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8-6-8
- 最後登錄
- 2024-10-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98510
- 閱讀權限
- 200
- 文章
- 4376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世界上最早的郵票是1840年5月誕生在英國的“黑便士”,是有背膠、沒齒孔的。發行之後發現,在黑色郵票上蓋銷黑色郵戳不便識別,容易被重復貼用。英郵政當局決定終止印製和使用已經面世九個月的“黑便士郵票;而於1841年2月利用“黑便士郵票的原印版,改換紅色油墨重新印制郵票,習稱“紅便士”。它的票幅(19x23毫米)和郵局版張(12x20=240枚)與“黑便士一樣,自1841年2月10日開始正式發行使用,以此取代了發行量為6800萬枚的“黑便士”郵票。
早期的“紅便士與“黑便士一樣,也是沒有齒孔的。寄信時要用剪刀將郵票一枚一枚地從版張上剪下來貼用,使用起來很不方便。據記載,在1848年,一位記者急於往外寄發稿件,在往信封上粘貼郵票時,身邊卻找不到剪刀來剪開郵票。他急中生智,用領帶上的別針在兩枚郵票的間隔處先扎出一排小孔,然後再撕開貼用。
一名愛爾蘭籍年輕人亨利阿切爾,目睹了此情景後受到啟發。他經過反復研究、實驗,發明了“郵票打孔機”經過一番斡旋,郵局採納了他的為郵票打孔的建議。從1854年1月28日開始,“紅便士郵票就開始“長牙齒”了。這就成了世界上最早有齒孔的郵票。為滿足不斷增加的用郵需求,“紅便士郵票在維多利亞女王執政期間,曾反復再版加印了一百多次,累計發行了210億枚!
雖然“紅便士郵票發行量巨大,使用時間較長,存世的信銷票也較多;但由于它具有郵票史上第一枚有齒孔郵票的特殊地位,早期“紅使士實寄品便成了傳統集郵愛好者和郵史研究者眼中的寶貝了。特別是接近打孔首日的,尤為罕少難覓,身價自然高貴了。
據2007年12月第96期《中國集郵報》報導,一枚1852年5月14日貼有齒“紅便士郵票的實寄封被拍到10350英鎊,原來這是一枚在正式打孔之前的“試打孔票”實寄封。有齒孔的“紅便士郵票,具備了現代郵票的所有特徵,使用起來也方便多了,當稱為今天有齒孔郵票的始祖。一直使用到1879年12月,時間長達幾十年,是當時郵票的“主力軍”。由於印製的批次不同,“紅便士的齒孔度數也不盡相同,但以P14度的齒孔為常見,而早期P16度(細齒)齒孔的“紅便士郵票則相對較少。
資料來源:網路轉載 |
-
總評分: 威望 + 1
SOGO幣 + 30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