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2-1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699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597
- 相冊
- 1
- 日誌
- 8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狀態︰
離線
|
我們現在要問:道教對自我的態度能夠與現代生活相適應嗎?我可以十分肯定地答道:道教思想
是一種「依自不依他」的人生態度至少在方向上是最富於現代性的。道教思想重視人的內在德性
的主張,凌駕於西洋的「原罪論」,認為自我應完全託付給上帝。在中古以來如基督教的傳統中
,個人必須通過代表上帝的教會和牧師才能獲救。所以西方人的精神解救主要是借助於專業牧師
的外力,不靠自我的修持。雖然漢末道教初興時也有「省過」的方法,但六朝以後即未見流行。
然可貴的是道教思想一直來便重視個人的內在修持,只要靠自己的修持靈量,可以直接與天帝交
通並直接登神成仙。
傳統道教的自我觀念只要稍加調整,而可作為現代道教的風範,我們不需要借容格式其他的讚美
以自重,也不是說道教思想的自我境界將可以救贖其他宗教思想難解的困擾。我所要鄭重指出的
是傳統道教的自我觀念只要稍加調整,仍可適用於現代世界人類。在外在超越的西方文化中道德
是道教的引伸。但是道德法則來自天性自在。因此「天性自在」的觀念不致動搖,也不會產生價
值源頭被切斷的危機。在內在超越的道教文化中,道教反而是道德的引伸,道教思想從內心有其
價值自覺的能力,這一事實出發而推出一個超越性的「天」的觀念。但「天」不可知,可知者是
「人」所以只有通過人的「盡性」以求「知天」。對此超越性的「天」,道教人士並不多加揣測
描繪,更不虛構一個上帝來代表「天」的形象,孟子說:「人心則天淵」;荀子說:「天地始者
,今日是也。」大學湯銘說:「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易繫詞說:「生生之為易」。這一
思想基調是強調宇宙不斷創化的過程,至於宇宙是如何開始、怎樣開始的,則不是重要的問題。
汶羅祖師說:「天地始紀在我。」因為每一天都是「創世」,也是「天地始者,今日是。」道教
對自我價值的肯定,只有自己才能到達前往之目標地。所以,不只是西方人「消除神話」是基督
教的「現代化」,譬如「太平經」中的老子誕降的異跡,在道教的思想上並無重要性,而且早就
被「消除」了,那麼我們可以說,道教早已經「現代化」了。
文出:高雄文化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