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74|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道教十二大聖山~王屋山--8p [複製連結]

SOGO榮譽會員

口業啊!!口業!!!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釣魚王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9-7 16:32:2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王屋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又稱「天壇山」。位於河南省濟源市西北40公里處。山有三重,因其狀如王者之屋,名王屋,另說「山中有洞,深不可入,洞中如王者之宮,故名王屋也。總面積265平方公里,分7個景區,125個景點。北依山西高原,領太行千里,西鄰中條山脈,接秦晉之地;東系濟水之源,通百川滄海;南襟黃河一帶,望蒿岳一點,主峰天壇,獨柱凌空,上接尾箕,超然如在霄漢之表。其勢壓塵寰百萬峰之態,閱盡人世滄桑。華夏文明的歷史源頭是和這片土地分不開的。

 

 





   王屋山主峰天壇山海拔1715.7米,主峰之巔有石壇,據說為軒轅黃帝祭天之所,“黃帝於此告天,遂感九天玄女、西王母降授《九鼎神丹經》《陰符策》,遂克服蚩尤之黨,故又稱天壇山,世稱“太行之脊”,“擎天地柱”,統一華夏,王屋山被視為天下第一祭壇,華夏一統聖地。

王屋山古屬九州之中州,由於天壇峰通天拔地,居中而獨高,向有“運日月以旋,衡地道綱維”的擎天柱之稱。其後有五斗峰壓陣,左右有日月二峰護衛,前有華蓋峰開道,其格局似“王者之屋,眾仙之宮”,其勢如“王者駕臨”。故而王屋山具有“萬物以我為中心”,唯我獨尊,至高無上的地位。經過上千年諸多名士、高道的慘淡經營,宮觀建築與自然景觀又構成“天地星宿同構宇宙的格局”。

    神靈之氣,山脈之麗,宮觀佈局之妙,交織成王屋山之魂。王屋山有奇峰秀嶺三十八,神洞名泉二十六,碧波飛瀑八大景、洞天福地五大奇觀,宮觀建築及遺址裝點其間。從這些宮觀遺址分佈看,大致可分三路:一路是陽台宮經天壇至王母洞為西路;二是金盧頂峰為主的東路;三是麻姑廟靈都觀、平陽府為主的中路。形成縱向不同、意境各異的山岳道觀地帶。每路因海拔高度不同,宮觀或在平地、或在台地、或在峰頂,形成了空間層次不同,佳樹奇峰與玉宇瓊樓交相映襯,自然景與仙境融合成“三重神仙洞府”。從陽台宮經迎恩宮到紫微宮屬於“神人共處的世俗仙境”,是神與人共處兼融的天地;經瘦龍嶺至天壇頂是“眾仙天府”,是行天子之禮、祭祀天地山川的神壇;自遠塵溝到靈山洞為神仙處居之宮。理想化的自然風景成了成仙不死的仙境。


 

 


   所有宮觀的軸線都對準天壇、天壇背後的王母峽正好呈現向東南方開口的杓狀,構成一個北斗七星拱圍天壇的紫微垣神話。陽台宮、迎恩宮、紫紫宮連起,似北斗七星的柄,十方院、鐵樑廟、王母殿、混元殿連起則呈杓狀。天壇頂正好拱圍其中,似乎天上北斗七星繞天壇轉動,由此統領諸路天神,管理天下芸芸眾生,周而復始地主宰萬物生靈的命運,。

    唐虞人都河東,殷商人都河內,周人都河南。”堯舜時代,天下發大水,幾成澤國,先後命鯀禹父子治水。鯀治水失敗身亡,禹治水成功,當上了萬民擁戴的國王,建立了第一個初具國家形態的邦國。禹鑿石治黃河,封王屋,導東流為濟,這一山一水一河,構成了王屋山文化。 周建都洛陽,視王屋山為鎮山。王屋山西邵原,自古就是軍事重鎮;王屋山下封門口,列太行八陘,扼晉豫孔道,古稱軹關,北齊在此築長城,直抵黃河。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蘇秦就以秦可能過軹關劫韓包圍東都洛陽為由,遊說諸國連橫抗秦.。自夏王朝建立後,古三河地域就成為諸侯爭霸,王朝更迭,逐鹿中原的戰場。

   漢魏時列為道教十大洞天之首,為「天下第一洞天」。唐代司馬承禎《天地宮府圖·十大洞天》曰:「第一王屋山洞,周回萬里,號曰小有清虛之天。」 王屋山風景區內峰巒疊嶂、宮觀林立、人文匯萃,傳說中的「愚公移山」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魏華存拜師王褒(字子登)得道後,被封為“太素清虛真人,領小有天王、三元四司、右保上公,治王屋山洞天之中”。故王屋山又稱小有清虛之天,被列為十大洞天之首。

