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922|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國畫書法] 潘天壽作品欣賞:花鳥畫[30P]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生活智慧王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12-13 00:48:4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潘天壽作品欣賞:花鳥畫
 
 
 
 
 
 
 
 
 
 
 
 
 
 
 
 
 
 
 
 
 
 
 
 
 
 
 
 
 
 
 


  潘天壽年表:

  1897年3月14日(農曆二月十二日),出生于浙江省寧海縣冠莊村,原名天謹,學名天授。
  1903年,生母病故。是年夏,入村中私塾讀書。文章日課之外,喜歡寫字,熱心於臨摹《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小說插圖。
  1910年春,入縣城正學小學讀書,接受西式學校教育,課餘喜愛書法、繪畫、刻印。
  在縣城紙鋪購得《芥子園畫譜》及數本名人法帖,成為他自學中國畫和書法的啟蒙教材,從此立志畢生從事中國畫。
  在浙一師
  1915年秋,以優異成績考取浙江省第一師範學校,赴杭州就讀。
  1918年,師範四年級,為同學作《枇杷圖》。
  1919年,為同學作《紫藤白頭翁》等畫。是年,參加杭州"五四"愛國學生遊行集會。大約在1919年至1920年間,與劉海粟在杭州丁家山首次相見。
  1920年春,參加浙一師進步學潮。夏,畢業,回寧海下正學高小教書。工作之餘刻苦自習繪畫、書法、詩詞、篆刻。為趙平福(柔石)作《疏林寒鴉》、《晚山疏鍾》。
  1921年,經常臨摹民間古舊書畫,鑽研畫論。作《紫藤明月》、《雪景八哥》等畫。
  1922年春,轉浙江孝豐縣(今安吉縣)高等小學教書。與沈遂貞在孝豐一字閣開書畫展,作品中有指墨畫。作《古木寒鴉》、《長風白水》、《濟公與象》、《禿頭僧》等。
  在上海
  1923年春,任教於上海民國女子工校。夏,兼任上海美專中國畫系國畫習作課和理論課教師。結識吳昌碩、王一亭、黃賓虹、吳茀之、朱屺瞻,畫風向吳昌碩接近,由原先的恣肆揮灑向深邃蘊藉發展。作《秋華濕露》等。改"天授"為"天壽"。
  1924年,任上海美專教授,著手編著《中國繪畫史》。經常參加各種展覽,觀摩古今書畫,結識先輩名家。著重攻寫意花鳥,又攻山水畫。作《行乞圖》、《垂楊系馬》、《狸奴守歲》等畫。
  1925年1月,在上海完成《中國繪畫史》,2月,在杭州寫成序言。6月20日,與劉海粟、諸聞韻等教授聯名在《申報》刊登啟事,接受訂件,為五卅慘案中死傷的工人、市民舉行義賣畫展。 作《晴巒曉色》、《春風淡蕩》、《古梅》等。
  1926年7月,所編《中國繪畫史。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冬,與俞寄凡、潘伯英發起創辦了上海新華藝術專科學校。
  1927年春,新華藝專招收第一期學生,潘天壽出任教育系主任教授。
  在杭州
  1928年初春,應邀擔任杭州國立藝術院中國畫主任教授,兼書畫研究會指導教師。自此一直定居杭州。同時兼任上海美專、新華藝專等校授課教師。
  是年冬,與王一亭、劉海粟在名醫徐小圃家宴請日本畫家橋本關雪。橋本關雪與他筆談:"南畫創于中華。可惜我不是中國人,不在中華長大,對各地名勝古跡觀光機會不多,每隔一二年便來旅行寫生一次,以彌補缺陷、增強修養。"潘天壽在歸途中對劉海粟說:"我們生在中華真是三生有幸。橋本很用功,一心想繼承我國南宋諸大家的神韻,可惜感情欠深沉,下筆仍是島國人本色,作品回味不多。我們要奮力筆耕,不能讓東鄰畫家跑到我們前面去啊?作《緋袍》、《青山白雲》等畫。
