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7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國畫書法] 書法創作中線條的形與意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生活智慧王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12-11 08:22:1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對書法線條形意的理解與感悟,在臨摹與創作階段是不同的。創作中對線條形與意的把握,是以古典法帖為根基而強調創作家對技術、技巧的提升與再創作。其中既是對線條外部形態的技術、技巧的挖掘,更是創作家個人筆意墨韻、道法、修養、文化、學識及個人心性 、情感的融合。有思想的創作家,視線條為創作書法藝術作品的靈魂,不固守一隅,時刻以先鋒的創作理念,將技術、學識、情感傾注於筆端,不斷探索書法線條從古典性到當下性及走向未來表現的種種可能性。擇其適合個人的藝術表達線條語言,進行加工、錘煉、融合、提純,提升出嶄新的具有個人線條語言風格,表達心性、心靈自由的作品文本。
關鍵字:書法創作線條 形意
  
  與臨摹比較,書法創作中線條的形與意,從表像上看,並沒有產生質的變化。比如顏真卿《勤禮碑》類型,強調線條的橫細、豎粗,意態上強調線條的厚重、飽滿。《石門頌》強調線條的粗細基本均勻,一波三折,舒卷自然,野逸灑脫,意態上強調線條的節奏感,韻律美及線性張力與彈性。再比如張瑞圖的方折、排疊,黃庭堅的遒勁;《大盂鼎》的精緻典雅,《散氏盤》的粗亂茫蒼,《毛公鼎》的厚重、端莊種種,都是建立在以“形”為根基的準則之上而對其“意”進行挖掘追加和再創造。

  事實上,從審美立場看,書法創作或者說創造的對書法線條形與意的設置情景、追加手段及完成的藝術效果是不同的。

  書法的臨摹,以“準確”(也稱對臨、寫實臨摹)衡之,是以古典法帖為根基,依樣葫蘆,做古典“奴隸”,在強化外在形態“形似”的同時,力求其內在意態的意合。從某種意義上說,準確的臨摹是以“形似”為尺規衡定而兼顧意合。如孫過庭《書譜》中的“初學分步,但求平正”。準確臨摹階段,書寫者的筆意墨韻、個人情感、文化學識等都處於一個從屬(古典法帖)的位置。

  進入創作階段,情況就不一樣了。同樣是以古典法帖為根基,書法創作創造的意識逐漸加強成為主體,書寫者筆意墨韻,個人情感、文化、學識隨著線條形與意的展開會從筆端汩汩流出,構成作品風格、精神層面的審美情感傳達,既愉悅個人,也愉悅欣賞者。

  線條“形”的展開

  到目前為止,起碼我個人認為:線條是書法藝術的靈魂。無論是書卷氣、金石氣的審美品評,還是學者型書法家、藝術型書法家、官僚書法家的劃分,其依據大抵是以書法線條所構成的書法作品風格而論。比如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比如楊凝式、張瑞圖、趙之謙、傅山、徐渭、何紹基;比如謝無量、徐生翁等。

  作為書法藝術的靈魂,線條作用著作品風格的審美品格,它的魅力不僅來自古典法帖所提供的筆勢、筆序、方向、交叉、節奏、律動、形態等外部形狀的審美展開,更來自古典法帖所提供的筆意、墨韻、圓潤、飽滿、厚重、空靈、清通、凝練、遒勁、生澀、老辣、典雅、簡約等內在的美學品評深度。而作為創作立場上的線條,它的“形”與“意”最大限度地展示著創作家的道德、修養、文化、學識、技術、技巧的積澱與性情、情感的生髮。

  書法創作中線條“形”的展開,雖然是以古典法帖的技術、技巧作為根基,但絕不是臨摹階段對古法的重複,依樣葫蘆而是對古法有創作意識的昇華。同樣是面對線條,形狀的粗細、長短、方圓,線律的動勢、節奏、快慢,線構的平行、交叉、方向等技術層面的外在形態,最重要的是書家要有自己的思想、理念,發揮個人的創造精神,尋求除了古典法帖所固有的古典形態之外,線條技術層面的外在形態表現應該還有多種可以表現的形態。比如唐楷與北魏墓誌線條是否可以穿插、糅合,生髮出嶄新的線條表現形態?比如,金文線條是否可以嘗試用作大草的線條,創造出既空靈、流暢又具金石氣息的草書?楊凝式的線條與趙之謙的線條能否有相互的生髮點?謝無量的童稚、天真與徐生翁的稚拙、真率有無融合的可能性?再比如以《祭侄稿》為風格類型的創作作品,是否可以用筆意以方為主,方圓兼融的線條表現?再比如以圓筆意、線形為依託,圓方兼顧的《張遷碑》風格類型創作作品及以方筆意、線形為依託的方圓融合的大篆類型創作作品能否成立?凡此,都為書法創作線條外部形態的審美展現,提升出無數種可能生成空間。有理念、有創造性的書法家,會用思想去創作,其先鋒的創作理念依據古典,關注當下而指向線條未來種種可能生髮點、可能性。這一點,古人早已樹立了典範。相對於王羲之的側鋒、方意,王獻之的中鋒、圓潤是一種創造。相對于蘇東坡《黃州寒食詩帖》中的圓,米芾《蜀素帖》中的“刷”是一種創造。相對于趙孟兆頁 的“圓”,張瑞圖的“方”是一種創造。既然創造的思想與行為古已有之,今人同樣應該擁有。

