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書法作品:草書《上陽臺帖》
《上陽臺帖》,唐,李白書,紙本,縱28.5cm,橫38.1cm。草書5行,共25字。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清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東),隋末其先人流寓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李白即出生於此。 雖然李白的書名為詩名所掩,但是在歷代書史專著裏仍然有著記載。宋 黃山谷曾經評說:“李白在開元,天寶間,不以能書傳。今其行,草殊不減古人”。清人周星蓮《臨池管見》也說太白書“新鮮秀活,呼吸清淑,擺脫塵凡,飄飄乎有仙氣。”可見作為唐代最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在他的書法作品中也充滿著浪漫主義的寫意情調。
《上陽臺帖》墨蹟,李白書。行草書,5行,24字,有款,款署“太白”二字。帖前隔水上有宋徽宗趙佶瘦金書題簽“唐李太白上陽臺”七字。
《上陽臺帖》為李白書自詠四言詩,也是其唯一傳世的書法真跡。《上陽臺帖》用筆縱放自如,快健流暢,於蒼勁中見挺秀,意態萬千。結體亦參差跌宕,顧盼有情,奇趣無窮。帖後有宋徽宗趙佶一跋,跋文為:“太白嘗作行書 ' 乘興踏月,西入酒家,可覺人物兩望,身在世外 ' 一帖,字畫飄逸,豪氣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詩鳴也。”
元代張晏跋曰:“謫仙(李白)嘗雲:歐、虞、褚、陸真奴書耳。自以流出於胸中,非若他人極習可到。觀其飄飄然有淩雲之態,高出塵寰得物外之妙。嘗遍觀晉,唐法帖,而忽展此書,不覺令人清爽。”
元代書法家歐陽玄在觀賞了詩仙李白的此帖後,題詩雲:唐家公子錦袍仙,文采風流六百年。可見屋樑明月色,空餘翰墨化雲煙。
《上陽臺帖》是李白所書自詠四言詩。釋文:
“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可窮。十八日,上陽臺書,太白。”
引首清高宗弘曆楷書題“青蓮逸翰”四字,正文右上宋徽宗趙佶瘦金書題簽:“ 唐李太白上陽臺”一行。
後紙有宋徽宗趙佶,元張晏、杜本、歐陽玄、王餘慶、危素、騶魯,清乾隆皇帝題跋和觀款。
卷前後及隔水上鈐有宋趙孟堅“子固”、“彜齋”、賈似道“秋壑圖書”,元“張晏私印”、“歐陽玄印”以及明項元汴,清梁清標、安岐、清內府,近代張伯駒等鑒藏印。
這是李白傳世的唯一書跡。其落筆天縱,收筆處一放開鋒,宋黃庭堅評李白的詩與書雲:“及觀其稿書,大類其詩,彌使人遠想慨然。白在開元、至德間,不以能書傳,今其行、草殊不減古人。”(《山谷題跋》)
此帖曾入宣和內府,後歸賈似道,元代經張晏處,明藏項元汴天籟閣。清代先為安岐所得,再入內府,清末流出宮外。民國時入張伯駒手,建國後獻給中央國務院。1958年此帖轉交故宮博物院收藏。
清安岐《墨緣彙觀》、內府《石渠寶笈•初篇》等書有著錄。
來源:拙風文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