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17|回覆: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國畫書法] 天下第一行書的千古謎團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生活智慧王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11-9 01:05:1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是中國文學和書法上的“雙璧”,尤以“天下第一行書”之名聲聞天下。很少有人知道,這件曠世之作曾經伴隨它的主人在浙東的一座大山裏度過了他人生的最後歲月,最後又從這裏流入外人之手,從此開始了它撲朔迷離的傳承。“天下第一行書”的故事,無疑為“浙東唐詩之路”增添了新的傳奇……

  在浙江省新昌和嵊州交界,有一個叫王罕嶺的地方,山上有兩個分別稱作外灣和裏灣的小村,十來戶人家,生活平靜而恬淡。兩村之間有一座很小的“眠牛灣水庫”,水庫邊青山聳立,風景宜人,但一年裏的大多數時候,這裏正如它的名字一樣,沒有外人打擾,如老牛高臥、沉睡正酣。不過,對於新昌縣一名中學教師袁伯初來說,這裏卻隱藏著一個千古的謎團,這個謎團吸引著他三番五次前來考察,時間長了,村民們都認識了這個戴著眼鏡背著小包的中年男子。

  這個謎團,和王羲之有關。

  蘭亭之會

  對王羲之這位書聖的生平,史書記載十分有限,但他召集的那次蘭亭集會,千百年來卻廣為傳頌,因為王羲之即興創作、記錄這次盛會的《蘭亭集序》不僅是文學史上的不朽之作,也是中國書法史上無人逾越的高峰。

  東晉永和九年(353年)農曆三月三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王羲之和朋友們舉行了一次修禊活動,地點選擇在會稽境內的蘭亭。所謂“修禊”,是古代一種消除污穢的祭祀活動,一般多在農曆三月三日春光明媚之時,選擇水邊,一方面祭神,同時大家也洗洗手腳,據說可免除邪惡不祥。這項儀式始於西周,但逐漸從最初的祭神發展到了游春賞景、飲酒賦詩的踏青活動。

  蘭亭雅集的參加者,據唐何延之《蘭亭記》的記載,有謝安、孫綽、支遁……還有王羲之的三個兒子共四十一人,眾人飲酒賦詩作文,最後由已有幾分酒意的王羲之執筆為之作序。王羲之輕拈鼠須筆、鋪開蠶繭紙,用他最擅長的中鋒行楷,洋洋灑灑28行、324字一揮而就。在這篇短文中,王羲之既描寫了蘭亭優美的自然環境,又抒寫了與朋友相聚的歡欣,同時也抒發了人生苦短、及時行樂、快然自足的情懷。文章理趣深遠,沁人心脾,而書法更是遒媚勁健變化無窮,二十多個“之”字無一雷同,如有神助。事後,王羲之將《蘭亭集序》重寫了幾十幅,均自歎不如原本。

  蘭亭集會兩年之後,王羲之就把他在《蘭亭集序》中抒發的人生哲學付諸實現——誓墓辭官,帶著家眷退隱田園。但他到底退隱何處?《晉書》上沒有記載,從而留下了一樁歷史公案。本文開頭提到的那位袁伯初老師,正是孜孜探求、試圖破解這樁公案的人之一。

  自然,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原本,最初也是隨著王羲之辭別了紛擾的廟堂,來到了一個清靜的修養之地。那麼,它和主人去了哪里呢?

  金庭之辯

  在《琅邪王氏宗譜》中記錄了這樣一篇碑文《石鼓山王右軍祠堂碑文》,碑文中寫道“王右軍創金庭道院於廠嶺”。“金庭山”在浙江嵊州,今天的嵊州金庭鎮後廠村有金庭觀,氣勢恢宏。因為地處平坦的河谷,公路從門前經過,便捷的交通吸引了許多書法愛好者前來參拜,如同聖地麥加。但這裏是否就是王羲之晚年歸隱修煉的金庭呢?還有一些不同的說法。

  唐代有一個道人裴通,在西元808年三月的一天,和幾名道友遊覽金庭洞天,寫了一篇類似考察報告的文章,其中提到一座小香爐峰,“王羲之家於此山,書樓墨池舊制猶在”。當年李白“入剡尋王許”,應該是能夠看到這些王氏遺跡的。宋朝高似孫在《剡錄》中說:“去觀東十五裏,有大湖山,峰勢入天,上有赤水,丹池,舊為右軍宅……”這樣,“赤水丹池”就成了王羲之故宅的一個特殊標誌。由於年代久遠,池水早已乾涸,“赤水丹池”的獨特景觀很少有人見到。幾年前,一直在這一代考察的袁伯初在眠牛灣水庫卻有了重大發現。1979年建成的眠牛灣水庫,正好把歷史上記載的赤水流淌的山澗淹沒,水庫有一個出水的涵洞,袁伯初正是在連接涵洞出口的水渠中發現,水渠中因為水的流淌,積澱了一層赤色的垢。看守水庫的村民還說,水庫放水後,還可以看到庫底都被染成了紅色。距離水庫不遠的裏灣村有古寺院遺址,遺址有大量的古代碎瓦,旁有千年古柏和古杉,村民們說,這裏就是王羲之隱居的金庭宅院所在。

