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宮的創建沿革
據老爺爺所說,在清咸豐年間的時候,大港寮還是一塊沒有人煙的荒郊野地,位在台灣府西北隅「台江內海」內的海灘上,是一大片的灘地,當時有一戶魏姓人家從福建渡海來臺,原本他們是住在外渡頭(老爺爺說大概在現在的台南縣西港鄉一帶),在捕魚時發現了這塊未開闢的大好地方,所以就在這裡定居下來了,後來,又陸陸續續有錢、莊、戴、吳、王、林、侯、朱等姓先民遷來,這其中也包括他們姓侯的,當時總共有13隻竹筏在此海灘作業或經營漁塭養殖,這些歷史是他從小就聽來的。
當時因為出海捕魚風險很大,為了祈求平安,魏姓祖先就向他們原居住的外渡頭「厚德宮」請了謝府元帥香火來大港寮供奉,取名為「大興宮」。在大興宮謝府元帥的保祐下,大港寮的人數越來越多而漸漸有了村落的雛型。為了感念神恩,所以就雕刻了謝府元帥的神像供村民奉祀,當時的大興宮還只是一間小小的寮仔厝。
後來,在民國三十五年,當時大港寮的地方仕紳王海益、黃吉、王石頭、錢大松等發起了購地填土的盛舉,在三十八年年建設公厝大興宮。五十八年的時候由於信徒越來越多,公厝不敷使用,所以將里民區分為六部分,每部分選出一位委員,產生的委員為錢大松、王牆、黃吉、戴準、林玉川、王石頭等六位先生,負責募捐興建大興宮,由當時的委員王岳輝負責建廟一切事宜。
民國七十年台南市政府都市計畫課,決定將鄭子寮段建地墊高,大港里里民住家也先後由矮小的平房改建樓房,廟地更顯的低窪,錢金山里長有鑑於此,建議將大興宮的基礎升高予以翻修,當時還好爐主魏勝先生盡力配合,出錢出力,才完成廟宇的第二次翻修。
現在的大興宮已經稍具規模,是我們大港寮的信仰中心,也是聚會的處所,對於大港寮一帶的風俗教化的推行一直不遺餘力地推行。
民國八十八年十月底舊廟拆除,預備進行第三次的重建,而侯智老爺爺因為身為大興宮的主任委員,所以由他負責於原地興建新廟的一切事宜,這幾年來他們夫婦倆很辛苦地募款,現在金碧輝煌的新廟快要建好了,預備明年二月的時候開廟門,這樣謝府元帥就不用再待在那間小房子了。
古港道~大興宮 大興宮草建於咸豐年間,民國三十五年正式建廟的大港寮大興宮,是我們這個地區最古老的廟宇喔!早期整個大港寮六平方公里以上的區域全部都屬於祂庇佑的範圍,主祀神明是威名遠播的謝府元帥!
大興宮的正殿朝向南方的大興街,老爺爺說,以前這裡是台江內海的一部分,淤積後才有大港寮,所以那時候大港寮的漁塭、港道很多,目前的大興街其實就是從前大港寮港道的位置,這樣的位置提供了當時大港寮居民最佳的參拜路線。
老爺爺給我們看了一些當年的照片,有每個時期的大興宮,還有古老的匾額、壁畫、鐘、鼓、石獅…..,感覺老爺爺很虔誠,充滿了溫馨與人情味,當我踏入這間象徵這個區域精神堡壘的廟宇時,覺得好像回到了自己家一樣!大興宮是大港寮的精神象徵!
《 本帖最後由 49太歲 於 2010-9-16 14:32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