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2-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680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506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人為煉氣養生,修至長生不老,並得羽化成仙,是道家修道的最後目標。中國自古以來,對長生不老的神仙思想早在老莊書典裡已經明顯地闡述過,尤《南華經》的<逍遙遊>和<齊物論>也提到神仙的肌膚如冰雪那般光滑,在修練過程中,多不食五谷,只是飲露吸風,而且可以乘天上的雲氣,駕雲龍飛騰。
這段話,說明一個修道練氣的人,他不但會長生不老,而且身材婉轉,皮膚清潤,臉部潤滑如同少女那般姿容光亮,行動輕飄。《莊子‧逍遙篇》又說,這些練氣的神仙,大火燒著不覺其熱,冰河浸水不感其冷,雷電風打不會驚慌。《戰國策》說,有人採不死草以維生命不死,不過儘管是諷刺楚王的話,或真有不死藥?則反映我們的先人早就有長生的修練,並探測生死的奧祕。《史記‧始皇本記》或《漢書》記述,秦始皇在位十二年曾經四度派遣方士攜童男女入海求取長生藥。漢武帝時,方士以煉製黃白藥物作為獲得長生的方法。其實,長生原來是鼓勵人應修道練氣,有修道的人,他的精神飽滿,不因煩惱而動心性,自然身心健康;又練氣的人,活絡筋骨,五臟六腑得到調節,滿腹沒有濁氣,便是新鮮的氧氣,氧氣充滿,血脈通暢,肌膚清潤光滑,容姿永不凋萎,這是很自然的現狀。
歷史上的帝王,他們追求的長生,原為一生一世永遠能得到長生不死的榮華富貴;但是道家術士卻不然,他們一生避居茅舍山間,所求長生不老之術,完全是為追求道,希望得道羽化、證道列入仙班。道家道教以道為名而立教,這是道教徒的最高信仰,遠古歷代先皇先民信仰道之篤,將道解釋成為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本原。相信「先天地生」自有神靈在倡生萬類,人類則賴以神靈來活躍生命,而且神靈中又有一個最高的神靈來主宰萬有之生命,祂是天下造物之主,就是道教上最高之神靈「元始天王」,從來以「道」稱之,是「虛無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或「萬象以之生,五行以之成」。「道教」的來源,是由天地剖判之始,一直流布演化而來,自有其宇宙體系而循,以為造化萬物之根柢,創造生命,啟紐萬有生命之活靈,堪稱為神明之本。然萬有循自然而生育,生生不息,配當五行,孕化生命;故曰:天是一大天,人是一小天,天體與人體的構造是一樣的。
道教認為,人體既然與天體一樣的構造,而天體可以永生,人體也應該可以長生永遠,但一定要從「道」中而修練,練成為道體,則配天地而永存。這是道教「長生永視」,據以道修其命、練其體的大法,認為天地是依賴「氣」而天長地久,但人體亦須賴其氣以長生不死,這是道象對氣的重視,必須以氣強身,胞氣長生,氣功則由而以傳承。魏晉南北朝時期,是道教養生術最盛、道家對氣的思想最有系統的時期,並提起「重人貴生」和「天人合一」及「我命在我」、「形神相依」或「象術合修」等「練氣」系列,而奠定氣功之論理和基礎。
道教養生術練氣之要項說明如下:
一、【守一】功夫,指在身心安靜的狀態中注神於一,並將意念集中在空一之中,其一則是道,而道以空為無,然由無自然而運,以此為守一抱一,以求長生。亦即一種內丹的修練。
二、【存思】功夫,是將意念凝聚集中在身體內,或體外某個地方,使其生氣,並駕氣而行,氣週流全身以求達到長生。這是一種存思中以意念內觀自身臟腑的功夫。
三、【導引】功夫,是一種伸屈、俯仰、行臥、倚立的全身肢體骨骼的活動,所以一舉一動、一伸一屈皆循氣駕氣,並與氣息相配當,和調節氣流,以求得血脈暢通,達到延年益壽,除卻百病。這是一種調節氣與息的內丹修煉的進一步功夫。
四、【吐納】功夫,它是呼吸的調節,吸氣於胸懷,洗淨內中的濁氣,則吸收新鮮空氣,洗除內積濁氣,使肺部飽滿新鮮氧氣,以求長生延年。這是強調呼吸中可以獲得浩然的先天之氣,為內丹修練的功法。
五、【胎息】功夫,它是一種用呼吸的調節,達到一定的程度時,與神氣結合;但須有極度的入靜狀態,鼻息若有似無,其呼吸轉在臍部中活動,誠如胎兒在母腹中藉臍道呼吸空氣。這是與吐納導引合併的活動,以求得調節呼吸,達到健壯胎息,也是內丹功法的一種。
六、【服食】功夫,這是一種藉著服食藥物來求取長生之法。這種藥物大約有兩種,一是草木藥,二是金石藥,目的在補救氣力之不足。草木藥如中醫常為氣弱者開的補養元氣、滋養補品等,是治療疾病的方法;金石藥是採用天地間的精氣,古人煉氣者服用金石藥可以長生不朽。
道教練氣養生除了這六種基法外,還有內丹、外丹、房中、起居等四種,共為十法;是道教修煉的道家文化遺產中的瑰寶,也是道家道教中國傳統的養生法,為中華民族共同發揚光大。
文出:高雄文化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