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8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玄武信仰的審美探究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9-14 00:20:5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玄武是道教重要神明之一。在民間中,玄武信仰頗為廣泛,其宮觀幾乎遍置全國各地,香火鼎盛。自宋朝以來,歷代帝皇為鞏固其統治地位,也尊奉玄武,並且不斷追封尊號……。玄武信仰在民間及精英社會的演變過程,反映了人們追求生活美滿和心靈和諧的審美感受。

一、原始星辰崇拜:玄武信仰所包容的“天人合一”審美情趣

  玄武信仰與星辰崇拜因緣關係可以從我國最著名道教宮觀之一永樂宮談起。永樂宮位於山西芮城縣永樂鎮,是八仙之一呂洞賓誕生地。永樂宮因此成為全國最為著名的呂祖廟。其廟宮主殿三清殿,壁上繪有《朝元圖》,主像除三清以外,還有“四御”。“四御” (御是對帝王的敬稱)是道教中輔佐三清的四位天帝。他們的全稱是:(1)昊天金闕至尊玉皇大帝;(2)中天紫微北極太皇大帝;(3)勾陳上宮南極天皇大帝;(4)承天效法後土皇地氏。另有資料介紹“四御”為四極大帝,其名稱和職掌分別是:北方北極紫微大帝,總御萬星;南方南極長生大帝,總御萬靈;西方太極皇天大帝,總御萬神;東方東極青華大帝,總御萬類。“四御”位於玉皇大帝下,為首就是北極紫微大帝。這個神名來源於古代星辰崇拜。

  古代先民在改造大自然的漫長過程中,逐步積累了利用星象變化幫助生產的豐富經驗。例如他們根據星辰來確定方位和星辰運行測定季節時令。但他們對這些自然現象又無法解釋,由此產生了極大的神秘感,認為這些星辰都具有超凡神力,於是形成了星辰崇拜。在浩繁的星宇中,北極星對古代人們的生活、農業、航行等尤有幫助。於是人們把北極星神化,加以崇拜,尊奉為北極紫微大帝。後來,北極星及其周圍的星辰慢慢演化為玄武信仰。

古代先民的星辰崇拜既是人們的一種心理寄託,又是一種自由地追求美的滿足。追求天與人的和諧,並在這種追求中獲得愉悅,這表達了先民“天人合一”的審美情趣。

二、原始動物崇拜:玄武信仰所寄託的“萬物同親共存”審美底蘊

  處在蒙昧時期的遠古先民,過著採集漁獵生活,整日與動物打交道。他們認為,人和某種動物有著血緣關係,這種動物具有神秘的力量,會幫助人們克服困難,保護人們不受精怪侵擾,逢凶化吉,萬事如意,他們的祖先也是由這種動物演變而來的。所以先民非常尊敬這種動物,按時上供祭品,這樣就形成了動物崇拜。玄武信仰與這種原始動物崇拜心理也是密切相關的。玄武為“四象”之一,是由北方若干星宿所組成的龜蛇形象。龜蛇於古代都是有名的神靈,龜為“四靈” (龍、鳳、麟、龜)之一。古殷商時代,就已有神龜知人情、知吉凶,可充人神之間媒介的說法。其時即用龜甲為占具,來占卜吉凶。《史記‧龜策列傳》中談到龜能明於陰陽,審於刑德,先知利害,察於禍福,保佑勝戰,以及長生不老,行氣導引使人致富等神性。有名的“河圖洛書”這一典故,亦與龜有關。《易‧繫辭上》謂:“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傳說伏羲氏時,有龍馬從黃河出現,背負著“河圖”,有神龜從洛水出現,背負著洛書,於是伏羲根據這種“圖”、“書”畫成了八卦。此即《周易》之來源。

古人對蛇 (龍)的崇拜也由來已久。上古時,我國許多民族都存在著蛇圖騰崇拜。現在我們看到的龍的形象,是先民根據蛇的形體脫變創造而來的,實際上動物考古中從未發現有龍形體化石實物。古時,人們稱蛇為小龍,認為蛇是衍生人類的始祖。秦漢以前的畫作~伏羲、女媧都畫作人頭蛇身或人身蛇尾。他們尾巴緊緊相纏,象徵著蛇繁育人類。