  上述,僅僅是拈出古典法帖中線條外部形態可以變通、互融的明顯特性。其實,當創作家思考這些問題時,其中可資變化、互融、發展的空間要闊大得多。比如線形、線律、線構,每一個要素的展開,都大有文章可做。

  創作家能從中擷取某一個兩個要素中的一點,進行思考、實踐、錘煉,即可生成一種線條“形”的大端而自個獨立,這是已經為歷史所承認的有效途徑。

  線條“意”的陳述

  與“形”相較,線條“意”的表達與陳述顯然困難得多。古典法帖中線條的形狀、律動構成的外部特徵比較明顯,臨摹階段自不必說,即使在創作中互用、融會、糅合也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然而,它畢竟有“形”可依,有章可循。書法創作中線條的“意”態表達似乎也只能從古典法帖中給出“線條”一根,從外部形態到內在意蘊,都在一根線條中被包容得萬象玄妙,對於後來者,你去思考吧。

  書法線條四要素中的線條質量,即應該是線條意態、意蘊內在涵值的概念性結論,其內在涵值的深刻與闊大的表達和陳述,則全靠書家個人的領悟能力。

  書法創作中線條“意”的表達與陳述,從理論的層面,古今書論家給予了極大的關注。《書譜》雲:“觀夫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鴻飛獸駭之資,鸞舞蛇驚之態,絕岸頹峰之勢,臨危據槁之形。或重若崩雲,或輕如蟬翼;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從古至今,書如其人的古訓成為藝術審美品評標準的永恆定律。落到作品實處,書如其人無外乎是線條的內涵所承載的創作家的人品、道德、修養、學問種種。儒家學說文本中的經典“志於道,據於德,依于仁,游於藝”①將中國文化、文學、藝術與人格品德濃縮得溫文爾雅,若拈花微笑的佛祖。

  一根線條的內在涵值,承載著創作家的一切,聽起來若雲山霧罩,不著邊際,靜下心來想想,此語的確不虛妄。一部以書家為主線的中國書法發展史,早已給出了答案。除了儒家文化,書如其人所給出的種種結論之外,創作家還必須以書法藝術的內在藝術邏輯規律進行思考,尋求書法作品風格中線條藝術“意”的涵值,或者說尋求線條藝術內在的生命延續基因。

  既然視線條為書法作品的靈魂,那麼,書法風格的審美品評當是以線條的審美表達與陳述為核。比如秀逸、險勁、雄渾、典雅、老辣、粗率、獰厲、醇和、剛健、圓熟、蒼茫、野逸、高古,種種抽象性的風格描述性語言,都可與線條意蘊的內在審美相對應。其中,老辣與生、澀、拙、枯線質有關聯,醇和與豐潤、飽滿線質有關聯,典雅與秀、靜、清線質有關聯,雄渾與厚、重線質有關聯,高古與曠達、簡約、靜穆線質有關聯,等等。

  上述,僅是以審美中的線條與風格歸屬作對應立場上的局部展開與陳述。若以書體間線條與風格歸屬作對應闡釋,其線條意蘊的涵值,其深刻與宏闊會使作家興奮不已。僅以草書為例,看看古典法帖中線條意蘊的審美儲量:王羲之《十七帖》線質簡約,剛柔相濟,其對應審美風格為典雅沖和。孫過庭《書譜》線質含蓄蘊藉,柔中露剛,其對應的審美風格為俊拔剛健,具外柔內剛的內在美傾向。張旭《古詩四帖》線質柔韌,綿裏裹針,其對應風格為灑脫曠達,動若脫兔。懷素《自敍帖》線質圓潤流暢,其對應的審美風格為翰逸神飛,“是以覆起萬發而舉止自若”②。以書家的某一種範本為例的線條意蘊,其線條內在涵值可以對應一種審美風格。如此豐厚的古典寶藏,為創作家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頭活水。除前述的古典書家法帖外,另有碑刻、摩崖、金文、石鼓、簡牘、帛書種種線條,都是創作家可以借鑒的資糧。

  書法線條“形”的展開與“意”的陳述,其可供強調、融會、糅合的前景闊大。無論是“形”的類化組合、變化、交叉、對比,還是“意”的誇張、排列、融合、演繹,都將會為書法藝術線條的展示與陳述,注入新生動因。儒家文化給出的傳統人格定律,敍說著創作家的品德、修養、人格精神與情感奔突線條,一個昭示著人性走向與心靈自由的精靈。

作者:張韜  來源:青少年書法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7-23 19:55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