   杜光庭《天壇王屋山聖蹟記》云:“元始天王曰:夫小有洞天者,是十大洞天之首,三十六小洞天之總首也。”

   唐代是王屋山道教的興盛時期,有一大批道士居此修道。還建有大批宮觀。主要者有:上方院,傳說軒轅黃帝曾於此處訪尋四山,故原稱上訪院。司馬承禎初來王屋時,居紫霄峰,唐睿宗詔其居此,遂改名上方院。奉仙觀,在濟源縣城西北,唐垂拱二年(686)創建。白雲道院,為紀念司馬承禎(號白雲子)而建,始建於唐,至明尚存。 靈都觀,唐玄宗於天寶二年(743)為玉真公主(睿宗之女)所建,御書靈都觀額。開元十二年(724)。司馬承禎奉召入京師,旋命於王屋山置陽台觀以居之,曾於此處著《修真秘旨》十二篇行於世。至開元二十三年卒,享年八十九,葬於王屋山西北之松台。司馬承禎《天地宮府圖·十大洞天》曰:“第一王屋山洞,週回萬里,號曰小有清虛之天,在洛陽河陽兩界,去王屋縣六十里,屬西城王君(王褒)治之。”

 


 

  《真誥》卷五云:“毛伯道、劉道恭、謝稚堅、張兆期,皆後漢時人也。學道在王屋山中,積四十餘年,共合神丹。毛伯道先服之而死,道恭服之又死,謝稚堅、張兆期見之如此,不敢服之,並捐山而歸。去後,見伯道、道恭在山上。二人悲愕,遂就請道,與之茯苓持行方,服之皆數百歲。”

 蒙古海迷失後二年(1250),加靈都萬壽宮。 清虛觀,創於唐,後升觀為宮,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至大德五年(1301)間重修。此外,還有青羅仙人觀,三清殿,山神廟,太山廟等,蓋皆建於隋唐。宋代,王屋山道教續有發展,新建紫微宮在濟源縣西北一百里王屋山下,宋紹聖(1094~1097)初創建,元大德(1297~1307)間重修,明天順元年(1457)再修。王志祐,號棲神子。少業儒,長慕玄理。金正大四年(1227)至王屋山。時陽台觀已遭貞祐二年(1214)兵火,盡為廢墟,邑令請其主持重建。經十二年,工成而卒,年八十八。元好問《通仙觀記》曰:“通仙觀者,初為泰和道院,郝志樸實居之。崇慶癸酉(1213),以恩例得今名。始大為崇建,堂宇廊廡,齋廚庫厩,以次而具。蒙古太宗十三年(1241)宋德方去王屋山,見許多宮觀殘壞,選派弟子住此山,相繼重修了天壇、三清殿、上方紫微宮。

 明清時期,大部宮觀廢圮。僅存陽台宮、奉仙觀若干建築。陽台宮內有玉皇閣、三清殿等。奉仙觀內有山門、玉皇殿、三清大殿等。

   千百年來,王屋山不僅是道家人物採藥煉丹,修身養性以求得道成仙之地,還以其雄、奇、險、秀、幽於一體的自然景觀,吸引眾多帝王將相,文人墨客來此尋幽探勝、陶冶情操,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皆遊覽於此,留下許多摩崖石刻和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詩仙李白有“願隨夫子天壇上,閒與仙人掃落花。”

 陽台宮現存的主體建築三清殿和玉皇閣為明正德年間重修。最為遊人矚目的是三重簷閣式建築玉皇閣,凌空欲飛的飄逸之勢,令人嘆為觀止。主體建築上的幾十對石刻柱子,刻有翻滾的雲龍、朝風的百鳥、鬧梅的喜鵲、牧羊的蘇武;過海的八仙、戰蚩尤的黃帝等,成為石刻藝術的殿堂。宮內蒼松翠柏,鬱鬱蔥蔥,其中的一株七葉菩提樹,樹圍近3米,高14米,傳為唐代所留。千年銀杏樹也叫白果樹,為我國五大銀杏樹之一,有“中國植物活化石”之美稱。它為西漢時期所植,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樹高457米,樹圍945米,被當地人稱作“七摟八拐棍”。千百年來,這棵樹吸日月之精華,蘊王屋山之靈氣,自古而今,善男信女對它頂禮膜拜,試為神靈,它的果實和葉子都是很好的中藥材,果實大補、銀杏葉製成的銀杏茶對治療高血壓、冠心病、頭暈目眩都有很好的療效。樹下有長年涓涓細流的“不老泉”,久旱不竭,清涼宜人……
王屋山森林覆蓋率98%以上,珍稀動物繁多,具有很高的觀賞和研究價值。春天山花爛漫,夏日群山疊翠,秋採萬山紅遍,冬到銀裝素裹,是一處有萬年文化積澱、千年道教文化傳統的融人文、自然於一體的品位極高的山岳風景名勝區。

 

 


