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12|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永遠的大頭目:馬智禮 (一) [複製連結]

Rank: 2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12-2 23:55:1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壯年時期之馬智禮頭目身著全套雲豹頭目裝


約兩百五十年前 , 雄据中央山脈的布農族與居住在台東平原的卑南族 , 因爭奪延平鹿野高台獵場 , 展開了大約一百六十年~一百八十年的馘首戰役;直到一九三九年 , 才由卑南族大頭目馬智禮(一八八七-一九六六)出面化解 , 他是位祇具漢族血統的大頭目 , 以智慧和真誠化解了不共戴天的世仇 , 雙方歃血為盟互結金蘭 , 願世代子孫互稱兄弟 , 永遠不把刀口指向對方 。

馬智禮早年出入叢林狩獵及馘首 , 身手敏捷一身是膽 , 一生共獵得雲豹十三隻、黑熊、水鹿、山豬無數 , 可謂戰功彪炳 , 連號稱中央山脈之王的布農族勇士都甘拜其威名 。馬智禮精通日語、河洛語、卑南族、阿美族、布農族、排灣族及魯凱族語言 , 其折衝樽俎、公正無礙深獲肯定 。

在一九三五年之前 , 日本政府都默許馬智禮所屬部族 , 由花蓮富里收租至初鹿 , 在當時台灣東南半壁的原住民社群中 , 馬智禮是一位聲名遠播、號令如山、一言九鼎的大頭目 。在台灣原住民社群歷史中 , 他更是位永遠令人尊敬懷念的大頭目 。

六十年前發生的二二八事變蔓延至台東時 , 馬智禮臨危授命指揮卑、布兩族族人 , 保護官派縣長謝真及外省人約兩百多人於初鹿後山 , 和平化解一場流血的省籍衝突 , 事後卻遭軍統局誣指為二二八事變的「八大寇」之一(謝雪紅居首 , 馬智禮第五 , 罪名是「擁兵自重」) , 最後蔣中正卻又予以召見 , 並將保護謝真等人的初鹿後山 兩百四十甲 土地 , 撥贈馬智禮 , 並取名馬智禮山 , 以誌紀念 。

事變已過去一甲子 , 今年也是馬智禮一百二十歲冥壽 , 導演虞戡平、民歌手胡德夫、布農族牧師白光勝等 , 將籌備成立「馬智禮和平基金會」 , 舉辦相關之研討會、紀念音樂會等 , 希望馬智禮化解族群世仇及二二八省籍衝突的和平事蹟 , 能給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民有所啟示 , 用馬智禮的智慧跨越族群的鴻溝、兩岸的仇視 。畢竟和平是至高無價的 , 但不能坐視等待 , 需要包容和善意的行動 。2007年 , 讓馬智禮的故事 , 重新把和平的火炬點燃 , 給台灣光明 , 給土地溫暖 , 給人民希望 。

楔子

西元1890年(光緒十六年)秋末某夜 , 福建省閩南靠海的朱家莊 , 爆發了一場令人驚駭的報復性滅族大屠殺 , 整個朱家莊陷入一片血海 , 哀嚎危急中 , 四十幾歲的幫會領袖朱來盛 , 倉惶中僅能搶抱身旁四歲稚子 , 漏夜狂奔廈門 , 搭船逃往澎湖 。

這是一場計畫縝密的報復仇殺 , 朱來盛心裡有數 , 這累世的冤仇因果 , 對方必定會追趕殺絕 , 澎湖下船後 , 雖然暫時擺脫仇家追殺 , 但也茫然如喪家之犬 , 未帶細軟逃難 , 朱來盛已阮囊羞澀 , 望著朱家倖存香火的稚子 , 心中無限淒涼 , 何處才是安身寄命所在 ? 靠著打工換餐及行乞 , 朱來盛父子輾轉經高雄 , 歷經艱辛 , 終於次年初逃抵台灣後山──台東直隸州 , 暫時落腳於卑南族呂家望(利嘉)部落 。

兩年後 , 朱來盛與該社女子杜哇那行入贅婚 , 正式「歸化」為卑南族 , 也為稚子取了卑南族名字mateli(台灣光復則譯名為馬智禮) , 朱氏父子總算苟全性命於蕃邦 。

寄予人生厚望
清帝割台 , 明漢餘緒復國夢碎

甲午戰爭清廷戰敗 , 一八九五年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給日本 , 清廷於 五月十六日 發出渡海通電給台灣巡撫唐景崧 , 但遠在後山的台東直隸州知州胡傳(字鐵花 , 胡適的父親) , 竟在一個月後才接到電令 , 電文指示留去任行 。十幾日後胡傳離東 , 留下由後山統領袁錫中、副統領劉德杓負嵎頑抗 。
日軍五月由澳底登台 , 十月抵台南安平 , 自稱已「全島壓制」成功接收 。事實上 , 日軍到一八九六年五月才登陸台東 , 在阿美族、卑南族義勇軍的協助下 , 才將劉德杓餘部趕向玉里、南投流竄 , 日本正式統治台東 。

