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0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道教神仙譜係構建歷程中的三大制約因素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9-8 01:02:4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道教神仙譜係構建歷程中的三大制約因素~作者:石衍豐


   道教神仙譜係是繼承了中國古代宗教、古老神話、長生成仙、民間信奉的眾神以及受佛教傳入深刻影響,逐步構建了道教神仙譜係。
   道教神仙譜係的淵源、構建的歷程告訴人們,其內涵基本上是道教尊神(含教門之尊、昊天三界之尊)、仙真、民俗之神兼而有之結合而成。教門之尊在道教神仙譜係中扮演著主要角色,它始終圍繞著“道”與“氣”的宗教宇宙生成說,和以“化生”傳統觀念,“化”為人格化的神和仙化了人,構建了道教的神與仙,它是道教神仙譜係的教理依據。
   宋代是道教龐雜神仙體系最後形成時期,有的學者概括為十個層次,即(1)三清、四禦;(2)南極長生大帝、東極救苦天尊、木公道君、金母元君及三十二天帝;(3)十太一、日月五星、北斗、二十八宿星君;(4)五帝、三官、四聖;(5)歷代傳經著名法師;(6)魔王、神王、仙官;(7)五嶽及酆都地府諸神;(8)扶桑大帝及水府諸神;(9)天樞院、驅邪院雷府等主宰及諸神;(10)各種功曹、使者、金童、玉女、香官、吏役等;(11)城隍、土地及所屬神眾。這個“源起多頭、兼收並蓄、神係龐雜、層次不清”為特點的道教神仙譜係,是由傳統因素、教派因素,時空因素制約而成的。
   宗教是人類社會普遍的歷史現象,迄今為止,我們還沒有發現沒有宗教信仰的民族,在各民族中,大都經歷了自然宗教(即原始宗教)的大自然崇拜、動植物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圖騰崇拜、靈物崇拜、偶像崇拜等等。而這些原始崇拜的遺跡,仍然存在於今天各民族(種族)的社會生活中。一切自然宗教向人為宗教的過渡,繼承先人原始神靈崇拜的傳統是不可避免的。道教更有其特殊原因,它不像世界三大宗教都有一個具體的至高無上的創教人,它是在中華廣闊大地的空間,漫長的歲月,逐步孕育、興起、發展成熟的。史稱“雜而多端”,雖有貶意,但在某種意義上反映了道教成長的真實狀況。
   傳統神學影響,是認識與研究道教神仙譜係的首要因素,中國原始社會的自然宗教逐漸向人為宗教(即神學宗教)的過渡,大致在殷周時代,殷人崇尚鬼神,如占卜,留下了大量的殷墟卜辭,它記錄了殷人向帝求神問事的情況,這裡的“帝”是指其祖先,還有“王賓日”等等記載。周代的鬼神崇拜,在《周禮·大宗伯》記:“大宗伯之職,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之禮”,其天神有昊天上帝,日月星辰,風師,雨師,地有社稷,五嶽,山林川澤,四方百物,人鬼則祭祖先也。中國古代宗教正是在此基礎上逐步充實形成了天神、地、人鬼的崇拜系統,這是道教神靈崇拜的主要來源。道書認為:“飛天丈人,太一中黃……主天下山川鬼神禽獸,應是自然之神,非人學所得”,“此太清之五帝,亦自然之神。”在這裡,所謂“自然之神”,非世學修道可得,是指中國古代宗教所沿習而來的天地,日月星辰,山川等神靈崇拜,事實也正是這樣,五斗米道的天地水三官崇拜,太平道的中黃太乙崇拜等,都是直接從傳統神崇拜移植而來。元始天尊是道教神仙譜係中的第一位尊神,但它的出現從晉人葛洪著《枕中書》中“昔二儀未分,溟鴻,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狀如雞子,渾沌玄黃,已有盤古真人,天地之精,自號元始天王。”這一描述完全脫胎于三國吳人徐整《三五歷紀》所記的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之後道教神學家們又推出了元始天尊之說,對元始天王與元始天尊是道教一神異名,還是兩尊神,道書中也有不同記載:如南朝陶弘景《真靈位業圖》,元始天尊列在第一中位,元始天王列在第四中位之左4位,顯然作為兩尊神看待。