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745|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道教十二大聖山~天台山--2p [複製連結]

SOGO榮譽會員

口業啊!!口業!!!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釣魚王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9-5 09:37:2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天臺山, 位於浙江中東部的天臺縣境內,素以“道宗佛源,山水神秀”聞名於世,是中國道教南宗和佛教天臺宗的發祥地,又是活佛濟公的故里,1992年被列為浙江省十大旅遊勝地,2000年底又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全國首批AAAA級旅遊區。

 

     天臺山在浙江省台州天臺縣北,為仙霞嶺脈之東支。形勢崇偉,西南接括蒼、雁蕩二山,西北接四明、金華二山,蜿蜒東海之濱。台者星名,天臺山因當頭牛之分,上應台宿,故名天臺。
    天臺山風景秀麗,名勝古跡眾多,根據地理位置和特色,劃分為13個景區,其中以石樑飛瀑、華頂歸雲、赤城棲霞、瓊台夜月等八景最為著名。石樑飛瀑是大自然的一大傑作,叢山蒼翠中,一石橫空,雙澗爭流,急流從梁下四十多米高的峭壁上呼嘯而下,色如霜雪,勢若奔雷,極盡雄偉壯麗之致。華頂是天臺山的主峰,四周峰巒層層圍裹,狀如含苞欲放之荷花,登絕頂東望滄海,雲海茫茫,華頂國家森林公園內,古木參天,異花遍地,特別是每年五月,雲錦杜鵑盛開,漫山遍野,燦若雲霞,成為一道綺麗的風景。赤城山,屬丹霞地貌,石色赤赫如火,形若城堡,山上有18個洞穴,為佛道雙棲之地。瓊台仙穀多飛瀑流泉,峽谷內奇岩怪石遍佈,晉孫綽認為是“靈仙之窟宅”。寒岩、明岩,奇洞怪石,觸目成賞,“十裏鐵甲龍”岩嶂雄偉壯觀,是唐代詩僧寒山子的隱居地……

    天臺山人文薈萃 。相傳漢時有劉晨、阮肇入天臺採藥遇仙故事。晉六朝,葛玄、葛洪、陶弘景就來山修道煉丹。

     天臺山在浙江省西南部天臺縣內,範圍甚廣,遊覽天臺山最好是作二日遊,第一日遊覽國清風景區, 第二日遊覽北山風景區,包括石樑飛瀑、銅壺滴漏、水珠簾、拜經台、 智者塔院、華頂等名勝。如果時間緊,也可以看得粗一些,上午遊覽國 清寺風景區,下午遊覽北山風景區。如從杭州出發遊覽天臺山,路程兩 天,遊覽兩天,共四天。住宿有地賓館(在國清寺外)、國清招等所 (國清寺內)、國清飯店(在城郊),此外,石樑飛瀑,華頂等地亦有 膳宿設施。 天臺山山高霧多,盛產優質綠荼,其中華頂霧茶以“色澤潤綠,水色清澈,質香味濃”被認為是我國綠荼中的珍品。天臺山還產密桔,以及白術、元胡、川芎、薄荷等藥材。

     天臺山主峰華頂,海拔1138米,是看日出的好地方。石樑飛是天臺 山的一個重要的遊覽點,在國清寺東北方。這裏,兩山門立,山腰間一 塊巨石橫空,銜接兩山,因這巨石頗似屋樑,故稱石樑,長約2丈,最狹處不過五六寸,最寬處約1.5尺,梁下有一飛瀑直瀉深谷。如從石樑 上通過,十分驚險。徐霞客在其遊記中曾描敘:“余從梁上行,下瞰 深潭,毛骨俱悚。


 

     桐柏山岩壁森森,流泉綠樹,十分壯麗。長長的桐柏直飛雲端,有飄飄欲仙之感。至嶺頭,一派如畫景色:桐柏山群峰環繞,隱如城廓,中心豁然平曠,周圍有玉女、玉泉、玉霄、華琳、香琳、紫霄、臥龍、蓮花、翠微九峰相繞,峰峰爭秀。一道溪流,曲如梭形,稱女梭溪。過印山、劍山入三井至峽口,兩石對峙,狀如門扉,有水下瀉,即為桐柏飛瀑。
  三國吳赤烏二年(239年),葛玄在桐柏山煉丹,建法輪院。唐代景雲二年(711年),著名道士司馬承禎在山上修建桐柏宮。司馬承禎善煉大丹,名聞朝野,人稱“司馬煉師”。武則天、唐玄宗等多次召他進京,以示器重。

    據記載,司馬承禎曾在天臺山修道,開元時,奉命居王屋山陽臺觀,以三種字體寫《老子》、校勘文句,著有《天隱子》、《修復秘要》等書,在道教中佔有重要地位。司馬承禎之後,北宋熙寧年間的著名道士張紫陽(又稱張天師)也曾在此修道。

  五代梁開平年間,桐柏宮改名為桐柏觀。宋代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又更名為桐柏崇道觀。清代雍正十三年(1735年) 重修。宮東北方向的瀛山,有元明宮故址。西北的玉霄峰,有洞天宮舊址;西南的司馬悔山,相傳是司馬承禎隨唐玄宗之召進京,至此而懊悔徘徊之處;西邊的清風祠,是供奉伯夷、叔齊像的所在。

