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2-1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699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597
- 相冊
- 1
- 日誌
- 8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狀態︰
離線
|
不少人拜神求事,總以「我要吃素一個月」來做為報答,請問「吃素」這個行為是不是個可資報答神恩的行為呢?
答:拜神求事,以「吃素一個月」來做為報答,這樣的行為還需要深入地探討,不要只看「吃素」的表面行為。
在宗教教義裏提到:法會持齋若臨時抱佛腳,其效力有限;又不知持齋之意義何在,更無效力。齋只食素乎?葷與素有何區別?素心為素,所謂「持齋唸經,口德不修」,不但毫無作用,且惡業倍加,神人也反受之罪。
這是提示人們,宗教不是坐享神威之名,宗教是內靜外動之涵德,潛移默化,盡生命參與人間做功德。若為希求而食素,反而不得神靈,心有藏私,神靈即離。吃素的意義是從此戒惡口而修口德,且不犯慈悲之心。
經過廟宇,看到神像,卻沒有進去參拜,神明會不會因此而生氣,並且降禍於我?
答:經過廟宇,看到神像,沒有進去參拜,神明不會生氣,更不會降禍給你。神愛眾人,然而神的教義還是要靠人傳播。如果你沒有受到感動,你不是發自內心進廟拜神,表示神與你之緣分還未成熟。不過在因緣際會中,自然你會有神緣。
在道教的內部宗教事務儀式裏,神常透過媒介人物傳達祂的慈悲,以顯示神對人是很和藹期待的,希望有一日人會知道神就是人的保母。
因此神不但不會見怪人沒有拜祂,還鼓勵人安分守己,事事注意勿墜落於生活途上的深淵;並指示神職人員加強服務眾生。
進了廟宇,看到我們陌生的神像,可不可以隨便就參拜,就求神?需不需要問清楚神的名稱、了解這尊神的行誼才拜?
答:對神的尊敬,是不分知不知道神名。廟裏所供奉的神,都是經過長遠年代以來受尊敬的神。廟和神壇是聖地,進了廟,就要心懷虔敬向神參拜;若心中有所求,更應虔誠向神參拜,以求福佑。
我們向廟的神職人員請教,認識神名以及了解神的聖蹟故事,是應該具有的拜神常識,而如此也可以增加我們的精神文化涵養,對我們的修身與處事會有幫助。了解神的行誼,知道神名,再來向這尊神參拜,是敬神、禮神應有的態度。
我們拿供品拜神,神是怎樣來享用的?是不是要為神準備刀叉筷子等食具呢?水果要不要削好皮再拜呢?
答:用供品拜神,是先民敬天、敬神的儀式。最古早時,先民用供品拜神,那時還沒有發明刀叉,然而,那時先民對神的信仰強烈,講究科儀,世世代代流傳至今。人類文明的進步,地球上有些地區信徒吃食使用刀叉、筷子,有些地區信徒用手取食也合乎該地的禮儀。我們不能用人的習慣來加於神上。拜神是用心與神溝通,只要在心中對神說,請神享用供品就好了。鮮果不必削皮,因為鮮果削皮後容易乾燥、變色,會使神壇失色,破壞典雅的氣氛。
其實敬天敬神表達心意最重要,所謂「天不語以人之語為語,天不聽以人之聽為聽,神享人之意境為享」。
我們經常會在一間廟的最後一進發現是供奉主神的父母?這是不是意味著所有偉大的神明,祂的父母也一定是偉大的?值得崇拜的?
答:道教很重視倫理,訓勉作子女的要孝順父母。道教裏很多神仙以孝行聞名。信徒往往熟悉神仙孝行故事,熟悉這些神仙的神名,卻不知道祂們的父母之名。神職人員身負佈教責任,在供奉神像時,也會細心地供奉主神的父母,以示嚴教出孝賢,表明有一個成功的兒女,他的背後一定有賢能的父母。從道教文獻看來,神仙的父母也有偉大的神蹟,同樣經歷過一般人不能承受的艱苦。這些偉大的神仙父母,雖然默默無名,也是值得敬拜。
拜神要敬茶敬果,請問一天要敬幾次才合乎禮節?要不要拜一些菜飯牲禮?神明會不會餓肚子?