  1929年春,赴上海參觀唐宋元明古畫及石濤、八大專題展,作《讀八大石濤二上人畫展後》詩。是年夏,參加藝專組織的訪日美術教育參觀團,走訪了東京美術學校,帝國繪畫館、博物館等機構,瞭解日本藝術教育情況。作《雞冠八哥》、《西湖秋色》。
  1930年,作《觀瀑圖》、《幽谷圖》。
  1931年,參加"藝苑"畫展,作品《蘭花》收入美術展覽會專號。作《江洲夜泊》、《石壁飛瀑》、《山居圖》、《霜天暮鍾》等。
  1932年,與諸聞韻、吳茀之、張振鐸、張書旂等組織"白社"國畫研究會,主張以"揚州八怪"的革新精神從事中國畫創作。曾先生在上海、南京、杭州和蘇州等地舉辦畫展,甚獲好評,並出版二集《白社畫集》,其中收入了潘天壽的《江洲夜泊》、《梅蘭竹石》、《贈悲鴻魚鷹圖》、,芭蕉雄雞》、《窮海禿鷲》、《石樑飛瀑》、《松壑鳴泉》等作品。10月,參加"新華藝專教授近作展覽"。
  1933年,作品參加徐悲鴻在法國巴黎主持的"中國近代繪畫展覽"。10月17日到22日,"白社"第二屆畫展在中央大學禮堂舉行。修改《中國繪畫史》,編寫《中國書法史》初稿。作《夕陽山外山》、《鱖魚》等作品。
  1935年春節,"白社"第三屆畫展在杭州開幕。加入朱念慈所創"蓴社"。9月,參加"百川畫會"。作《江洲夜泊》、《山居圖》。
  1936年,所編《中國繪畫史》經修改後再版,列入"大學叢書"。8月,"白社"第四屆畫展在蘇州公園圖書館舉辦。作《夢游黃山》。
  抗戰至解放前
  1937年4月1日,潘天壽作品《墨貓》、《行書立軸》在南京美術陳列館舉辦的"第二屆全國美術展覽會"展出。《江洲夜泊圖》在"中國畫會第六屆展覽會"展出。
  1938年,整理舊詩稿,編成《詩賸》一冊。
  1939年春,在國立藝專繪畫系主持中國畫專業。
  1940年,作《楚蘭圖》。
  1941年,作《禿筆山水》、《山居圖》、《蘭竹石》、《小城山水》等。
  1943年,編寫《中國畫院考》。整理歷年詩作,編為《聽天閣詩存》付梓。作《秋酣》、《行書畫論手卷》。
  1944年,潘天壽的《中國花卉畫之起源及其派別》一文發表於《前途》雜誌第1卷第4號。編著教材《治印叢談》。作《山齋晤談》、《黃山虯松》、《觀瀑圖》、《微雨薔薇》、《江洲夜泊》等。
  1945年,在重慶舉辦個人畫展,甚至獲好評。作《淺絳山水》等。
  1946年,作《幽蘭靈芝》、《秋風紅菊》等。
  1947年,潘天壽《佛教與中國繪畫》一文收入王扆昌主編中華民國36年《美術年鑒》。作《水墨山水》。
  1948年,潛心創作,數量劇增。作有《萱花狸奴》、《垂楊系馬》、《秋夜》、《靈芝》、,舊友晤談》、《盆蘭墨雞》、《秋意》、《喬松》、《柏園》、《松下觀瀑》、《松鷹》、《行乞》、《濠梁觀魚》、《煙雨蛙聲》、《讀經僧》、《磬石墨雞》等,由此確立了他在藝術上的獨特面貌。
  解放後
  1949年,作《耕罷》。
  1950年,任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民族美術研究室"主任,與吳茀之竺一起大量收購、鑒定民間藏畫,分類造冊,裝裱修整,充實院系收藏,為教學提供了充分的直觀教材。作人物畫《踴躍爭繳農業稅》、《文藝工作者訪問貧雇農》、《種瓜度春荒》。
  1952年,作《豐收圖》。
  1953年,與吳茀之、諸樂三等人赴山東講學。作《江南春雨》、《江洲夜泊》、《和平鴿》、《焦墨山水》。
  1954年,著《中國畫用具材料常識•毛筆的常識》一文。為北京飯店作《小憩》、《紅荷圖》。作《竹穀圖》、《之江遙望》、《美女峰》、《睡貓》、《江洲夜泊》、《晚風荷香》。
  1955年,作《對於文藝思想的體會》的發言,明確提出了自己對於發展民族藝術的主張。認為要創造中華民族的新文化,一定要研究繼承過去遺留下來的文化遺產,重視發展民族形式。強調"真誠、堅毅、虛心、細緻地研究古典藝術"。作《靈岩澗一角》、《梅雨初晴》。
  1956年,撰寫《顧愷子》一書和《吳道子的生平概況》。作《石榴玉簪》、《恭賀年禧》、《越王台》。
  1957年,撰寫《中國畫題款之研究》、《談談中國傳統繪畫的風格》。在《美術》1957年第1期上發表《回憶吳昌碩先生》一文。在《美術研究》1957年第1期上發表《吳道子的生平概況》,第4期上發表《誰說"中國畫必然淘汰"》。作《記寫雁蕩山花》、《瑩瑩山水》。
