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伊能嘉矩和粟野傳之丞等學者根據語言、文化特徵及地理區位等因素,對居住於臺灣南部及東部地區的原住民族群進行分類。最早他們將分佈在屏東和臺東地區及高雄茂林鄉的原住民族群區分為tarisian、supayawan二族,後來,伊能嘉矩、粟野傳之丞、馬淵東一等人又將排灣與魯凱兩族合併,以排灣族單獨命名之,並且在排灣族下分成paiwan、drekai、和sukarokaro三群。之後,又有森丑之助將現今魯凱、排灣、卑南三族合稱為「排灣族」。直到公元1935年移川子之藏在『臺灣高砂族系統所屬之研究』中,將魯凱族從排灣族中獨立出來成為新的族群後,魯凱族才正式成為原住民族群中的一支。
但長期研究好茶部落的高業榮(1986)在其所著《西魯凱群的部落與藝術》中,認為『…日本人伊能嘉矩在其日本地名詞典臺灣篇中說,所謂傀儡的稱呼是以makatan(平埔族)稱呼山地民族的名稱。對排灣族而言,drekai是指上面、河的上流、後方、遠方的意思,而drekai一語在魯凱族本身來說,是指「深處的山地」的意思。另外,在臺東的piwma(卑南)族稱呼番社叫「drekai」,其音頗近似drekai,或許是外人從卑南族口中轉音而得。以上雖然未能明確地肯定,但他們自稱「深山」為drekai是很值得注意的,或許便是魯凱族一名的真正由來。』。
以往,魯凱族生活以部落為中心,從部落的角度來指稱其他的族群。「魯凱」一詞,即以部落的觀點,表示自己是生活在「較高冷的地方」的意思。例如,對於排灣族,魯凱族自稱ngudradrekai,意思是『寒帶的人』,意指住在氣候濕冷冰涼(takakecelane)的地方的人。從魯凱族與排灣族分佈的區域來比較,這種稱法別具意義(奧威尼.卡露斯盎,1996)。
魯凱族自稱ngudradrekai,意思是『寒帶的人』,意指住在氣候濕冷冰涼(takakecelane)的地方的人
文出:臺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