答:拜神時敬茶敬果,是信徒對神敬畏、崇拜、感恩的表現,也是祭典儀式中的重要項目。如果環境、條件許可,每天向神敬茶、敬果,不管是在家中或在廟宇裏,一定充滿清寧之氣,如此對神的禮敬便可說是做得非常圓滿了。而這樣做,並不是要把神的肚子餵飽;因神並不會餓肚子,反而人是靠神的供養才能在物質和精神上不虞匱乏。人因為崇拜神的偉大,而把人間美好的食物供奉神,認為天下之物應陰陽共享,藉之與神親近,神人共享美食。其實,真正吃到美食的,還是人。人有的一天吃三餐,外加點心、宵夜,然拜神供奉食物,一天一次也足為禮;即使沒有供奉食物,一炷香或誠心鞠躬默拜,神人感應的境界也是很美好。
神明與神明之間會不會「同行相忌」?比如我因某事請求天上聖母協助,聖母原已允諾幫忙,但事情似乎未有好轉,於是我又向太子爺求救,這時天上聖母會不會怪我不信任祂?而太子爺又會不會嫌我怎麼沒有第一個就找祂幫忙?
答:在宗教典籍裏,神的世界是很有組織秩序,每位神各有職守,互相尊重,一同保佑人類。有時候,神彼此之間還會互相溝通、互相幫助,遇到特殊情況還會協調。神是不會「同行相忌」,相反的,有時候,還不待人求祂,祂會主動提供所知的範圍協助與保佑。
如果你有事一下求這尊神,之後又求另一尊神,雖然事實上確是出於你對前面的神欠缺信心,然神是不會計較的。神不僅心胸寬大,憐恤人的軟弱和受苦煎熬,更是人精神的寄託,人透過信仰產生力量,認清自己的弱點,激勵自己。神雖然偉大,還是要靠人把神的偉大做出來。
不孕的夫婦可以求神賜子嗎?是不是一定要拜註生娘娘、臨水夫人才有效?
答:在宗教信仰裏,臨水夫人是為婦人的胎兒盡保護之責的神,註生娘娘是掌管生男育女的神。臨水夫人雖為神靈轉世,懷孕時為了拯救鄉民除妖,用法力生下早產兒,卻不幸被妖魔吃掉;註生娘娘掌管紅花生女、白花生男的樹。從這兩位神仙的神蹟來看,是否能生育與自然造化有關,與現代醫學界研究懷孕或不孕也有互相輝映之處。宗教人士並不鼓勵人們迷信,有病還是要看醫生。而醫生也有不孕的,也有往宗教裏尋求精神寄託。試管嬰兒的產生不就是神蹟嗎?其實賜子兒的神,不只是註生娘娘等,凡是神都有這種憫念,同情人無後為大的孝德,都有為人賜子賜女、幫助人的願望。
拜神是不是都要下跪?下跪拜神更能獲得神明的垂憐嗎?
答:宗教有一定的科儀、制度流傳下來,自始以來,科儀、制度是對神明的禮敬。信徒向神跪拜,是敬神、禮神的表現。在宗教活動進行時,跪拜是敬神的方式之一,其他還有鞠躬、雙手合香默禱,也有嚴肅靜立……等。道教勉信眾重心行,心行若能實踐,有拜無拜都一樣。道教更勉神職人員要往外佈教,不可只坐在廟裏等收錢。一個不會闡揚教義的信徒,若只在神像前拜神、長跪不起,是不可能獲得神明的垂憐。
文化院重視「心行的實踐」重於跪拜,在人人有神仙種、人人有佛性的前提下,也認為跪拜要跪拜祖先,而對神明則行以崇躬之禮,靜立於一香,心禮敬之,即成大禮了(一炷心香透九霄)。祖先是吾人的來源,神又是人做的,孔子、老子、釋迦皆是人,而我們的祖先中也早已經有人當神了;我們拜祂用跪,是表現大孝之禮。所以拜祖先一定要跪。
文出:高雄文化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