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2-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680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506
- 相冊
- 1
- 日誌
- 8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狀態︰
離線
|
當我們常聽到人家說:「他真好人」時,指的是他的學問好、智慧好嗎?他一定是有一顆善良的心。因為被稱為是好人,他天生就必具有良好的本性「善」,為待人接物與處事的原則。無論是誰有學問智識,必須有一顆「善心」作為生命之中心。
果若是一個真正的好人,他的心和念不只是會愛好人,同時也會去愛壞人;同情悲傷的人,如同自己也處在悲傷中;如此能同情別人,感同身受,並給予他們快樂;則在任何情況下,都會是一個好人的模範。
人有三個重要的因素:一是身體,二是心(道德),三是物質;這三種因素應要和諧合一。今天很多人不能如此,只偏重物質,以物質為生活上的要求。其實物質不是唯一的人生問題,而是人有人格、有道德的心,及有健康的身體。如果只是希求物質的富裕,是無法感受完美的滿足。物質本身沒有錯,它提供人生活上的需要,盡其為物之能,也只是涉及人生活的一部分;而人同時應該注意到人性的要素,人性是善的,心中有道德的約束,最重要的是一個「神」,「舉頭有神明」就是這個道理。為人若沒有一個神來存心的話,則人生永遠無法感到幸福。
人格的形成,是心與體的和諧,為真性命;能合一,必須從個人開始來完成。人必須自覺人的本份及責任的觀念,完成人與人之間的相待及相處之道,其家族的和合、社會和諧,而且國家、世界和平,莫不由個人開始建立人格,是人格的完成。因為人生之道,會分裂的起源是由於「自我之私」,遂成天下戰爭、人類浩劫。
自古至今,從無一位聖賢或老師優於自己的「良心」。良心對於一個人的角色,相當於指南針之於船。如果我們要瞭解自己,一定要研究自己;果若不能先研究自己、瞭解自己,即使在任何事物中研究成功,恐怕這個成功也不是完美的成功。只要能研究自己,發現良心,知道自己的一切,則良心就是神,所成功的就是「善」的完成。
凡人生中,在內心裡,都有一個自己最珍貴的老師,然而這位老師,一直都被自己所埋藏而不得出現。這位老師,就是「良心」。我們的良心,永遠都被自己的利益來踐踏濫用,終無法連結到神的愛,去愛人。良心本是督促自己成為一個善良而無私的人,像父母盼望兒女成龍成鳳一樣;並實現神的目的。但在人的裡中,有一個一直與自己良心作對的叛逆者,它就是自己的肉體;肉體埋沒良心。
人應該將良心當作永恒不變之內在的老師與父母,時時刻刻監視自己,引導自己與別人的父母完全合一。良心是內在的神,是人行為上的指導老師。人當想想應該順從良心的敵人(肉體)的驅使呢?還是應該控制並引導肉體來捍衛良心呢?因為肉體只會追逐肉慾,永遠追求享受而已,而且所做的都是損人害人之事。所以征服肉體的領域,是為人當行的大而無畏的責任;每一個人都應該做到。
宗教教人如何去戰勝自己的肉體,使它完全屈服於心的意思,而且能絕對跟從心;另一方面則給予心靈巨大的力量,以致使肉體完全沒有發揮的空間。宗教做這兩件事,導人如何去主管自己的肉體,同時賦予心靈巨大的精神力量,而使得肉體必須主動地去跟隨。觀察宗教史的演變,我們可以看到即使是一個脆弱的人,一旦得到靈感或啟示,他就會變得非常活潑,且充滿了力量。所以宗教教人此兩種作用,是控制肉體和加強心靈力量的方法。
文出:高雄文化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