清軍撤走改朝換代 , 朱來盛的明漢餘緒也夢碎了!故國已遠家仇罔報 , 朱來盛已是亡國之民!仰望蕃邦明月 , 悲嘆命運作弄 , 父子竟然要在蕃社延續香火 ? 為了朱家命脈 , 朱來盛將十歲的馬智禮 , 付託給初鹿社長老「魯豹」收養 , 決心讓馬智禮接受卑南族斯巴達式的教育 , 藉此斷絕仇家的追殺 , 私下則以河洛語教授漢文 , 將人生的希望寄託於馬智禮 。

優秀青年 , 二十八歲即任頭目

未久 , 馬智禮進入卑南社的「台東縣國語傳習所卑南分校」接受日式教育 , 畢業後考入台東廳警務課擔任通譯 , 並接受簡易警察訓練教育 , 比照巡查補俸給 , 派任里(土龍)支廳(關山)應事 。由於馬智禮天資聰穎 , 極具語言天分 , 日語、河洛語、卑南族及阿美族語通達 , 也學通布農族及排灣族、魯凱族語 , 是當時的優秀青年 。此時日本政府大力開發東部 , 因此 , 馬智禮也承攬了鐵路及移民村工程 , 也養牛置產 , 累積不少財富 。

為了防禦及對布農族出草 , 馬智禮不僅每役身先士卒屢建戰功 , 也獵得不少隻雲豹 , 由於練就百發百中的神槍手技術 , 讓卑南族人刮目相看 。二十四歲時 , 他與初鹿社頭目hung huan的女兒莎莉奈結婚 , 並在一九一五年二十八歲時被推舉擔任初鹿社頭目 , 接替岳父的頭目地位 , 並辭去警察工作 , 專心領導族內事務 。

全心融入 , 實施斯巴達式教育

不具卑南族血統的漢裔馬智禮頭目 , 因自幼生長於卑南族社會 , 全心融入文化生活之中 , 比卑南族人更像卑南族人 , 因此 , 族人從來沒有質疑他的血統 , 認定馬智禮就是卑南族的頭目 。這是卑南族的首例 , 如卑南社第二十二代頭目姑仔老的父親林貴是漢人鄭尚長子 , 至少已具二分之一的血統 。這是多麼傳奇的命運安排 。初鹿社是卑南八社中最西北的部落 , 負有看守鹿野高台獵場 , 抵擋布農族馘首入侵的責任 , 也是布農族眼中最凶悍的卑南族社群 。

初鹿是台東平原進入花東縱谷的必經孔道 , 日人稱為「縱谷通孔」 , 部落就坐落在中央山脈山麓與初鹿高台之中 , 以北絲鬮溪與花東縱谷相望 , 扼有地理位置天險 。由於有高山屏障 , 在二次大戰末期 , 日人為躲避美軍的轟炸 , 曾將台東廳遷至初鹿辦公 , 有台東陪都重慶之稱 。

此處又是花東鐵、公路交會之處 , 不僅是兵家必爭 , 也是商旅交易繁忙的小鎮 , 日本政府在部落內設有四百床的野戰軍醫院 , 駐紮有營級部隊、砲兵隊和馬隊;甚至光復初期 , 國民政府還置機槍連在此 , 由此可知初鹿社地理、歷史位置的重要性 。馬智禮繼承初鹿社頭目地位 , 更成為日本政府倚重的蕃社頭目 。

卑南族是台灣原住民族群中 , 唯一實施斯巴達嚴格教育的族群 , 組織結構嚴密 , 服從領導階級義務分明 , 向來是一支處於備戰狀態中的族群 。
卑南族八社占有台東平原的一大半 , 東與阿美族為鄰 , 南隔知本溪與排灣族為界 , 西南則與魯凱族相望 , 西北部隔射馬干、卑南主山與布農族內本鹿群社隔山對抗 。

由於卑南溪與布農族人的自然獵場領域重疊 , 其中又以鹿野台地獵場的爭奪最為嚴重 , 兩族間為了獵場進行了一百六十幾年的馘首殺戮 , 從未停止也不共戴天 。其中初鹿社首當其衝 , 馬智禮頭目當然就必須承續這個原罪 。某年 , 布農族人入侵到初鹿社「白來浪」部落 , 一夜間割去十幾個人頭;幾日後 , 馬智禮就率族人前往內本鹿清水社砍回人頭 , 並放火燒盡屋舍 。

爭取利益 , 位居理蕃政策中樞

布農族是日據時代最後歸順的生蕃 , 但卑南族和阿美族在日軍尚未登陸前 , 就透過恆春廳表達歸順的熟蕃 , 這是卑南、阿美兩族早與外來政權接觸往來後 , 瞭解毋需在外來統治者的槍炮下做無謂的犧牲 , 清治、日據、國民政府時期都是如此 。

