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673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470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撒奇萊雅族人口有340人,其中設籍臺北市的撒奇萊雅族人有16人(內政部戶政司,2009年第7週統計資料)。
目前撒奇萊雅族比較集中或是所建立的部落有北埔(Hupo')、美崙(Pazik)、德興(Sakor)、主布(Cupo'、Kasyusyuan)、月眉('Apalu)、山興(Cirakayan)、水璉(Ciwidian)、磯崎(Karuruan)、馬立雲(Maibor)等,其餘人口散居於其他阿美族聚落。
撒奇萊雅族人
圖片來源:洪清一老師拍攝
日治時期,移川子之藏、馬淵東一、宮本延人(1935)所著《臺灣高砂族所屬系統の研究》中曾記錄過兩則有關撒奇萊雅族的祖源傳說:「最初祖先在米崙山(飽干、舞鶴稱為Pazik,歸化社稱為Padik,其他Pangcah語稱為Parik)東北、花蓮港高爾夫球場西北方的Nararacalan,與荳蘭、薄薄、里漏、七腳川的祖先居住在一起。在那裡準備要分社,並開始豎立槍枝以比較人數多寡,這時撒奇萊雅族將部份槍枝藏匿起來,如此好像人數較少,因此就把其他社的人分至撒奇萊雅族這一部份。而後移到稱為Kobo的地方。由以上來看,撒奇萊雅族的人數在以前是比較多的。Nararacalan的地名是從raracan,這是一種卷貝,傳說中認為這個地方稍北處、接近海邊之地,有一貝殼數量非常豐富的小丘。這是在Nararacalan時代祖先吃過的貝殼所堆積下來的。」(許木柱、廖守臣、吳明義,2001)。
文出:臺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