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1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道教十二大聖山~青城山--1p [複製連結]

SOGO榮譽會員

口業啊!!口業!!!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釣魚王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9-7 16:24:1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青城山位於成都平原西北部邊緣都江堰風景區內,東距成都68公里,距都江堰僅10多公里。主峰老霄頂海拔1600米,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諸峰環峙,狀若城廓,故名青城山,素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青城之幽素為歷代文人墨客所推崇。
 
    青城山,是中國著名的道教名山,道教發源地之一。傳說道教天師張道陵晚年顯道於青城山,並在此羽化。此後,青城山成為天師道的祖山,全國各地歷代天師均來青城山朝拜祖庭。
    張道陵,原名張陵,客居四川,學道於鶴鳴山中,依據《太平經》造作道書,自稱出於太上老君口授,並根據巴蜀地區少數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奉老子為教主,以《道德經》為經典,創立了五斗米道,又稱天師道,被後世尊為天師,改其名為張道陵。

    青城山分前、後山。前山是青城山風景名勝區的主體部分,約15平方公里,景色優美,文物古跡眾多,主要景點有建福宮、天然圖畫、天師洞、朝陽洞、祖師殿、上清宮等;   後山總面積100平方公里,水秀、林幽、山雄、蔚為奇觀,主要景點有金壁天倉、聖母洞、山泉霧潭、白雲群洞、天橋奇景等。古人記述中,青城山有"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八景"之說。

    自古以來,人們以"幽"字來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巒、溪谷、宮觀皆掩映于繁茂蒼翠的林木之中。道觀亭閣取材自然,不假雕飾,與山林岩泉融為一體,體現出道家崇尚樸素自然的風格。

      堪稱青城山特色的還有日出、雲海、聖燈三大自然奇觀。其中聖燈(又稱神燈)尤為奇特。上清宮是觀賞聖燈的最佳觀景處。

    每逢雨後天晴的夏日,夜幕降臨後,在上清宮附近的聖燈亭內可見山中光亮點點,閃爍飄蕩,少時三、五盞,忽生忽滅,多時成百上千,山谷一時燦若星漢。傳說是"神仙都會"青城山的神仙們朝賀張天師時點亮的燈籠,稱為聖燈。實際上,這只是山中磷氧化燃燒的自然景象。
  前山景點  
    建福宮:座落于丈人峰下,山門左側。始建于唐代,後經歷代多次修復,現僅存兩殿三院。建福宮築於峭壁之下,氣度非凡。其左側是明慶府王妃遺址,西行1千米,即至岩石聳立,雲霧繚繞的"天然圖畫"。宋代詩人范大曾在此為宋帝祈禱,皇帝特授名為"瑞慶建福宮"。詩人陸游有詩描寫當時的確良建福宮是"黃金篆書榜金門,夾道巨竹屯蒼雲。岩嶺劃若天地分,千柱眈眈在其垠",觀宮內保存有古木假山、委心亭、明慶符王妃的梳粧檯遺址,以及壁畫、楹聯等文物。
    天然圖畫位於建福宮與天師洞之間,海拔893米,兩峰夾峙。遊人至此,可見亭閣矗立於蒼崖立壁、綠蔭濃翠之間,如置身畫中。亭閣後是常有丹鶴成群,唳於山間的駐鶴莊;右有橫石臥於兩山之間的懸崖上,被稱為"天仙橋",傳為仙人聚會遊戲處。
    天師洞自建福宮北行兩公里即至青城主廟--天師洞。天師洞始建于隋朝大業年間,三面環山,一面臨澗,古樹參天,古分幽靜。相傳東漢末年張道陵曾在此講經傳道。觀內正殿為"三清殿",殿后有黃帝祠和天師洞等古跡。天師洞右下角有一小殿,名三皇殿,內有軒轅、伏羲、神農石像。洞門前有一株古銀杏樹,高約50余米,胸圍7.06米、直徑2.24米。據說乃張天師手植,樹齡已達兩千餘年。
   
    祖師殿位於天師洞右後側山腰間,出天師洞過訪寧橋即到。祖師殿又名真武官,創建于唐代。唐代詩人杜光庭、薛昌,宋代張愈均在此隱居。唐壑宗的女兒玉真公主也曾在此修道,以求成仙。該殿環境幽靜,殿內在真武祖師、呂洞賓、鐵拐李等神仙塑像及八仙圖壁畫、詩文刻石等。

