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4-10-22
- 最後登錄
- 2024-7-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384
- 閱讀權限
- 110
- 文章
- 101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荷蘭豆立枯病是荷蘭豆旱育苗的主要病害。主要因低溫多濕、溫差大、土壤偏堿、光照不足播種量過大、幼苗細弱等多種因素所致。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發生,嚴重影響了荷蘭豆幼苗素質和荷蘭豆單產的提高。所以必須采取以防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預防荷蘭豆立枯病的發生和蔓延。
一、病因分析
荷蘭豆立枯病從病因上可分為兩種類型,一是真菌性立枯病,二是生理性立枯病,也稱青枯病。
(1)真菌性立枯病是由真菌危害引起的侵染性病害,由於種子或床土消毒不徹底,加之幼苗的生長環境不良和管理不當,致使荷蘭豆幼苗生長不健壯,抗病力減弱,病毒乘虛侵入,導致發病。
(2)生理性立枯病也稱青枯病,是由於不良的外界環境條件和管理措施不當,使幼苗莖葉徒長,根繫發育不良,通風煉苗後水分生理失調,根繫吸水滿足不了葉片蒸騰需水的要求,使葉片嚴重失水,所造成的生理性病害。
二、癥狀分析
(1)真菌性立枯病:由於發病時期的不同可分為芽腐、基腐和黃枯3 種類型。
芽腐:荷蘭豆幼苗出土前後就發病,芽根變褐,鞘葉上有褐斑或扭曲、腐爛。種子或根有粉紅色霉狀物,在苗床上呈點塊分布。
基腐:多發生在立針至二葉期,病苗心葉枯苗,葉鞘有時有褐斑,根繫變黃或變褐,莖的基部逐漸變成灰色,腐爛。用手提苗時莖與根,易撥斷,在苗床上呈不規則簇生。
黃枯:病苗多發生在三葉以前,葉片呈淡黃色,並有不規則的褐色斑點,病苗較健苗矮小,心葉卷曲,前期早晨葉尖無水珠,後期干枯死亡,在苗床上可成片發生。
(2)生理性立枯病:多發生在三葉以後,發病初期光合產物在葉片中積累,葉片發青,發病中期早晨葉尖無水珠,中午打卷,心葉卷筒狀,早晚恢復正常,發病後期稻苗萎蔫而死。用手提苗時可連根撥出,在苗床上成片或成床發病,危害嚴重。
三、防治措施
1.真菌性立枯病的防治:
(1)農業防治:選擇地勢平坦、通風、光照良好的地方育苗。培育壯秧,提高秧苗抗病力是防治該病的關鍵。提倡稀插旱育苗,控制溫濕度不徒長,一葉一心期保持溫度25-30℃,盡量少澆水,三葉一心期溫度不超過25℃,土壤水分充足,但不能過濕;施足底肥,增施磷、鉀肥,提高秧苗的抗病力。
(2)化學防治:一要進行嚴格種子和床土消毒。種子消毒可用25%的使百克20g 稀釋500倍液浸種40?50kg 。床土消毒可采用各類多功能壯秧營養劑或用25%敵克松50g對水30kg ,澆20? 床面。二要在苗期進行藥劑防治。在荷蘭豆幼苗發病初期,施立枯清每平方米用藥1.5克 兌水均勻噴在苗床上。一旦病害發生,在發病初期可用70%敵克松1000倍液噴霧或1500倍液潑澆,也可作移栽靈2-3ml/m2防效達95%以上,5天後秧苗恢復生長。 |
-
總評分: 威望 + 1
SOGO幣 + 10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