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8-10-6
- 最後登錄
- 2015-7-2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1901
- 閱讀權限
- 140
- 文章
- 11985
- 相冊
- 3
- 日誌
- 45
狀態︰
離線
|
【記者呂淑姮台北報導】許多人會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卑南族作家巴代。
▲卑南族作家巴代說,原住民文化並非研究標本,而是自然存在於生活中;部落不是想像出來的。(圖/本報資料室 文/呂淑姮)
有人從本報專欄讀到巴代初試啼聲、有人從《走過》描寫原住民老兵故事這本著作知道他;也有人從「馬大山校長」或者「張惠妹舅舅」這樣的角度去看見巴代,還有一群學生是從「二郎教官」時代認識巴代的。或者,也有日本讀者,是透過《台灣原住民文學選》知道巴代。
漢名林二郎的巴代,從國中畢業後,進入中正預校、陸軍官校就讀,後來到台南大學與嘉義高中擔任教官工作。
當時學生們都稱呼他「二郎教官」,巴代也是在教官工作時期,利用閒暇時間開始寫作。
觀看巴代的作品,除了原住民議題外,不少都和軍事、眷村、老兵有關。巴代說,這和他的軍事背景當然也有些關係,所有的經歷,都會是寫作時的素材。但如果問他:當教官的嚴謹和身為作家的浪漫氣息是否會有些衝突?巴代認為:「哪會啊!做什麼就像什麼囉!」
大巴六九的多元族群在台東大巴六九部落出生、成長,對於大巴六九的文史,巴代做過許多研究。他說,地名來由已經不可考,也很難用現代語言去解釋部落名字的意義。但最部落名稱早出現、有文字記載的時期應該是1600年代,因為當時卑南族人和荷蘭人發生衝突,由荷蘭人寫下這段歷史。
在巴代念國中、小的時期,當時部落中以卑南族人為主,但也有閩、客、外省人,是個多元族群的部落。小朋友們和睦相處,不會有彼此歧視的現象。
「族群撕裂的狀況,是近年來才比較明顯的。」巴代說,當時的外來族群,都是移民到台東的第一代。對於卑南族人來說,如果見到走投無路的流浪、遷徙者,若是家中有不用的耕地,並不會吝惜將土地借給對方使用。但這也是後期土地權複雜化的開始,很難說誰對誰錯,老人家們也並沒有太斤斤計較究竟誰侵占、誰損失。「原漢對土地的概念很不相同。」
關心卻問錯問題「不要忘記你是什麼人。」這是在部落生活時,長輩最常對巴代說的話。巴代說,這幾年來,關心部落的人越來越多,無論是漢人朋友,或者是離開部落的原住民年輕世代,每當到部落參訪祭典、或者放假回到部落小住,總會想要了解部落文化,但卻很常發生一個問題:「大家都想了解原住民的『傳統文化』是什麼。」
巴代說,這個問題拿去問部落長輩,通常會把長輩問得一頭霧水,提問的人也感到「為何沒答案」;原因就在於:部落的文化不是「傳統」,並非人類學研究的標本,而是生活在當下的一言一行。
文學要符合當代巴代認為,部落文化和生活是不能切割的,如果問「傳統文化」,那就是已經設定了一種部落想像,認定原住民部落該是什麼樣子、不是什麼樣子。巴代說,對於部落文化關注是好事,但只要生活在部落一段時間後,其實就可以很自然地去體會,究竟什麼是原住民生活中的文化。
這種存在於「想像中」的原住民,同樣地也影響部分的文學創作者與讀者。巴代說,有人認為,原住民語法就是要在對話中加入很多部落意象才叫原住民文學,例如「我們之間的距離有5條百步蛇那麼遠」。
但現在實際在野外看過百步蛇的人很少、真正看到百步蛇時絕對是嚇到快跑,不太可能用幾條百步蛇這樣的形容描述距離。巴代說,當自己從寫作人、文學獎參賽者一路走到了評審,看到了許多原住民文學在書寫上需要再溝通討論的地方,希望原住民與漢人作家一起來思考。
(原夢系列報導由台灣立報與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共同策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