   從道派上講:太平道、黃老道、天師道、上清派、茅山宗、全真道、太一道、龍門派都與王屋山有直接關係。上清派第一代宗師魏華存入王屋山修道,太一道二祖師在濟源建太清萬壽宮佈道,龍門派復興在王屋山歷時八九年。 東漢末方士于吉,經常在太行山南曲陽的流水上周遊,漢成帝河平二年,老子親授他一部神書.名《太平清領書》,這就是道教經典《太平經》。天師道創始人張道陵晚年辭官隱居北邙山(王屋山支脈)修煉。學長生之道後與弟子入蜀,於順帝年間設五斗米道即天師道。

   司馬承貞在道教史上居顯位,司馬先生曾先後受到大唐三代帝王召見,尊為道教首座。開元二十年(724年)玄宗命他在王屋山自選形勝建觀而居,觀成後玄宗御書“廖陽殿”,三字為匾額,後又建紫微宮,十方院為己修道之所,玄宗又送其妹玉真公主師事承貞,朝野為之震驚,從而使王屋山在中國道教界居於中心地位。

   全真道由王重陽創立,金大定七年(1167年)王曾寓居玉陽山(王屋山脈)靈都觀,後前往山東傳道,先後收丘處機等七弟子為徒,大定九年王攜七弟子西歸,棲於玉陽山靈都觀,後創重陽庵,恢復“初躋道位,詣陽台授戒”教規。其弟子丘處機在濟源又創修長春觀。天壇山後的王母洞與靈山洞相通,今靈山洞口尚存“七朵蓮花在此處,丘、劉、譚、馬、郝、王、孫”的石楹聯。

    丘的弟子張志謹復歸王屋山靈都觀,整修“叢林制度”,使王屋山道教又進入空前興盛時期。

    元代王屋山由龍派所獨占,高道輩出,李志常、王志坦、趙道堅、張德純、陳道微、趙復陽、苗道一、完顏德明、王常月等大師均來自王屋山,或修道於王屋山,或秘密授戒於王屋山小有洞戒律道場。由於各道派都在王屋山留下遺跡,與王屋山有直接聯繫的名師高道還有王子晉、毛伯道、商山四皓、河上公、趙叔期、甘始、燕真人、張探玄、李含光、薛希昌、張果老、二魯真人、劉海蟾、北七真、蕭道熙、陳性常、張太素等數十人之多。

    從地質學角度講:王屋山位處山西高原上升和華北平原降位的邊緣,我國一二級地形的陡坎,深受山西板塊和華北板塊互相擠壓和扭動的影響,斷裂和褶皺非常密集,相對高度差位大,有拔地通天之勢,重崖疊嶂之姿,崖谷交織的地貌。因此系統地層裸露齊全,其中太古界和下、中、上古界地層出露廣泛齊全,堪稱地球演變史冊所。共有種子植物(不含栽培植物)1374種,分屬128科,552屬。既有海拔400米之低山,又有海拔1700米的高山,氣候垂直變化大,兼有華北、蒙古、西北、西南、華中植物的屬系,甚至還有亞熱帶邊緣的植物。保留大面積的天然野生林,使得珍稀植物在此生存。

   凡入王屋山為道者,莫不兼修醫術,王屋山神專指杜仲,他是西周時的方士,隱居王屋山,以一種樹葉為食而長壽。藥王孫思邈晚年在王屋行醫採藥,死後葬於王屋山,孫真人墳至今猶存。從其墓及翠微庵出土的唐磚宋瓦足以證明藥王晚年活動於王屋山絕非訛傳。 “享譽海外四大懷藥就產生於王屋山周邊地區杜仲、首烏、黃精、靈芝又譽為王屋山中四大寶。

   濟水源頭為王屋山頂的太乙池,潛行6裡出為北海龍潭,“王屋山多石,水出焉。被視為東都洛陽鎮山,濟水源出於王屋山,又處京城近地。

、在中原文化圈內的黃淮水經常給百姓帶來災難,對它們的尊敬和祭祀皆出於“畏”,而濟水正與二者相反,平地湧流,落差不大,流水平緩,適於灌溉農田,是人們心中的利水。在濟源境內,繼秦代修枋口引沁水溉田之後,唐朝洛陽節度使溫造在濟水雙源的龍河與珠河上築上下兩堰,開挖千倉渠,使得一大片土地變成稻田,在黃河以北地區實屬少有。

    歷代朝廷每逢久旱不雨,即派重臣到濟水源頭祈禱,其中九通都是祭濟瀆的。濟水西源龍潭、東源北海,濟瀆廟就建在東源附近。歷代朝廷祭天在天壇,祭水在北海。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SOGO幣 收起 理由
sccot + 1 + 8 您發表的文章內容豐富,無私分享造福眾人 ...

總評分: 威望 + 1  SOGO幣 + 8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1-14 21:39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