  1958年,作品《露氣》參加12月莫斯科舉行的《社會主義國家造型藝術展覽會》。作《鷲石圖》、《鐵石帆運》、《小篷船》、《松鷲》、《長松流水》。
  1959年4月1日在《文匯報》上發表《要有更美的畫》。撰寫《花鳥畫簡史》初稿。應邀以《鷲鷹》、《小篷船》、《江天新霽》等作品參加蘇聯舉辦的《我們同時代人》展覽。作《記寫百丈岩古松》、《晴晨》、《江天新霽》、《國色天香》、《江山如此多嬌》。
  1960年,作《夕陽山外山》、《堪欣山社竹添子孫》、《松石》、《小龍湫一截》、《百花齊放》、《初晴》、《映日荷花別樣紅》。 1961年4月,在北京"全國高等院校文科教材會議"上,提出中國畫系人物、山水、花鳥三科分科教學的建議,寫《中國畫系人物、山水、花鳥三科應該分科學習的意見》。作《攜琴訪友》、《春塘小曖》、《松鷹》、《抱雛》、《梅蘭夜色》、《晴巒積翠》、《小亭枯樹》、《雨後千山鐵鑄成》、《梅鶴》、《微風燕子斜》、《雁蕩寫生》、《水墨花石》。
  1962年4月,在杭州召開的"全國高等院校文科教材會議"上,提議國畫專業應把詩詞、書法、篆刻等列為正式課程。 秋,"潘天壽畫展"在新落成的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隨後又到上海、杭州等地展出。冬,參加美院舉辦的素描教學討論會,提出中國畫要有自己的基礎訓練方法。在《東海》雜誌1962年10月號上發表《談黃賓虹山水畫的成就》。為緬甸駐華大使館作《雨霽》,現藏於釣魚臺國賓館。作《南天秋雁》、《青綠山水》、《梅花芭蕉》、《晴霞》、《菊竹》、《石榴》、《欲雪》、《魚樂》、《秀竹幽蘭》、《記寫少年時故鄉山村中所見》、《寫西湖中所見》等。
  1963年元旦,"潘天壽畫展"由上海美協、中國畫院主辦,在上海美術館展出。在潘天壽主持下,美院正式成立書法篆刻科。 事理《聽天閣詩存》。作《小龍淵下一角》、《雁蕩山花》、《聽天閣圖卷》、《春酣國色》、《無取限風光》。
  1964年,"潘天壽畫展"在香港展出。作《泰山圖》、《暮色勁松》、《光華旦旦》、《蛙石》。
  1965年春,隨學校師生到上虞縣參加農村社教運動。作《菘菜》、《指墨南瓜》、《紅菊醺風》、《數點梅花》。
  文革,最後的歲月
  1966年春,作《梅月圖》。6月初,"文化大革命"爆發,被關進牛棚監禁達三年之久。
  1967年初,被帶到嵊縣參加批鬥大會。
  1968年,浙江美院"打潘戰役"達到以高潮。
  1969年初,被押往家鄉寧海縣等地遊鬥,回杭州途中在一張香煙殼紙背面寫下最後首詩:"莫此籠縶狹,心如天地寬。是非在羅織,自古有沉冤。"4月,重病中被押往工廠勞動。由於心力衰竭引起昏迷,送醫院搶救,此後即臥床不起。
  1970年8月,因得不到及時、認真的治療,出現嚴重血尿。
  1971年5月,在聽了向他宣讀的"定案結論"(安案為"反動學術權威",敵我矛盾)後,憤慨疲備至極,又大量出血,再度送往醫院搶救。9月5日天明前,潘天壽在冷寂黑暗中長辭人世。

來源:拙風文化網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驛動的心 + 2 您親傳的貼圖非常棒,無私分享造福眾人,論 ...

總評分: 威望 + 2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1-7-22 21:58:53 |只看該作者
似若隨意的幾筆,卻能勾出山水花鳥虫魚,這就是潘大師的藝術化境,能不今人佩服.
已有 1 人評分SOGO幣 收起 理由
驛動的心 + 2 您的真誠回覆內容精闢,堪為表率,值得鼓勵 ...

總評分: SOGO幣 + 2   查看全部評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1 09:0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