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5-6-13
- 最後登錄
- 2025-1-1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61
- 閱讀權限
- 40
- 文章
- 234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我是有錢人-迷思253》人生無處不負債!
‧李雪雯 2009/12/24 10:33
單從負債的角度看人生,可能有「機關算盡」的不近人情。但筆者認為,唯有以積極的心態,以及正確的方法面對人生的各種負債,才不致於產「枉此一生」的遺憾。
幾天前,聽說一位朋友單身許久的哥哥即將走入禮堂。這位朋友已近50歲的大哥,不但打算與40多歲的準新娘「努力做人」,還準備向銀行借款,買一間大房子給全家人居住…。
照理說,能找到一生相知相惜的伴侶,又能兒子與房子同時擁有,旁人都應該獻上深深的祝福。然而,這位朋友卻是異常擔憂。因為他認為,不論是養孩子或房子,這兩大負擔的期間都長達20年。除非有能力提早還清房貸,或是提早準備充足孩子的教育基金,否則男方勢必要努力工作到70歲以後,才能正式卸下扛在身上的重擔。
然而,在女方沒有工作,男方所賺薪水也不過是中上水準,不如外界對科技新貴所預期的多,且在中、高齡失業迭持續走高之下,這位朋友算盤怎麼打,都認為其兄長不應該被太多的感情及喜悅沖昏了頭,冒太高的風險。
當然,這位朋友的理性之言,並不見容於朋友的家族之中。老一輩人的普遍反應是:這麼一件值得慶賀及高興的事,為什麼非要把它用嚴肅的理性態度視之?反而讓一樁好事,變得如此「沒有人性及人味」?
或許,這位朋友是理性過了頭,生活中充滿了太多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現實考量。不過,這位朋友的話,倒是給筆者滿多的想法,或許也值得所有讀者進一步深思。
首先從現實面來考量,人生的許多重大決策,似乎都跟「負債」的觀念非常契合。人生大多數的東西,表面上看起來是資產,但骨子裡實際上是負債,每個人只不過是「提前使用」這些負債而已。
而這些大大小小的「負債」,未來還是必須分期償還。也就是說,姑且不論過程中,個人還得輕鬆還是沉重,但是當時候到了,都必須「切實履行義務」,毫無例外。
其次,負債其實是中性的,但其好壞則視面對負債的態度,以及處理後的結果而定。一般提到「負債」,總是讓人感到壓力沉重,因為中國人向來不喜歡負債,總覺得那是一個「負面」的思想。
事實上,個人或家庭的財務目標常與負債是一體的兩面,夢想固然是感性與甜蜜,但負債卻是理性而現實的。例如中國人習慣把孩子、房子等,視為未來可以增值的資產。
但是顯少人會注意到,一般人在「換得」這些資產之前或之後,自己該付出哪些代價?而這些代價,是否能夠負擔得起?更重要的是,如果沒有處理得當,負債不但不能平和收場,就可能造成個人或家庭財務上的嚴重負擔,更會影響到其他目標的進行。
再者,人生中的負債期間有時很長,金額可能也非常大,又加上「必須得還」的限制,理財大眾就應該將這些負債,與個人的工作或職業生涯,一併進行整體性的考量。特別是未來的社會,可能又比過去更加詭譎多變及不穩定,就更不能依循過去的經驗法則做判斷。
第四,既然人生處處是負債,從出生開始,就不斷學習如何能夠順利地「還債」。至於還得快的人,不見得一定是比較幸運之人,而是懂得善用方法,快速地完成目標。
最後、物質性資產,也就是會有使用期限的資產,都逃不掉「折舊」的減損。在會計學中,幾乎只要是不能「永久使用」的「固定資產」,都需要提列「備抵折舊」。因此,「具生產性」的資產不但優於「不具生產性」的資產,想要讓資產累積的理財大眾,更應該降低後者的比重才是。
或許,有些讀者會認為,單從負債的角度看人生,可能有「機關算盡」的不近人情。但筆者認為,唯有以積極的心態,以及正確的方法面對人生的各種負債,才不致於產生「枉此一生」的遺憾。在此歲末年初之際,值得包括筆者在內的所有讀者共同努力!
唉....人生無處不負債!
一箭正中紅心..
應聲倒地....
我便是如此丫....
唯有以積極的心態,
以及正確的方法面對人生的各種負債,
才不致於產生「枉此一生」的遺憾。
我想是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