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069|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本國歷史] 「濃墨宰相」劉羅鍋 [複製連結]

Rank: 8Rank: 8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10-2 15:50:2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劉羅鍋原名劉墉,字崇如,號石庵,山東諸城人,生於康熙五十九年(1720)。其實「劉羅鍋」的叫法是嘉慶時候傳開來的,當時劉墉已是八十多歲的老人,走起路來背也駝了,嘉慶皇帝便開玩笑稱其為劉駝子,才漸漸有了「劉羅鍋」的叫法。


劉墉出身於書香世家,家族顯赫,祖父劉棨是康熙二十四年進士,官至四川布政使;父親劉統勳是雍正二年的進士,官至東閣大學士。由於劉統勳是功臣,深受乾隆皇帝的倚重與信任,他曾同時擔任工部、吏部、刑部三部尚書及東閣大學士、翰林院掌院、軍機大臣,擔任的職位之多,據說只有後來的和紳與之能比。不過,劉統勳的人品卻遠超過和紳,他一生清廉、剛正,病逝之後,連皇帝都感嘆說:「統勳一死,朕失一股肱」。
劉墉於三十二歲那年考取進士,從此踏入仕途。劉墉為官清廉勤政,頗有乃父之風。官至體仁閣大學上加太子太保。由他死後的諡號「文清」可看出,其從政為官的確清廉。不過,劉墉不僅是當時有名的清官,還是著名的書法家和詩人。

劉墉的書法堪稱一絕,有「濃墨宰相」之稱。與鐵保、翁方綱、成親王三人並稱為清代四大書法家,而劉墉為四大家之首。早年在康、乾皇帝酷愛董其昌、趙孟頫書風的影響下,初師董、趙,又學鍾繇,字體秀麗圓潤;中年學顏真卿、蘇軾,筆墨飽滿、雄健有力,時人盛讚其字「如棉裹鐵」;晚年一心向佛,受佛學與禪理影響,字體灑脫出凡、意到筆成。清人徐珂評價其書法:「蓋以其融會歷代諸大家書法而自成一家,所謂金聲玉振,集群賢之大成也。其書之佳妙,正在精華蘊蓄,勁氣內斂,殆如渾然太極,包羅萬有,人莫測其高深耳」(《清稗類鈔》)。清人梁章?s也說:「國朝書家劉石庵(註:即劉墉)相國,無日不臨帖,肘不去案者六十年,善於用墨,魅力甚厚,常自言:『耗去數萬斤油矣』。」(《楹聯三話》)可見劉墉在書法方面用功至深。

劉墉書法,在當時名盛一時,每天都有很多人登門求字,有時他實在疲於應付,不得已只好命身邊姬妾代筆,因姬妾們平時多跟著劉墉學,竟然也能假以亂真,據說寫出來的字連劉墉本人也難以辨別呢。

劉墉曾說:「吾生平有三藝,題跋第一,詩次之,字又次之。」所以他不但精於書法,也善吟詩作對。據聞他的繪畫技巧也不同凡響,尤其擅長水墨蘆花,可能是因為他的書法名聲極大,所以後世都不知他在詩文和繪畫上的成就。

晚年向佛的劉墉對自己的往生似有預知。嘉慶九年某日,他特地召來尚書英煦齋,跟他聊起從雍正到乾隆的一些陳年往事,聊了很久,最後劉墉說:「我要走了,你無需掛念。」就這樣,隔了一天,劉墉即端坐而逝,享壽八十五
---------------------------------------------------------------------------------------------------
本人也非常喜歡 劉羅鍋 電視也有拍她的傳奇
她是一個非常有智慧的一個人
也是家喻戶曉的人物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阿文ㄟ + 1 請大哥盡量以台灣的民間故事為主發帖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放下是真功夫,看破是真學問.
順天意做事,逆個性作人.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5-11 10:47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