海南出版社出版的《巫儺與巫術》一書,其中記載“洪水神話”的史詩般唱詞:“忘心皈命,禮請娘娘二尊神,有靈有感有群孫。未開天地之人祖,作萬祖之人倫,紅洪 (水)滔天人滅盡,葫蘆內面去藏身,一飄飄在湖洲山,陰陽配合姊妹婚”。(女媧、伏羲兄妹為儺神)這些材料說明:蛇的崇拜反映出古代先民從動物身上尋找人類之血緣關係的意向,表現樸實的審美心理。

古時福建被稱為“閩”,延用至今。《說文解字》釋“閩”字從蟲,義為閩地多蟲,亦稱南蠻。中原漢族稱閩民為閩夷、閩嬏、東南越,蛇種。《閩雜記》曰:

“福州農婦多帶銀簪,長五寸許,作蛇昂首之狀,插於髮髻中間,俗稱蛇簪,簪作蛇形,此乃不忘其始之義。”另福建婦女梳頭時,都好將頭髮一股股盤起,遠看好像黑蛇盤曲,“髻號盤蛇,宛然首載青蛇,鱗甲飛動,令人驚怖”。泉州閩南一帶,舊時閨女欲出嫁時,需請買花婆或媒婆給閨女開面 (拔面毛)、梳頭,必插一支蟲針(用銀製,針頭為蛇形),以求壓邪,平安吉利。八閩之地留有很多敬蛇的神廟古跡。長汀有靈蛇山、蛇山廟,漳州一帶有很多蛇王廟,仙遊縣的棲真巖,“山之中有蟒巌,巨蟒族孕其間”。閩江中遊一帶也有蛇王廟,俗稱連公廟……所談雖是福建,管中窺豹,也可看出福建閩人與全國人民一樣對蛇崇拜的深遠淵源。

古人對龜、蛇的崇拜,為我們瞭解玄武信仰的心理根源提供了可靠的依據。玄武_北方星宿位並非酷似龜與蛇形,它是古人動物崇拜與星辰崇拜相結合的一種心理活動產物。

玄武信仰雛形~龜蛇崇拜表現了古代先民追求物 (龜、蛇)我相融的理想。古代先民認為物與我之間不應有界限,而是應該互應相融。他們“視物我同源”這是與其生產生活分不開的。在長期的自然界生活中,他們與萬物同親共存,逐漸產生了和諧之美的心靈感受。

三、水神品格:玄武信仰的陰陽平衡審美指歸

東漢時代道人張角創立太平教,張陵創五斗米道,當時道門對水就十分崇拜。據史籍記載:

  “初,巨鹿張角自稱‘大賢良師',奉事黃老道,畜養弟子,跪拜首過,符水咒說以療病,病者頗愈,百姓信向之。” 

“太平道者,師持九節杖,為符祝,教病人叩頭思過,因以符水飲之。” 

  顯然,水為原始道教治病的主要手段之一,這種思想應追溯到道家創始人老子的學說中。他對於自然界的水的特性 (德性)確立了深徹義理: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也。” 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矣。” 

  不爭及貴柔是老子的人生策略,水的特性看上去十分柔軟,但它卻能成大浪拍岸,水滴也能穿石。“江海所以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柔弱勝剛強”、“無為”、“無不為”這些論述是老子從水特性上得到啟迪所作的哲理引伸。

  水是人類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質,對水的觀察與思索積澱了人類社會文化的精華。水能引起人類的親近感,使人在心靈上獲得一種審美愉悅~想到麗如明鏡的水予人之生活的便利與生機,心裡是多麼歡快,靈魂是多麼清爽;但另一方面,水的威力不可抵禦。水可載舟,亦能覆舟。在上古時代,洪水泛濫,淹沒大地。《尚書‧堯典》有“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的記載,水的威力給人留下難以磨滅的影響,古人認為在水背後一定有神靈主宰,這種神秘感,促使人們產生了對水神的崇拜。將玄武視為水神,並加以崇拜,這是由於龜知恩圖報、長壽,蛇靈巧,二物都可於水陸生活自如。以玄為龜,為太玄水精 (陰)。武為蛇,為太玄火精(陽)。陰陽相剋相生,水可滅火,火可退水,這使人們在觀念上聯想到具有“對待性”的動物,由之產生了集兩者於一身的動物崇拜,並附會於星辰崇拜的形態上。由此就確立了玄武的水神地位。這種對水既親切又敬畏的心靈躍動,無疑是先民內在的生命之流與外在自然界活潑生機之間的交感與統一、踫撞與融合。先民追尋的人與自然平衡和諧的審美情思隨之而澎湃激蕩。

