。源於巨峰北麓之水,流入峽谷,一路群峰竟秀,萬木爭榮,佳景迭出,美不勝收,故有“九水畫廊”之美譽。
九水十八潭
嶗山主要遊覽區之一,長約3公里,由眾多景點組成,統稱為九水十八潭,有“九水畫廊”之美譽。一水有“至柔潭”,二水有“居卑潭”、“未封潭”、“未始潭”,三水有“無隅潭”、“無極潭”,四水有“自取潭”、“俱化潭”、“中虛潭”,五水有“有間潭”、“得魚潭”,六水有“得意潭”、“無幾潭”、“不滯潭”,七水有“餐霞潭”、“飲露潭”,八水有“清心潭”,九水有“洗耳潭”、“潮音瀑”等重要景點。遊覽區內建有旅遊度假村和療養院。曾以“九水明漪”之譽列嶗山十二景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