  桐柏山舊時古物、古跡不少。最古老的是相傳夏禹所鑄的高二尺、重百餘斤、形如鐸的“禹鐘”。據《天臺山方外志》記載:“禹鐘…長空夜鳴,墜入禹廟。咸通時,季綰之為鐘銘,具以歲月刻其上,贈天臺桐柏山玉霄道士葉質藏。”商朝時,伯夷、叔齊任“九天射僕”,“治桐柏”,後死于首陽山。後人刻兩人石像供奉于清風祠內。這兩尊石像,石質如玉,內空外潤,鏤刻甚精,石像背後,各有古篆,一鐫“伯夷”,一鐫“叔齊”。徐霞客在遊記中寫道“夷、齊兩像尚在右室,雕刻甚古,唐以前物也。”

  自1958年建成桐柏水庫後,原桐柏宮已成水底“龍宮”。為使道教勝地香火不滅,在鄰近鳴鶴觀中仍有道士居住,以續宗風。   

     坐落在天臺山麓的規模宏大的國清寺,被認為是天臺宗的祖寺。 而天臺山的勝跡,也主要集中于國清寺附近,稱為“國清風景區”。

     國清寺是一座擁有19600平方米面積,600多間屋宇的大型建築群, 它以四條縱軸為主體,其中包括四殿(彌勒佛殿、雨花殿、大雄寶殿、 觀音殿),五樓(鐘樓、鼓樓、方丈樓、近塔樓、藏經樓),四堂 (妙法堂、安養堂、齋堂、客堂),二亭(梅亭、清心亭),一室 (文物室),成為我國最完整的大型寺院之一。

    大雄寶殿的釋迦牟尼佛像是用青銅鑄成的,重達13噸;其左右兩旁 分坐著的十八羅漢,是用楠木雕成,外貼真金。佛像後面的“慈航普渡” 壁畫,十分精美,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國清寺的文物室珍藏著兩千多件文物,其中有的很珍貴。如日本的 最澄大師于唐時來國清寺取經,入境時的“渡牒”(近乎今日擴照)的 複製品,宋代元通和沿仿照智者大師遺物梵文貝葉經,清雍正“欽賜藏 經”,以及古代一些著名畫家、書法家的作品等。

    智者大師是佛教天臺宗的創始人。他準備在天臺山建造一所規模巨集 大的寺院,計畫沒有實現,就與長辭了。隋文帝開皇十八年(598年), 江南總管楊廣(即隋煬帝)特地派遣司馬王弘到天臺,依智者大師生前 所畫圖樣,建造了國清寺。唐代以後,國清寺屢有興廢,現在的建築為 清代雍正十二年(1734年)重修。

     大雄寶殿左側有一座梅亭,亭前花壇植有老梅一株,蒼老挺拔, 傳為天臺宗五祖手栽,俗稱“隋梅”。這大概是我國現存最老的一棵梅樹了。解放前,因照料不周,隋梅數度枯萎;解放後,經過精心照料, 隋梅轉青,當花開時,疏枝橫空,暗香浮動。

   日本天臺宗的祖庭
    1200多年前,唐代高僧鑒真和尚東渡日本時,曾朝拜國清寺,並拜 國清寺住持為師,赴日時帶去國清寺的大量經典。

    唐貞元二十年(804年) 日本高僧最澄大師來國清寺取經,回國後選擇了與天臺山風光相似的 比睿山興建一座仿擬國清寺的延曆寺,大興天臺宗教義。從此日本天臺宗稱天臺國清寺為 “祖庭”。

   最澄大師還把天臺山的荼葉引種到日本。最澄以後,日本許 多佛學大師也相繼來天臺山求法。近二十多年來,日本佛教界人士曾多次來天臺山國清寺進行友好訪問。

   在國清寺外,有一行遺跡和寒後亭、豐幹橋。一行禪師是唐代高僧,佛教密宗的傳法大師和佛經的翻譯家,並在天文學和曆學上做出卓越貢獻,他修的“大衍曆”頒定以後,歷代的曆家均遵循其格式,直至明末採用西洋法編歷時,才有所改變。

    國清寺外有一座古墓,墓上 寫著“唐一行禪師之塔”。寒拾亭是後人為紀念唐代兩位詩僧寒山和拾得而建造的。豐幹橋是一座古老的石拱橋,是為紀念詩僧豐幹而命名的。
2l4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4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0-9-5 11:13:41 |只看該作者

六龜也有一座「一貫道天臺山」

在高雄縣六龜鄉新寮村,也有一座「一貫道天臺山」。

由高雄市天台聖宮籌備整建的六龜神威天台山道場,歷經十年建設,96年底竣工,已全面開放。佔地約三百十餘甲,四週丘陵起伏、山巒疊翠,依山傍水景色如畫; 漫步於山中,自然感受到遼闊,靜謐。其主體建設有前殿、中殿、後殿,氣勢磅礡、金碧輝煌、美崙美煥;另有週邊建設:運動廣場、神威照璧、日月湖、道親大樓、宗德館體育館、圓覺園、耀德園、濟公活佛四面佛、露營休憩區…等。

由高雄前往,先到旗山,再往六龜方向,看到新威苗圃再下去約幾百公尺就看到往道場的路標了。
已有 1 人評分SOGO幣 收起 理由
堡主 + 5 多謝您的資料補充~~歡迎多多po文進來喔 ...

總評分: SOGO幣 + 5   查看全部評分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4 15:45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