但在道書中對元始天尊與盤古真人關係,卻又有新的解釋,如“元始化為盤古真人”,盤古真人僅僅是元始君的一個名號而已。還出現了“兩個盤古真人”,一是法元始天尊所造經典之盤古真人,一個是“世人相聚,只知有此盤古”的盡人皆知的開天闢地的盤古。由此可見,土生土長的道教對於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情有獨尊,是不言而喻的了。
   道教神仙譜係受傳統神學的影響,還表現在對聖賢崇拜的承襲。早期道教經典《太平經》就有“聖人”、“賢人” 崇拜。葛洪《枕中書》列有三皇五帝,以及《上清眾仙真記》、《真靈位業圖》、《無上秘要》的“道人名品”等列堯舜禹三王,殷湯、周武、齊桓公、漢高祖、劉備等帝王,和諸子聖賢孔丘、顏回、墨翟等。宋代《太上感應篇》(該書收入《道藏》卷7)稱:“賢聖有三,在佛家言之三乘中人是也,在道家言五種仙是也,在吾儒言孔孟諸君是也”。它反映了當時“三教合一”的神學思潮。也可見中國傳統神學不僅影響制約著道教的神仙譜係,對佛教也有影響。因此,在認識和研究道教神仙譜係時,對中國傳統神學的影響不可低估。
   教派因素對道教神仙譜係的構建也有重要因素。在對待教門尊神上,它們以“道”為始點衍化,無論是“太上老君乃元氣之祖,萬道之宗,乾坤之根”。或“元始天尊即天地之精,極道之祖氣。本生乎自然,消即為氣,息即為神”。由於它們都以“道”“氣”為本原,始終不變,這是共同的,使它成為名符其實的道教。而作為一種宗教,如怎麼會在至上最高神最關鍵之處出現分歧呢?究其原因是教派不同所致。從早期的五斗米道與太平道開始創教時,前者乙太上老君為教主,供奉“三官”,後者則崇拜黃老,供奉“中黃太乙”,可見,道教從創教之始,在神靈崇拜上就有所分歧。從而魏晉南北朝時,北魏寇謙之的天師道,由於其享“天師之位”,受“清整道教”之命,得《雲中者音誦新科之誡》20卷,均假“太上老君”之名,為此,他依然崇奉太上老君就成為必然的了。東晉中後期,上清派、靈寶派相繼出現,新出現的《上清》《靈寶》經中,不再尊太上老君為至上神。上清派以元始天王或太上玉晨道君為最尊,靈寶派以元始天尊和太上大道君地位最顯,有的經書也列太上老君,但其排列地位稍次。同時,作為“道”的化身,也從太上老君轉移到元始天尊或元始天王。當然天師道一派仍尊太上老君為至上神。這就是道教在至上神上由於教派因素出現分歧的一個梗概。後來在各派協商,融合中提出“道不可無師尊,教不可無宗主,故老君師太上玉晨大道君焉,大道君即元始天尊之弟子也。”的共識,正是在這種師徒關係下,使他們成為三位一體的“三清尊神”,為道教神仙譜係中的最高神。
   在對待“仙真”上,從神仙傳記編撰的過程中也可看出有教派因素,最早的《列仙傳》僅72人,葛洪的《神仙傳》94人,到元代趙道一編撰的《歷世真仙體道通鑒》、《續編》、《後編》增至900余人。在這眾多神仙人物面前,正如劉鑒泉先生《道教徵略》所稱:“蓋其所失在以仙為名,既以仙為名,則最近之道流,不敢質定為仙矣!”“夫儒家傳記,止雲儒林,不雲聖賢;佛家傳紀,止雲高僧,不雲佛菩薩。”“而道家乃以道士及俗間男女得道者,混為一編,何怪源流接受之不明乎。”這是由於對道教神仙譜係中的“仙真”無公認界定,常處於教派傳承不同,各取所需。因此,各教派都尊奉自己教派的仙真,天師道奉張天師,寇天師等;上清派奉三茅君,許真君等;靈寶派奉葛玄、葛洪等;凈明道奉許遜;全真道奉北五祖,北七真等等。從供奉神仙的名山,宮觀也表現了各派都有自己的本山,如天師道的江西龍虎山,上清茅山派的茅山,全真道的三大祖庭等;有些宮觀也有派別的烙印,如陜西周至樓觀的說經臺奉老子,江西萬壽宮奉祀許遜,純陽宮奉祀呂洞賓,白雲觀的邱祖殿奉祀邱處機等。可見教派不同對道教神仙譜係的構建有效大影響。