    朝陽洞位於主峰老霄頂岩腳,洞口正對東方,深廣數丈,可容百人,傳為甯封丈人棲息處。清人黃雲鴿曾在此結茅而居,並撰聯曰:"天遙紅日近,地厭繹宮寬"。近代畫家徐悲鴻也曾在此撰聯:"空洞親迎光照耀,蒼崖時有鳳來儀"。

     上清宮位於青城山第一峰、距峰頂約500米的半坡上。始建于晉代,現存廟宇為清同治年間所建,上有"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等摩崖石刻,宮門"上清宮"三字由蔣介石題寅。宮內祀奉道教始祖李老君,有老子塑像和《道德經》五千言木刻,還有麻姑池、鴛鴦井等傳說遺跡……上清宮後為老霄頂、建有呼應亭、是賞觀日出、神燈和雲海奇觀的絕佳地點。
     青城後山  
     青城後山位於青城山后,泰安鄉境內,距成都60公里,總面積約1000平方公里。西北與臥龍自然保護區為鄰,東北與趙公山相連,東越天倉山、乾元山可到天師洞、福建宮,西南與六頂山、天國山接壤,與青城山一脈相承,深藏不露,極具神秘色彩,直至80年代才加以開發。乘車從青城山大門左側公路西行,跨青溪橋,穿後山門,經飛仙亭、飛仙觀、響水洞、白石碾、金鞭亭、八卦台、貢茶亭、迎仙亭、三龍亭等眾多景點,方到青城後山景區的起點站--泰安寺。

        景區全程20餘裏,新建有上山索道可使遊客節省一半路程,便能欣賞到青城後山大部分景觀。近年還新建了各類賓館,為遊客開闢了許多全新的旅遊項目。青城後山還是蜀茶的著名產地,宋代設味江鎮,清代此地妯產的佳茶被列為貢茶。

      張道陵天師在青城山傳道,曾到過的常道觀,又名天師洞,青城山主觀,道教活動中心。

      始建於隋大業年間(西元605-615年),位於青城山第三混元頂下,白雲溪與海棠溪之間的山坪上。海拔一千米,觀後因有天師洞,故人稱“天師洞”,也稱“第五洞天”。
  天師洞古名黃帝祠,隋名延慶觀,唐稱常道觀,宋名昭慶觀。現有殿宇建於清末。整個建築群占地七千二百平方米,由古常道觀、黃帝祠和天師洞組成。天師洞窟內有石刻張陵天師像,面有三目,神態威嚴。左手掌直伸向外,手掌正對千年親植銀杏樹,掌中握有“陽平治都功印”,為天師鎮山之寶。旁有三十代天師張繼先塑像。
                            
天師降魔石、三島石、試劍石
相傳,青城山是鬼魔橫行的世界。祖天師張道陵來到山中,決心除掉妖氣,但遭鬼魔妒恨。一天張道陵正在「運法」,忽然間電閃雷鳴,天昏地暗,一塊巨大岩石從空中飛來。張道陵心知是鬼魔作怪,氣憤之極,他揮劍用力一劈,巨石被劈成兩半,南邊一塊又震裂為二、三塊,巨石墜落在海棠溪畔,這就是有名的「三島石」、張天師試劍石。光緒九年(西元1883年),六十一代天師張仁晸來此朝祖時手書上鐪「降魔」二字,又稱「降魔」石。

擲筆槽
出天師洞後門不遠,有一道令人頭昏目眩的斷壁深槽。傳說古代青城有「六大鬼神」、「八部鬼帥」為官。張道陵「得道」後,太上老君命他懲治這些鬼魔,「使晝夜各分,人鬼有別」。張道陵以朱筆劃山,劃出了一道深十三丈,闊三十丈的深溝,鬼魔不能過,使「人處陽明,鬼行幽暗」,「六大鬼王歸於北,八部鬼帥竄於西﹗」使青城山從此山明水秀,成了風光幽美的遊覽勝地。

樂生重生 修道成仙
在原為陽平治(道教中央教區)的陽平治道觀,飛雁洞佛道社捐建的八卦亭(中)現正裝修。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1-27 04:05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