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82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原住民藝術] 哈古(陳文生,1943~) [複製連結]

Rank: 5Rank: 5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12-15 19:45:2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哈古(陳文生,1943~)  
   非世襲的尊嚴-哈古(陳文生,1943~)


 

 

 

哈古是卑南族建合部落第六十九代頭目,在哈古的時代,「頭目」已逐漸轉化成為一種地方性精神領袖的稱謂,而不具有政治實權。正如同第一次個展的名稱:「頭目的尊嚴」,開始創作的契機是為了重新尋獲自我認同與實踐。哈古重新思考其身為頭目世族的意義,也面對了大環境改變的事實,他看見那些逐漸失去的生活型態,以及在那些生活型態中才獨具的生存智慧,為了部落也更為了自己,哈古開始以刀代筆展開他的記錄工作。
對許多年輕的藝術工作者來說,哈古的作品已是原住民藝術的代表性形式之一。相對於早期排灣族的淺浮雕,哈古的立體彫刻具有現代性特質,在民國八十年雄獅藝廊首次為哈古聚辦個展時,便已獲得高度的評價。哈古對於題材的選擇乃是真正來自於他個人對生活的體悟,這是創作的原始初衷,而非刻意彰顯原住民符號而失去藝術家個人創作核心的文化消耗品。
哈古對於造型的掌握,具有一種天賦的敏銳,他曾形容:「每一個在他面前走過的人都是他的老師」;哈古並以「快刀」著稱,在下刀之前不畫任何草圖,只憑藉鮮明於胸中的形象。凝視哈古留下的那些大塊面痕跡,我們會驚覺藝術家是以一種非常自信的態勢接近他的媒材,雖然以敏銳的觀察為前提,但並不拘泥於正確比例。我們幾乎可以在觀看過程中聆聽到雕刻刀與木頭撞擊的聲音,也來自於作品痕跡所暴露的身體動態,也許是執刀的手勢變換或是下刀的角度轉折,在哈古作品中我們強烈感受到的不只是其所欲塑造的對象,更有藝術家個體最鮮明的印記。哈古在選擇題材時明顯帶有一份個人獨具的幽默與體察生活的心境,也源自於從小耳濡目染的神話故事。除了個人的生活觀察與部落傳說之外,哈古也期待他的作品能夠扮演教育與傳承的角色。
哈古的庭院是提供族人與外來訪客交談、休憩的場所,也是建合部落與鄰近的學校團體舉辦活動的場地;哈古大方地開敞他的私人庭院與工作室,鬆散隨性地任來來往往的族人、學生、旅客建立各種關係網脈,並以一種坦然來面對這些關係的生成起落。雖然與過往傳統生活型態中的「頭目」不同,然而當我們探究作為一個頭目的價值與意義時,將會發現,哈古的木雕創作、庭院以及其關照世界的姿態,都是以一種新的方式實踐出卑南族古老的智慧與精神。

原撰者/黃瀞瑩(《藝術認證》NO.15,高雄:高雄市立美術館,2007年8月,頁88~91)
摘錄/林佳禾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草薰風 + 1 您發表的文章內容豐富,無私分享造福眾人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6 11:59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