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漯,為觀音鄉範圍最小的地區,但開發卻為最早之地區,在乾隆五十四年(西元1789年),220年前與大園許厝港同時上下開墾。保障宮之媽祖與一般媽祖廟分靈不同,本尊媽祖係清道光廿年(西元1840年),在媽姐的故鄉湄州島之航海家林惟國,奉請湄州大天后宮恭請媽祖大媽娘娘金身,供奉在船上,以保航海安全。在清道光廿六年(西元1846年),林惟國航海時遭遇強風吹襲,漂至草漯海邊,草漯先民楊媽兜出海捕魚時發現,登船時見媽祖顯聖,即雙腳跪地,哀求林惟國向媽祖叩拜請示,媽祖喻示旨意,媽祖欲座鎮草漯,蒙林惟國同意,楊媽兜即沐香恭請媽祖金身,文件、法器等寶物,唯竟忘記請媽祖香爐,再返回時船隻已不見,現該香爐供奉??北港朝天宮 。媽祖暫奉棏家後,因神威顯赫,信眾遍及草漯五村,大園鄉及中壢市,桃園龜山均有媽祖之信徒,後因信徒太多楊家無法容納,即奉請媽祖至元帥廟座鎮奉祀。清咸豐三年(四元1854年),地方大老倡言建廟奉祀媽祖,興建土塊泥牆茅屋一間,取名草漯保障宮。於民國80年為配合政府台15線道路拓築,於民國83年重建,此即重建後之廟貎。
全省獨一無二的大龍柱
保障宮四大龍柱,材質為大陸惠安青斗石,總高度40尺2寸;直徑含龍頭共6尺6寸,整支無接方式雕刻,現今龍柱紀錄無人能比,為"天下第一支"
韋陀及伽藍尊者,係來自大陸東石,以紅樟木雕刻,基座長7尺7寸;寬6尺6寸,高3尺5寸;金身高15尺,總高18尺5寸,二尊神尊均出自名家雕刻,與四大龍柱均為保障宮之寶。
保障宮之大神龕,共分三層十七殿,總高88台尺;總寬136台尺,眾神尊分區而坐,為該宮獨特之集合式神龕,也是全省少見。
鎮殿金身前之媽祖,即163年前來台之開基媽祖,開基媽祖來台後之神威顯赫,有清光緒十三年(西元1887年)草漯地區亢旱不雨,蝗蟲、黑榖軟蟲等蟲害入侵,五穀全無,媽祖出巡,所到之處諸蟲消滅,五榖豐收。民國35年,草漯地區適逢大旱,民生用水及耕種均缺水,村民叫苦連天,媽祖顯示,設壇求雨,媽祖明斷時辰,午時三分降雨,時刻一到,果真下雨。
《 本帖最後由 49太歲 於 2010-10-30 11:20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