  王羲之的宅院究竟是在新昌的王罕嶺,還是在嵊州的金庭觀?目前學術界還沒有統一的定論。根據現有史籍記載,王羲之歸隱的金庭幽深險峻,被稱為道家第二十七洞天。可以肯定的是,篤信天師道的王羲之晚年就是在兩縣交界處的這幾座大山之中潛心修煉、服食煉丹,而那幅讓王羲之本人都無法超越的得意之作《蘭亭集序》,一直伴隨主人走到59歲的人生終點。罕嶺香爐峰一帶,大山綿延阻隔,溪流潺潺、樹影婆娑,但山中的居民都不堪其靜,紛紛遷出。也許只有王羲之這樣超邁脫俗之人、“天下第一行書”這樣的神品,才能和這天地造化融為一體並且清心自守吧?

  一脈相傳

  王羲之謝世後,《蘭亭集序》的流向就成了一個謎。王羲之有七子一女,究竟誰承擔了保管傳承的重任?歷史一下變得模糊不清,直到七世孫智永和尚這裏,《蘭亭集序》傳承的鏈條才連接起來。

  據唐張彥遠《法書要錄》所收錄唐人何延之《蘭亭記》的記載,《蘭亭集序》自寫成之後,王羲之自己十分寶愛,決意將其傳之子孫。王羲之的第七代孫智永,和侄子王孝賓(法號慧欣)一起出家,繼承了王羲之的衣缽,精勤書法,常居永欣寺閣上臨寫《蘭亭集序》,前後凡30年。毛筆筆頭用壞就扔進大簏中,每個大簏的容量都在一石以上,居然裝滿了整整五大簏!智永曾書寫真草二體《千字文》八百多本,分施於浙東地區的各個寺院,今天尚有墨蹟原本傳世。二人剛剛落發為僧時,都住於會稽的嘉祥寺,嘉祥寺據說就是當年王羲之的舊宅。後來,為了方便給王羲之掃墓,就移居到了永欣寺,並將王羲之的墳墓遷移到了山陰縣西31裏的蘭渚山下。崇信佛教的梁武帝蕭衍因為智永、慧欣叔侄二人都落發為僧,就根據兩人法號榜其寺為永欣寺。據何延之的記載,直到唐代,當年智永臨書的閣樓還存在。

  智永禪師一直活了將近百歲才去世。臨去世的時候,將《蘭亭集序》墨蹟傳給了弟子辯才。辯才俗姓袁,是梁朝司空袁昂的玄孫,博學多才,琴棋書畫無不妙絕。得到《蘭亭集序》後,十分珍視,密不示人,在自己居住的房間房梁上掏了一個暗龕,用來貯藏《蘭亭集序》,對《蘭亭集序》的寶重比之智永有過之而無不及。

  唐代初年,英明睿智的唐太宗十分崇拜南朝士族文化,尤其喜愛王羲之的書法。他詔令天下,幾乎訪摹網羅了所有王羲之的傳世墨蹟,只有《蘭亭集序》沒有得到。不久,唐太宗得知《蘭亭集序》墨蹟可能藏在辯才處,就下詔讓辯才將《蘭亭集序》貢獻出來。可辯才堅稱沒有,並說自己年輕時在侍候先師智永的時候確實見過《蘭亭集序》,但經過幾十年的戰亂,早已不知去向。唐太宗不能強拿只能智取,於是,便有了一個極富戲劇色彩的“蕭翼賺《蘭亭》”的故事。

文出:拙風文化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0-12-2 13:25:16 |只看該作者
這是一篇很好的推介,把行書的流轉,詳盡細說,值以學習敬讀.
蘭亭之會是王羲之很有名的文章之一,這裡道出個中謎團,脾益很大,謝謝貼文者.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那天 + 1 您的真誠回覆內容精闢,堪為表率,值得鼓勵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0-12-5 14:41:09 |只看該作者
原來蘭亭集序還有這麼深奧的歷史背景
以前都只是把他當作天下第一行書罷了
看樣子 以前的我太膚淺了
不知道 還有這麼一段歷史傳承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7-23 17:0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