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89|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廿一世紀道教養生學展望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9-13 00:55:2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道教自創教之日,養生即是其重要的理論與實踐課題;道的養生文化更遠韶黃老;自軒轅問道于廣成,開啟中華道學養生之門,至今五千餘年,涓涓之流已彙成滔滔江海;老子“長生久視”的教導指引著道士們近兩千年不懈的追求,留下卷帙浩瀚的養生經典,在教內教外均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為人們的健康長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同時,道教的養生文化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其他方面諸如政治、哲學、文學、藝術、醫藥、衛生及人體科學、養生學、環境學、生態學等都曾有過積極的作用。因此,道教養生學的研究,不僅可以讓我們更深入全面地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拓展道教的研究,剔除其糟粕,發掘其有益於現世的養生寶訓,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優秀遺產,更能使我們繼往開來,運用現代的理論成果和科技手段創造性地詮釋和發揮道教養生文化,為當今世界的生態危機、人倫危機的解決提供一條可行之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我想就以下幾個方面談一談道教養生學在廿一世紀所面臨的一些問題。

  一、首先是繼續系統而深入地整理道教養生學文獻,因為只有在此基礎上的發展和創新才是有根基的正宗的道教養生學的發展和創新。

  《道藏》及《藏外道書》的出版,對道教養生學歷史文獻的整理、研究已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目前道教養生文獻的通史性整理還未有一個芻型。如《中國氣功經典》套書 (人民體育出版社1993年版)即分有先秦、秦漢、兩晉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部分,對歷代之氣功經典進行系統的原文加注釋、內容提要的介紹,這些經典大多屬於道家、道教的氣功經典。這是一項開創性的工作,但僅數本介紹性的書,何以攬盡道教養生的歷代文獻,道家道教養生之方,又何止“氣功”一門;又有《東方修道文庫》套書(中國人民大學1990年版,徐兆仁主編),以其資料性和精心選典暢銷一時,但大多只涉明清數部佛道修真經典,實是蒼海一粟;又有《道藏氣功要集》影印兩卷本(上海書店出版,1995年版)彙集《道藏》中之氣功要典,其資料性極強,學術價值亦頗可觀。儘管如此,就目前我所掌握的情況,國內外均沒有一套份量充足,史論皆善的道教養生學史。這是道教養生文化研究的一大空白和一大遺憾,而目前所擁有的資料基礎,這個課題當是最現實、也是最重要的。因此,通史性的道教養生學史將是廿一世紀道教養生文化研究中首要的重大研究方向之一。

  此外,道教養生文獻的斷代整理、研究,目前在學界亦未見重量級的研究成果,如漢晉、隋唐、宋元、明清的斷代性養生文獻之研究幾乎是空白,有的只是對一部或幾部經典的詮釋,如陳攖甯先生的《道教與養生》 (華文出版社1989年版),王沐先生的《悟真篇淺解》(中華書局1990年版),如李建章先生《性命圭旨白話解》(人民體育出版社1993年版),王慶余先生《秘傳道家筋經內丹功》(人民體育出版社,1991年版)等等;或對某一類或某幾類功法的介紹,如房中、內丹術等等,都僅限於簡略的介紹或很窄的範圍。又有美籍華人張緒通博士著《道的養生學——科學的內功》、《道的膳食學》等較全面地介紹中華道學之養生文化於西洋,融現代中西醫學及相關科學之理論於一爐,其影響之廣大,世所矚目;其理論與操作體系亦頗得現代人之青睞,尤以西洋文化圈為甚。然亦未涉及養生文獻之系統的通史或斷代史的研究與闡論。道教養生文獻的斷代研究領域是相當基礎性的和重要的,但工作之浩繁亦是大多數學者望而卻步的原因之一。我希望在廿一世紀的道教養生文化研究領域中,出現這樣一部巨著,以斷代史開始,以通史結束,更希望無論國內還是國外之有志于道教養生文化研究的學者,能攜手共同完成這一重大的開創性工作。

  二、對養生學的實踐體系進行全面的梳理和科學研究,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發掘一些理法皆善的簡易的功法,成為人們弘揚正道、祛病強身、增智益壽的好幫手。

