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南 區 總 頭 寮
興 安 宮
主 祀
保 生 大 帝
位於安南區的東北方,南為十三佃,西為新寮仔,北為公親寮,東為中洲寮,今行政居劃為總頭里,
也是安南區一個古老聚落。
總頭寮開拓自清朝嘉慶年間(西元1800年左右),先民自北門、學甲、佳里興等地陸續移入,
拓墾荒蕪,移民日多,漸成一小型庄落,定名「大寮」。至咸豐年間,有公館官僚林總頭派駐於此,
乃改為「總頭寮」,沿用至今。
交通方面,境內主要道路為長溪路,寬十五公尺。經由此路可通北安路和安和路,往南進入台南市區,
往北到西港或佳里。沿長溪路往北可接公學路,經由公學路可進入東西快速道路台南段安吉路。
總頭寮的傳統信仰中心是「興安宮」,主祀保生大帝,建於清朝道光二十七年。
除了傳統的民間信仰,總頭寮另有一間歷史悠久的基督教長老教會「安順教會」,
建於西元1901年(日據時代明治三十四年),是安南區最古老的基督教會。
傳統居民以務農為主,日據時代多數庄民種植甘蔗,本庄東北邊自日據時代即修築有糖廠小鐵路,
至今鐵軌猶存,訴說著歷史的滄桑。
截至西元1997年9月底,總頭寮共有居民530戶,人口2246人,其中男1189人,女1057人。
本庄居民有四大姓氏:即施姓、鄭姓、蔡姓、王姓。其中又以施姓最多,留傳久遠的俚諺便說到
「總頭寮,施一半」,形容總頭寮的住民,姓施的佔了半數以上。
有關林總頭這個人的傳說,是這樣的,清朝咸豐年間,林總頭(按總頭為官名銜)奉派統理本地,
其人文武全才,膽識超人,具有飛簷走壁之功,遇有盜匪即可擒到手來,盜匪無不懼怕是時朝廷為
地方除暴安良及代收東八保租,稅繳庫,特設公館,令林總頭為首任館長,執行館務,
百姓始得安居樂業,聲名卓著而遠播,同治年間,因新化至玉井間,有董詠等聚眾攔路搶劫,
苦不堪言,民不聊生,朝廷特令,林總頭擒捕歸案,林總頭因不識兩匪,苦思無計可施,
懸賞二十兩,林總頭於南岸,隔溪水深不能擒匪愧對上司,無顏復見人民,惱怒之下,吞金箔殉職,
人民均感哀戚矣。
同治年間,相傳本地五保(總頭寮、十三佃、和順寮、中洲寮、外塭仔)之耕地自許東燦接管後,
以實物重租徵收,民不聊生,耕民不滿,幸有中洲寮林用挺身領導報告於台南道台,並由五保信眾聯合
商議前往母廟叩請二大帝作主,二大帝果然顯化為一五蒲鬚老翁,出現案上助告,道台遂感奇異,
即判歸入崇文書院屬管,以現金薄賦稅收回耕作權。
《 本帖最後由 49太歲 於 2010-9-8 17:59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