   時空因素也是認識與研究道教神仙譜係,不可忽視的因素。首先是受道教教理思想變化的影響。道教初創時,其教理教義重點在於提倡長生成仙、白日升天,也反映在神仙譜係的排列及其稱呼,如南朝陶弘景《真靈位業圖》第一中位的左、右位排列,基本上均是天帝,而在稱呼上卻稱“道君”、“元君”、“君”、“高真”,稱帝者僅有天皇上帝、高上玉帝,如四極大帝稱東明、西華、北玄、南朱為“高上虛皇道君”。又如北周《無上秘要》卷55的神仙譜係,就是以“得道成仙”的神仙思想為指導來排列的,將十方得道的“大聖、至真、諸君、丈人”排列在三十二天帝之上,它充分體現了魏晉南北朝時神仙譜係的重“仙真”的神仙思想。為什麼“仙真”的神格如此顯赫?據道書《造像品》稱:“二者(指仙真)造大羅以下太清以上三清無量聖真仙相”由於這些“聖真仙相”住在三清境,故列在諸天帝之上,由此可以得到合理解釋。
   從宋代以來改變了這一狀況,神仙譜係的排列,在“三清”之後,緊接著是包括“四禦”等諸天帝,眾聖仙真居後排列。這種變化從外部環境來看,是宋代以來加強了封建中央集權制在神仙譜係排列上的反映,從道教內部來看,神仙思想“白日升天”幻想的破滅也密切相關。當“三教合一”神學思想在道教內逐漸形成過程中,如全真道的“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凈明忠孝道融儒家忠孝入道,也在神仙譜係中有所反映。到明代道教神仙譜係有著明顯反映,在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大真人張國祥奉旨校梓的《搜神紀》6卷,其卷1開宗明義就以儒氏源流,釋氏源流,道教源流為始,突出了玉皇上帝,后土皇地;其次列有道教許真君、張天師、三茅真君等,又列有觀音、達摩等佛、菩薩等,還列有西楚霸王、伍子胥等。更多的列有民間、地方民間奉神,如洞庭君、湘君,瓠狗等。這是由於“朱氏政權起自民間,故明代帝王信仰有著民間信仰特點”這一特點或多或少影響著明代道教神仙譜係。
   至於歷代王朝對道教神仙譜係的影響,也是有目共睹的。唐王朝奉老子為聖祖,宋王朝奉黃帝為聖祖,明王朝由於真武大帝(因避宋真宗諱改玄武為真武)對“太祖平定天下”,“太宗靖難”,“有顯相功”,“兩京歲時朔望而遣官致祭”。均為歷代王朝依據自己的需要,影響著道教神仙譜係。又如自奉教主道君皇帝的宋徽宋眨毀佛教曾下詔“佛改號為大覺金仙”,雖僅一年就取消了。但“金仙”之稱後來演變成亦仙亦佛,仙佛合宗的十二金仙,至今在成都市青羊宮三清殿兩側仍有十二金仙的畫像,他們是廣成子,赤松子,道行天尊、太乙真人、道德真君、靈寶大法師、懼留孫、雲中子、文殊天尊,普賢真人、慈航道人、玉鼎真人,這些真人在道教神仙譜係中都富有濃厚的時代色彩。
   就空間因素而談,道教初創時五斗米道源於巴蜀漢中地區,太平道流傳于青、徐、幽、冀、荊、揚、袞、豫八州地區,造成了他們奉神的差異,以後出現的上清派、靈寶派、凈明道、樓觀派等等在奉神上的差異與地域也有很大關係。同時道教齋醮、科儀所請神靈,歷來重視隨世俗心理供奉當境民間信奉的一切神靈。如西蜀道士呂元素集成《道門定制》卷9載:以上“三狀內皆有蜀中君臣神,其或他郡國各有山川群望,隨所奉事增減。”可見,空間因素對神仙譜係構成也有一定影響。
   道教在構建神仙譜係的歷史長河中,始終圍繞著最高信仰“道”,並未因各教派出現至上神的分歧而解體分裂,它能與固有傳統神學,歷史變遷,教派疊起,廣闊空間相適應、協調,充分表現了道教教義博大精深,有著它極大的包容性,構建了道教神仙譜係的複雜結構。

註釋:
曾召南、石衍豐編著《道教基礎知識》228-229頁
張興發編著《道教神仙信仰》60頁
《周禮·大宗伯》載《十三經注疏》
《無上秘要》卷83載《道人名品》
《太清金闕玉華仙書八極神章三皇內文》《神宗章》第二
《雲笈七簽》卷3《天尊老君名號歷劫經歷》
《太上混元老子史略》卷中
《洞淵集》卷1
《猶龍傳》卷1,《啟師資》
《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誡營始》卷2
任繼愈主編《中國道教史》597頁
《明史》卷50《諸神祠》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1-27 04:1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