  道教養生學,其實質是對生命的養護和延益,其終極的目標超塵脫俗的得道成仙,所以她融攝信仰與實踐於一體,雖有其不可超越的內在矛盾,但千百年來道士們通過頑強的意志和非凡的信念一代一代地探索攀登,為我們留下許多卓有效驗、曆試不爽、理法皆善的養生經典,為我們探索他們修道成真的道路提供絕好資糧;同時也為我們今人之祛病強身、延年益壽、激發身心潛能提供極有價值的參考資料。這是我國養生學寶庫中最璀璨的明珠,極富成效和實用性。

道教養生學,從內修外養的角度,可分為兩個部分,即內修和外養,它們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兩個道教養生環節。首先我來談一談內修,它又分為兩個部分,即修身和修心。雖然身心的修煉原本是一體的兩面,但在不同派別的具體操作中有先有後、有輕有重,同時,在闡論的時候也只能分別地解析。首先我們來談一談修身。

  莊子說:吐故納新,熊經鳥伸,此導引之士、彭祖壽考者之所好,可見修身之道源頭很古遠。東漢時華佗發明五禽戲,用以活動肢體,通暢經絡,這與道家之導引行氣一脈相承。道教產生後,對這些加以繼承和發揚,遂創造了許多修身法門。現在我國中小學的廣播體操、大多數的內家拳其源皆可遠溯道家,其理皆以肢體的運動為先導,繼以通經活絡,舒展五臟,值得推廣和宣傳。

  導引、按摩、推拿、八段錦,此皆道家道教修身的重要法寶,如眼功、鼻功、耳功、齒功以及心功、肝功、脾功、肺功、腎功,由外而內,皆有保健和治療之功效。現在中小學推行之眼保健操,如學生們堅持得好,其預防近視的功效應是顯見的;如果再輔以肝功,每晨東面坐,摩面做眼操,並適力推揉右脅下肝區數十次,其對近視眼之治療定有幫助。在這方面我們可以組織人力物力加以研究和驗證,如學生們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確有顯效,這將是造福眾生的大功德。又如有肺疾者,尤其是慢性肺疾,在正常治療的前提下,再輔以道教之肺功,如經過一定療程有顯效,亦不妨推薦給有慢性肺疾的人作輔助治療的方法,如此等等,無論對於病人還是健康者,道教的這些實用性功法皆可推薦給他們,或以之保健,或以之療疾。在廿一世紀的今天,對道教養生文化研究者來說,這項工作更應當努力做好,因為它不僅可以深化我們的研究,更可造福於群生。

  道教內修中的修心,其功理功法亦源遠流長,早期道典中即有守一、思神、存想之論,先秦時的老子提出“少私寡欲”的內煉法門,莊子更以“心齋”、“坐忘”為修心至道,可見對心的認知和修煉在太上之教中有相當的歷史。宋元以降,更以內丹之修行獨領風騷,無論是金丹南宋之先命後性,還是北宋之先性後命,皆是力倡性命雙修,身心不二為法門。近千年來,內丹學留下汗牛充棟的經典,演派東、西、南、北、中,小宗數十。其修性之學,非常完備。因此,我在這裏以內丹修心為例,闡論道教的內煉功法對現代人心之純化、匡正的助益。

  內丹的修性,其實質即是修心,這個“心”可以分為識神和元神。識神為後天之心思念慮、情感意志等;元神為先天的靈明之光,不假外物而獨存獨明,是不受外物侵撓時的寂定心體。在道教看來,這是人為萬物之靈的最後實體,亦是人能修煉成仙的物質基礎,內丹成就、陽神飛升全賴此元神,內丹學對“心”的這種劃分,為現代心理學提供新的課題,我們的意識、潛意識、無意識,集體無意識等心理學概念,是否可以有新的詮釋和旁證 ?這是我們道教養生學研究所要解決的又一難題之一。

  在內丹的修心論中,其方法雖有多種,但萬變不離其宗,皆是將散亂的凡心收起、內斂、凝定、放下,將智照無方的本心發明、光大,聖化、超越,將有限的身心放下,將無限永恆的心體找回,並常駐其中。內丹修煉的這種追求,其目標雖是超越性的和信仰性的,但修煉者實際的身心變化卻也是革命性的;凡虔誠投身其中的人,如機緣得巧,均有變化氣質的大收穫,這種收穫無論是身體的健康,還是智慧的開啟,均是于古有征,於今有驗的。

