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淋漓〉 134x69cm 礬宣、水墨 2008年
〈荷塘淋漓〉作品說明:
一、創作情境源起:
閱讀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文中能細膩地抒寫出對自然景色的感受,情景交融、意境恬適,作者能善用富有視覺和聽覺藝術意味的詞語,給人很好的藝術聯想。筆者感動之餘,不禁也想起曾在台南縣白河鎮、桃園縣觀音鄉、植物園所看的荷花,每年夏天的觀音各荷花園圃和植物園的荷花池都是筆者曾經留連忘返的地方,每每荷花季一大清晨就風塵僕僕的千里迢迢趕至荷田,或蹲或坐在地上辛苦的寫生,一朵朵驕豔的荷花,從清晨含露畫到陽光普照日正當中,不畏炎炎夏日,日炙肌膚,就為了一份「美的視覺饗宴」,心靈滌塵。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在清晨寫荷時,又逢大雨,那種特別的情境,給了我創作〈荷塘淋漓〉最佳的啟示。
二、創作思維:
宋朝周敦頤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用蓮或荷來比 喻 君子之風是騷人墨客常用的手法,筆者在此作中,想藉由雨來洗滌塵埃,讓君子更君子、不染且不妖。
大雨淋漓宛若一幅水墨畫、荷塘淋漓卻宛如一場大雨。筆者以「元氣淋漓障猶濕」[1]的概念和手法欲將此情境帶往更高的境界。
--------------------------------------------------------------------------------
[1]清,鄭績撰《夢幻居畫學簡明》:「意欲淋漓,筆須爽朗流利,或重或輕,一氣連接,毫無凝滯,墨當濃淡濕化,景宜新雨初晴,所謂元氣淋漓障猶濕是也。」 轉引自許仁圖:《中國畫論類編》,956頁,1975年5月,河洛圖書出版社。
文出:文化生活藝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