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7-2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157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7661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章法
即整幅字的佈局方法。古人又稱為「分間佈白」或「分行佈白」。黑是墨寫的實筆,白是空出的白紙底;古人認為寫字雖從實筆落墨,卻應著眼於空白的安排變化,所以叫做「佈白」。
寫字如同作文。一篇文章是綴詞成句,集句成章,因此一個文學家必須在遣詞、造句、謀篇、佈局等方面下工夫。一幅書法,是組點畫成字,連字成行,集行成篇的,因此一個書法家必須在用筆、結體、章法,要有一定造詣,才能完成一件具有審美價值的書法作品。如果說用筆是決定點畫美的基本因素,那麼章法就是決定全局的關鍵因素。所以說:「精美出於揮毫,巧妙在於佈局」。
章法美的內涵是極其豐富的。既然章法是關係到一幅書法的整體問題,就必然與用筆、結體有著密切的聯係,諸如筆力、筆勢、疏密、奇正、違和規律,同樣亦適用於章法,而且它的變化多端遠遠超過了用筆和結體。
佈白之妙,變化萬端。譬諸人面,雖五官同具,位置略異,人我便殊。如星斗懸天,疏密錯綜,自然成文,久觀益美。章法作為書法藝術中一個相對獨立部分,仍然有自身的美的規律,主要有賓主、虛實、氣脈連貫等幾個內容。
賓主
主,有主體、主導的意思。賓主,是比喻一幅書法作品中,字與字之前的關係,就像主人與賓客的關係一樣。講究章法,首先就要「分賓主」。寫一篇字總是想把每個字都寫好,務求盡善盡美,但如果字字「皆善」,一覽無餘,也就失去了它的藝術魅力了。「有一二字登峰造極」,如魚中之龍,鳥中之鳳,起到主導和提神醒目作用,這樣的作品才能使人玩味無窮,產生「不可言名」的美妙。
畫一幅山水畫,在佈局上必須先立主鋒,然後眾山拱伏,群峰盤附,千岩萬壑,旁見側出,也秩序井然,氣脈流通,意境深邃。畫理通於書理。寫一幅字,在章法上必先立主字,全篇才能「紀綱不紊」。每個字字體的大小、長短、寬窄,體勢的欹正、參差,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揖讓避就,顧盼呼應,才能各得其宜,全篇氣脈通貫,神采煥發。
「立主字」,「分賓主」,就是便於在賓主分明的前提下,充分運用避就、呼應等等表現手法,使作品更具有豐富的變化,以體現多樣統一的美學原則。
虛實
虛實與疏密是有區別的。疏密多用在結字的點畫安排上,在章法上雖然也要講疏密,但多地著眼於虛實的處理上。「無虛不能顯實,無實不能存虛。」中國書法家非常重視用虛白去突出實筆的表現手法,「計白以當黑」這是處理虛實關係的核心。
實,斷處俱續。觀古人書,字外有筆、有意、有勢、有力,此章法之妙也。在空白之處,不是沒有內容,而是有筆意、筆勢存在,要「筆斷而意不斷」,於是「斷處俱續」,氣脈得以通貫。「實處之妙,皆因虛處而生。」、「字裡金生,行間玉潤」、「虛處不是空虛,還得有景。密處還須有立錐之處,切不可使人感到窒息。」這是運用虛實之法的奧秘,書畫都是這樣。
氣脈連貫
所謂氣脈連貫,也稱血脈連貫。歷史記載,王獻之能為「一筆書」,所謂「一筆書」,是指「字之體勢」而言,不是真的一筆寫成一篇字。其中也「偶有不佳」的,卻「血脈不斷」,在換行的時候,行首的字在氣脈上接著前行的末字,全篇一氣呵成,形成筆意連綿相屬的整體。
筆勢與筆意,是形成氣脈的基礎;筆法上的偃仰起伏,輕重徐急和行筆走向;結體上的向背聚散,欹正疏密,大小參差,章法上的左右呼應,上下接和,虛實安排等,都直接服務於氣脈連貫。氣脈連貫追求的雖然是「連」,但是高明的書法家卻著眼於「斷」。
一幅優美的書法,宛如一曲優美的音樂,它那富於節奏韻律的筆勢筆意,像一泓清泉流瀉於字裡行間,時而舒緩,時而急促,時而通暢,時而停歇,用無聲的旋律給人以美的感受。這就是章法的藝術魅力。
章法表現形式
內容決定形式,書法的章法表現形式,常以書體為根據。由於各種書體的用筆與結體都有很大的差異,於是在章法上也就出現種種不同的表現形式。除了匾額、對聯等特殊形式外,常見的不外是「縱有行,橫有列」、「縱有行,橫無列」和「縱無行,縱無列」三種。
當書法家感情激蕩的時候,常常突破傳統法則的羈絆,任情揮灑,表現為無行無列的章法形式。如張旭、懷素的狂草,都是激情的產物,筆隨意轉,迭宕縱橫,不受行列約束,變化不可端倪,使章法達到很高的境界。但是,無行無列並不等於無法。運用這種章法形式,尤其要有深厚的書法功力,才能得心應手,任情揮灑。大膽落筆,隨勢生發,從心所欲,物我皆忘,當功力與靈感融為一體時,無行無列的章法就成為書法創作的自由天地。於無法中體現法度,從強烈的對比誇張中,產生撼人心魄的藝術力量。
文出:文化生活藝術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