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7-2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159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7671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 是二十世紀初歐洲(主要在德國)的文藝思潮和運動,在美術中有鮮明的反映。德國《狂飆》雜誌的編輯瓦耳登在1911年首次使用表現主義來稱呼柏林的前衛派作家,不久被廣泛使用。實際上,在美術中最早的表現主義社團從1905年即已開始。
表現主義是從印象派演變、發展而來,是對印象派忠實地描繪現實的悖逆。同時,它和德國歷史上的民族傳統有內在的聯繫,它繼承了中古以來德國藝術中重個性、重感情色彩、重主觀表現的特點。在造形上追求強烈的對比、扭曲和變化的美。
直接對表現主義產生影響的是挪威畫家孟克(E.Munch, 1863~1944),幼年時喪母,姊、妹又得精神病,對其一生的創作有深刻的影想。他曾留學法國學畫,看過梵谷和高更的作品,開始探索激烈色彩和扭曲線條的可能性,以表達焦慮、恐懼、愛及恨等心靈狀態,一生創作最主要的兩個題材是「死亡」和「愛情」。1892年在德國柏林美術家協會舉辦展覽,對當時德國青年畫家刺激很大,推動了表現主義運動的產生。代表作有《生命之舞》(1899-1890,奧斯陸國家畫廊)、《春情》(1895,奧斯陸國家畫廊)、《吶喊》(1893,奧斯陸國家畫廊)。
吶喊
被稱為表現主義先驅的是諾爾德(Emil Nolde, 1867~1956)。代表作如《釘死於十字架》(1919),接近表現主義的畫風;且十分狂熱的還有法國畫家弗拉曼克(M.de Vlaminck 1876~1958)。代表作如《河流》(1910,華盛頓國家畫廊)。他們是從寫實主義、印象派和後印象派的影響走向表現主義的畫家,在作品中注意表現主觀的內心感受,追求強烈的形式感。
文出:HUNG的藝術欣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