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南
聖 公 廟
主 祀
輔 信 將 軍
「聖公廟」是府城一座奇特的廟宇,於明鄭時期與「馬公廟」、「總趕宮」為同時建造,只是在清代時不得不捏造事實以掩人耳目,所以目前我們得知的「聖公廟」歷史與實際有所岀入,也為什麼一間明鄭時期的「偽廟」得以光明正大標示於清代的城池圖上?
有學者書中提到:「聖公廟」是從「中樓仔聖安宮」分香至大東門…,其實此一說法並非正確,純屬為掩人耳目之說。
要了解「聖公廟」須從「開漳聖王」信仰談起,開漳聖王是漳州重要之民間信仰。鄭成功軍隊許多官兵來自漳州,隨軍隊請來開漳聖王五位部將之「輔順將軍」、「輔信將軍」、「輔義將軍」三尊神明來台奉祀之。
隨著軍隊駐紮形勢三位將軍各分別鎮守於三處:「輔順將軍」於崙仔頂前、「輔信將軍」於崙仔頂後、「輔義將軍」則在當時海濱最前線。崙仔頂(今之東門圓環)則是國姓爺親自坐鎮之地。
而這三尊神明坐鎮之所就是「輔順將軍」之「馬公廟」、「輔信將軍」之「聖公廟」、「輔義將軍」之「倪聖公廟」(今之「總趕宮」)。三位將軍各有所司:「輔順將軍」掌先鋒、「輔信將軍」掌地理、「輔義將軍」掌船政,三廟佈局洽成一直線,與「大人廟」一脈呵成,也不難窺見當時鄭軍之佈局。
「聖公廟」又稱「聖君廟」、「聖公爺廟」,歷經多次遷移,原址最早於城外(那時候還沒有府城),建城後移入城內。日治時期隨著道路拓寬,大正三年(1914年)移至東門路一段156巷口。約二十年前又因拓寬巷道,「聖公廟」又被迫遷移至樹林街一段現址,與民宅比鄰而居,而在巷口還留有原廟被拆屋頂痕跡,其歷程可謂命運坎坷,於是一座歷史古廟,遂為世人所遺忘矣
《 本帖最後由 49太歲 於 2010-9-6 18:34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