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2-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677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488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仙話是以記敘仙人活動以及逸聞趣事為主要內容的文學作品。道教仙話是圍繞道教基本宗旨而創作的反
映道教神仙活動以及社會影響的文學作品。道教仙話既有民間文學的一般特點,又具備了道教延年益壽
、羽化登仙的基本精神。因此,道教仙話也屬於道教文學的一個重要門類。
仙話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隨著仙人觀念的產生以及所謂仙人活動的出現而形成的。最初的仙人指的是
山上人,即老而「不死」遷入山中的隱居者,這種「仙」是由人修煉而成的。
在道教以前便有「仙人」觀念,記載仙人活動、描述仙人逸聞趣事的筆記或者作品即已見諸典籍。從現
存史料看,仙話在戰國時代已經相當流行,像西王母仙話、黃帝仙話、蓬萊丈人仙話便是典型的代表。
道教產生之前的仙話當是從古老的神話演變而來的。在遠古時期,先民在無意識狀態下所創作的諸多神
話已經接觸到「生死」的母題,後來的仙話發展了這個母題,並且成為有意識的創作。戰國以來的仙話
創作在相當大的程度上融進了先民的生命意識。從類型上看,漢代以前的仙話主要有:羽人式、壽國式
、帝師式。所謂羽人式就是記敘身長羽毛的異人,作者通過種種描述而使此類藝術形象成為飛升的思想
載體;所謂壽國式就是以國人普遍長壽為表現主題,像《山海經》中所見的各種長壽國傳說就是這種類
型的代表;所謂帝師式就是表現長壽仙人成為帝王之師的理念。如赤松子等人既是長壽仙人又是古帝王
之師,這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先民的社會心理指向。
漢代以前的仙話對道教具有很深的影響。自道教產生開始,道門中人即注意搜羅先秦的各種仙話資料,
並且進行新的創作。像麻姑獻壽、八仙祝壽等可以看作道教仙話的範本。從藝術典型的角度看,道教仙
話不同於以往的神話,如果說在以往的神話中「神」的品性是與生俱來的,那麼道教仙話中的仙人卻是
通過修煉而成的。從體裁上看,道教仙話與一般的神仙傳記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在道門中,神仙傳記是
被當作「信史」看待的,具備一定的事實成份;但仙話則有較強的幻想特徵,它在神仙傳記的基礎上加
以想象與誇張,從而突出了仙人的特異性。在道教仙話中的藝術形象往往具有超越人體生理限制的特點
。仙人可以不食五穀,僅僅依靠吸風飲露就能夠生存;他們還善於變化,甚至可以利用自身的特異能量
影響或者控制某些自然現象。在道門中人的想象世界裏,人一旦成仙,就不必受到社會統治者的約束而
具有相當大的自由。可以說,仙話中的藝術形象既代表著「超越」,又象徵著自由與平等。道教仙話不
僅是鼓舞道門中人積極修煉的藝術能源,而且對民間文學產生了極大的滲透。經過了廣泛的流布,道教
仙話在民間發生變型,如桃花仙子、桃李姑娘、茉莉仙姑、玉蕊仙子、金蟾仙子以及各種風物民俗傳說
都可以看作是道教仙話的發展。道教仙話與民間傳說相互影響、相互刺激,從而推動新的仙話不斷產生
。這是中國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