在日據時代台東廳頒布的「有關台東廳槍械彈藥供應管理辦法」中 , 明白指出卑南族為對抗高山生蕃可以擁有槍械 , 並隨時供應彈藥 , 阿美族則視情況補充彈藥;排灣族則視歸化社群彈性供應 , 但不准擁有武器 。這是日本政府理蕃政府中「以夷制夷」的手段 , 用卑南族牽制布農族 。馬智禮明白卑南族在理蕃政策中的棋子地位 , 也明白在面對統治者與世仇布農族 , 如何尋求三角關係的平衡點 , 爭取卑南族的最大利益 。

由於卑南族與日本政府之間的相互為用 , 雖然日本政府在1905年就明令他社不用向卑南、阿美族進貢 , 但對馬智禮則是默許 。在一九三五年之前 , 馬智禮收租(貢)的範圍 , 由北達花蓮富里 , 南抵初鹿 。

馬智禮一生共獵得十三隻雲豹 , 無數隻黑熊、水鹿、山豬 。他生前表示 , 他都是隻身攜槍彈並帶二、三十頭獵狗入山獵豹 , 雲豹會爬樹 , 因此祇要發現雲豹蹤跡 , 他即選擇高樹上 , 任獵狗追趕至樹下 , 再趁雲豹爬樹之際就開槍擊斃 。

馬智禮三十五歲那年 , 他將自己獵獲的十三隻雲豹牙(上、下顎)及他族進貢共五十三隻(雲豹)牙齒 , 責由魯凱族編製成頭目冠 , 冠頂裝上老鷹羽毛 , 並以雲豹皮製成頭目袍 。這是空前絕後且獨一無二最具威嚴的原住民「頭目戎裝」 , 據瞭解 , 白崇禧在台北賓館接見 , 以及蔣介石在總統府「招安」時 , 馬智禮就是以這副頭目戎裝赴會的(去年這頂頭目冠首度在南投中興新村國立台灣文獻館展出) 。

黑太陽布農族
頑強抵抗 , 大關山事件後歸順

日本據台殖民至1905年間 , 尚有武裝抗暴事件 , 因此理蕃政策是持懷柔及圍堵的方式 , 全島各地修築隘勇線防阻生蕃 , 並設隘寮管制交易 , 而後五年五期的理蕃政策雖有斬獲 , 唯有對盤據在中央山脈的布農族則是不堪其擾難以馴服 。對台灣總督府而言 , 中央山脈未歸化區有如日本國旗上的黑太陽 , 是殖民政權無法有效統治的地區(在一九三三年之前) , 是日人難以忍受 , 最後勢必以武力解決的地區 。

在1930年之前 , 由鹿野高台至里(土龍)支廳的花東縱谷上 , 尚無布農族部落遷居 , 海岸山脈上則有阿美族聚落 , 布農族人仍在大關山及內本鹿等深山盤據 , 現今縱谷的布農族部落 , 都是在一九三二年「大關山事件」後才被強迫「集團移住」逐步形成的 。

日本政府經過懷柔、五年五期理蕃政策唯有對布農族效果不彰 , 在一九二六年完成關山至內本鹿戰備道 , 1930年關山戰備道也全線竣工 , 沿線設置了十三個駐在所 , 三個官吏出張所及兩座砲台(日俄戰爭的戰利品);當時台東廳警務課全縣警員編制員額為九百一十九名 , 但部署在里(土龍)支廳的警力多達四百七十六名 , 支廳的警力多達四百七十六名 , 超過全縣一半 。

但雄據大關山、內本鹿的布農族社群 , 在大頭目拉瑪他星星的領導下 , 仍不為所動 , 並常有惡言惡行相向 , 尤其日方不斷進行大砲的試射演習 , 布農族極為忿怒視為威嚇挑釁的故意態度 , 更不願意下山歸順 。

1930年 十月二十七日 爆發了南投霧社事件 , 由泰雅族荷歌社皮荷、沙頗及馬黑波社莫那‧魯道領導的抗暴行動 , 在日方使用機槍、大砲、毒氣及大批軍警鎮壓下 , 歷時兩個月結束 , 死傷慘烈 , 尤其使用毒氣的惡毒手段 , 受到本島與日本、國際的譴責 。

日本政府在霧社事件的惡毒鎮壓手段 , 也未能撼動東部布農族人 , 於是在一九三二年九月發生了襲警奪槍的「大關山事件」 , 台東廳警務課長淺野義雄決定以強勢做為對付 , 以大砲、機槍強力鎮壓;十二月在下馬谷至坑道社途中逮捕了布農族大頭目拉瑪他星星父子等兇嫌 , 次年予以槍斃 , 此事件造成一百一十二人死亡 , 但也讓日本統治勢力進逼到大崙溪中游 , 讓日本政府有效統治勢力全島完成 , 布農族人也被逼下山歸順 , 被迫離開他們遠古以來的傳統領域 。

《 本帖最後由 性愛輔導長 於 2010-12-2 23:58 編輯 》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草薰風 + 2 圖掛了喔...謝謝發帖支持~

總評分: 威望 + 2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5-7 02:06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