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股十份村~正王府 雷安宮 沿革
溯自明永曆十五年(清順治十八年西元一六六一年),距今三百餘年,有福建省雷府三兄弟,
同年夏末,自福建沿海分乘三艘帆船,滿懷壯志向台灣航行,隨行有家眷三位夫人及家丁數人,
船上供奉溫府千歲神像,一路順風而來,船將進國聖港,不料東北季風突發,狂風暴雨,
驚濤駭浪,
幾經奮力,無奈天意難挽,船將抵港口,被大浪擊沉,一代將才、家眷及壯丁和溫府千歲金身,
均遭沉沒於此。
當時在此處有一山川靈氣之地,已為一名幼女所得,其雖有心顯化濟世,然能力有限,
不能善盡靈氣威力,幸逢溫府千歲-雷府三兄弟巡遊到此,遂邀共襄扶持,修善救苦救難,
收納孤魂好漢歸位,溫府千歲深感未能庇祐雷府三兄弟安全進港上岸,
決心留下與雷府三兄弟同甘苦,
普渡眾生,偶有沿海捕魚晚歸漁民,迷失方向,不知何處歸航,即有奇蹟出現火球紅光引航,
在此住有張、黃五戶人家,及鄰近安南區什份塭幾戶居民,均以養魚討海維生,
同感蒙受庇祐之恩,
四時無恙,雷府三兄弟於此顯赫救世,功勳足登神界,經溫府千歲指引向上天領旨,
三兄弟受勒封為雷府大將,村民首以茅草、竹桿搭蓋一草廟,稱曰:「大將爺廟」,
使其暫有居所,
免露宿之苦,此後神威更加赫濯。
歷經百餘年,玉皇上帝深受溫府千歲耐心所感動,能在此簡陋草廟領導雷府大將三兄弟,
收納眾英靈
及無依孤魂好漢,攘除災厄造福群黎,特勒令封為「正官正王」;從此神威顯赫遠播,
草廟香火鼎盛,
遠近村落紛紛前往膜拜,年年大演梨園酬謝神恩,老少無不感念正官正王、雷府大將深威廣大。
民國二十一年(西元一九三二年),曾文溪一場水災,使得魚塭埋沒土地流失,
張、黃五戶草寮舉家
遷移,惟獨草廟尚存,但廟地變成突出陡峭,隨時會崩塌,眾信徒眼看此地已岌岌可危,
祈請另擇地建廟,但雷府大將不允,屈守數年,而後曾文溪屢遭水患,
有一次水深淹過供桌香爐,廟祝將香爐取走,未久廟地突然崩陷草廟流失,眾信徒則請駕,
擇地再以竹桿水泥瓦蓋一小廟供村民及
討海漁民奉拜,後來本村人口日盛,迨民國五十年(歲次辛丑年西元一九六一年),
由地方長老倡議興建公厝供奉天上聖母、觀音佛祖、廣澤尊王,但天上聖母降駕示曰:
正官正王、雷府大將尚未建廟,其不宜建廟,正官正王、雷府大將認為,聖母廟應先建,
其兄弟之廟延後在議,於孟秋完成建立公厝名:
「慶安堂」,民國五十四年( 歲次乙丑年西元一九六五年 ),
方長老又倡議興建大將爺廟,擇地河川
堤防邊,於二月動工興建,同時雕塑正官正王、雷府大將等金身供奉參拜,
同年四月二十六日落成入廟,廟名曰:「 雷 安 宮 」。
經十餘年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村民安居樂業生活富裕,全村信徒倡議,合建慶安堂,
雷安宮成為一大廟宇,使香火集中更為鼎盛,經召開信徒大會決議通過,
於民國六十九年四月初一日,
備辦香案三天,祈求玉皇大帝准旨,眾信徒虔誠經數月奉請三界尊神降駕指定合建廟地,
隨即組織重建
委員會,各角頭推選委員,由杜等齊擔任主任委員,張登助任副主任委員,開始進行籌募資金,
委請設計,辦理招標,於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動土興建,在各方善男信女熱心捐獻,
本庄信徒出錢出力,工程得以順利進行,廟貌巍峨堂皇,高聳壯觀,大廟前方有曾文溪堤防圍
繞,有如遊龍盤繞,吞吐洪濤,氣象萬千,地靈神顯,廟脊建有一艘王船,正視曾文溪潮水,
眺望大海,汐來汐去浪捲淘沙,一座威嚴大廟屹立於曾文溪口,鎮守海陲,七十四年三月初六慶
成入廟,舉行安座大典,而後繼續進行廟廂及其他工程,截至民國八十四年
[ 歲次乙亥年] 四月,整座廟宇已頗具規模,十餘年來全省各方大德襄贊,本庄信徒同心協力,
重建完成玉勒正王府,萬世奉祀。
《 本帖最後由 49太歲 於 2010-9-18 17:38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