  通過對內丹的研究,我發現現代許多修煉有成就的人,他們的生理、心理及心靈均出現與眾不同的特徵,確有《黃帝內經》中之“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人”的境界,這樣好的功法,為何不能更加積極地加以研究、開發和推廣呢 ?是否有老子所謂“知我者貴,則我者稀”的困難呢?我認為還是我們這些從事研究的人和進行內丹之真修實煉的人之間缺少真正意義上的接觸和溝通,即修煉中的人常有真言不外泄、“傳非其人,必遭天遣”之顧慮,而研究者亦在“顯”、“密”之門徘徊不定,如此則一般的大眾更是不知就裏,難辨真偽了。因此,如何突破這些障礙,是當今道教內煉之學面臨的重要課題。面對廿一世紀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昌盛的文明之光照亮全球的時代,道教內部需有一個走向開放、走向外面世界的改變,而教外的研究者、愛好者亦應從更廣闊的視野和更寬廣的心量出發,接納異于時代思潮而又有真正價值的道教內煉理法,深入其中,發掘真知。我想,只有教內外修煉者的開放心態和教內外研究者的執著精神,方能真正突破“道不經傳”的陳規,而以大道的慈心推動修道的人們去實踐普惠群生的偉大事業。

  與此同時,道教的內修還有一個重要的道德實踐內容。積善立功,不僅是外在的,更是內心的;道教修行以道法自然,天道樂生,隨緣度人的慈悲心量,喚起人們熱愛生命、熱愛社會、熱愛自己、熱愛自然的博愛情懷,教導人們與自然萬物和諧共處,以天道無私的奉獻精神,普濟群品。這實是道教修行對社會的重要貢獻,從這個方面看,道教之養生學對社會的價值更加彰顯。能否在今日拜金主義洶湧的時代,以康強身心為顯務,以匡正人心為內裏,運用道教的修行法,讓更多的人在身心康強的同時,擁有一個更加美好的道德品質呢 ?在真正的修行人中,我看到很多這樣的實例;而古往今來的修行人,有高深造就者,幾人道德不高尚?以古鑒今,我們能得到許多啟示。

  道教養生學的外養,其內容亦繁複,服餌養生為其大者。早在葛洪時代已有很完整的服餌芝、桂、黃精等本草類和服餌金石類還丹以長生的仙方,當時黃白術已發展起來,在“食金者壽如金”的思想支配下,服食外金丹以成仙的迷夢直到唐末才宣告全面衰落,而服餌其他本草類仙藥的祛病延年之方則融入傳統中醫而流傳至今,這為我們今天的養生膳食提供很好的借鑒,其理其法配以現代的營養學、膳食學和烹飪學,那這古老的養生仙方則如虎添翼,可飛越高山大海,突破族群的界限,為全球人類所共用。我希望不久的將來能看到道家膳食及藥膳餐飲業發展興旺景象。

  三、最後,我再來談一談道教養生學學術領域的拓展。道教養生學所涉及的領域是多層次、多角度和廣泛的,它包括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我的複雜結構的關係,旁涉地學、天文學、生態學、生理學、生物學、心理學、生命科學、中西醫學、社會學、歷史學等眾多領域,可以交叉的學科領域亦極為豐富。就目前的學術成果所奠定的基礎來看,道教養生學與中西醫學、生態學、生理學、心理學等領域的交叉尤為迫切和更富有預期的成果。因此,如何組織相關學科的專家學者攜手攻關,則是現在最要緊的工作。就我所掌握的資料,這方面的成果是零星的和少量的,我希望能在這方面看到更多的人投入到這項工作來。

  綜上所述,廿一世紀道教養生文化的研究工作是多樣的,也是繁重的,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的投入。當然,其預期的成果也將是喜人的和富有社會價值的。願道教界內外的學人能共同攜手,根據時代的需求,結合當代科技的最新成果、運用當代先進的技術手段整理、發掘、創新這一古老的文化魂寶,使她更有生機與活力,更能造福人類。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5-5 07:03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