四、玄武神人格化:人類自身價值在審美上的再發現

玄武由星辰崇拜、動物崇拜、水神崇拜而為人格神,這一歷程體現了玄武神格的進化。隨著民族文化的提高,道教的建立發展,玄武原始形象已適應不了人們精神追求的需要,因此古代人們將原始玄武形象人格化。中國道教諸神如斗姆、太白金星,南北斗、福祿壽,乃至文昌帝君等,都是從這條路上走過來的。

玄武在宋代身價倍增,成為道教重要神明之一。

順應道教發展的需要,道士們把玄武塑造成人神像,其像威風凜凜,八面生風,披髮蹺足,手持寶劍。原來的龜蛇二動物則成為玄武部屬的水火二將,置於他的足下,增其威嚴,助其神力。玄武之神格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形象重塑後,道士們又構想出玄武出身的故事。道書說玄武在黃帝時,託胎淨樂國善勝王後,由母左脅生下,長而勇猛。這位王太子不願繼承王位,進山學道,得紫元君授秘法,天神授以寶劍,四十二年修煉功成,白日飛昇,奉玉帝之命,鎮守北方,為玄天上帝。至於龜蛇來歷,道書謂玄武 (當時是淨樂王太子)因在山中修煉,欲成仙道,但未去五髒之穢,妙樂天尊顯通變化,使玄武昏睡不醒,剖開肚子,取出腸、肚放到巖下,然後用線縫合,將返魂放入玄武口中,玄武醒來自覺身輕,雜念全除,遂成仙道。那肚腸在巖下受了靈氣,年久月深,肚成龜怪腸成蛇精。二怪為非作歹,殘害生靈,因為是玄武腸肚所變,故玄武前去降服,將劍指出丙丁(火),龜屬水,最怕真火,又用劍指出壬癸(水),蛇屬火,最怕真水。火燒水淹,二怪衹得歸順,龜蛇二精怪為水火二將,隨玄武去行法除邪,佈施恩澤。玄武形象人格化,是人類自監統理萬物的追求表現,人們在順應自然,探尋外部世界同時,不斷地反思,反觀自身,從而認識到自己的理性與智慧,發現人的本質及人生的意義。人更加以一種主體性的自覺,來體驗天、地、人和諧合一的美之韻味。

五、玄武信仰的演變體現了主體與客體和諧統一的美學觀

總之,玄武信仰從原始的星辰崇拜~動物崇拜一直到人格神化,其形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體現了人們對天、地、人和諧的追求,這正是道家對主客體統一的美學追求。

從客體上看,星辰崇拜、動物崇拜、水神崇拜是人們對大自然不斷觀察,渴求瞭解的表現。當人們面對大自然的變化,特別是遇到災難驚慌失措時,便希望有一仲介物來溝通主、客體,增進主體對客體的統理感受。星辰、動物等物體便先後充當了這一仲介物。由此,古人得以在心理上達到天、地、人三者的和諧。

從主體看,玄武形象人神化意味著人自身地位及人認識大自然能力的提高。當仲介物是人神而不是物體時,說明人們已開始追求主、客體合一的理想境界,人與大自然互為包容,互為交融。這種主客體的高度和諧統一的美學觀,已隨著道教的發展與流傳,滲透到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理念。

注 釋 

馬書田:《華夏諸神》,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0年版,第68頁。

胡健國:《巫儺與巫術》,海南出版社 1993年版,第36頁。

徐曉望:《福建民間信仰》,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3年版,第29~31頁。

《後漢書‧皇甫嵩傳》。

《三國志‧張魯傳》注引《典略》。

《老子》第 80段、第8段、第66段。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1-14 21:45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