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14|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國畫書法] 王羲之《平安帖》背後的藝術價值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生活智慧王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12-19 21:02:1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今秋,中國藝術品億元俱樂部又添新成員——中國嘉德2010年秋拍夜場上,備受關注的書聖王羲之草書《平安帖》拍出了3.08億元的高價。草書《平安帖》曾被乾隆帝盛譽可以媲美“三希堂”瑰寶——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文物藝術品天價的背後,其藝術價值、學術意義,更應為世人所看重

    時過1600年,王羲之直接手寫的原跡早已無存。其實,就在北宋時也只有幾件視為原跡,如米芾曾獲得的《王略帖》。傳世的王羲之書跡有兩類,一是後人鉤摹的墨蹟本,一是石刻或者木刻的碑帖。碑帖從鉤摹開始,經過上石、刊刻、捶拓,再經過裝裱的過程,書法原貌往往會打折扣。墨蹟摹本是從原跡上直接鉤摹下來的,或者從唐摹本上再鉤摹下來的,方法是雙鉤廓填或者雙鉤廓填兼臨寫。這中間總以唐代硬黃紙所摹為最精。

    現存唐摹王羲之帖有:《快雪時晴帖》《遠宦帖》及《奉桔帖》《平安帖》《何如帖》三帖合裝(以上俱在臺北故宮博物院,這裏的《平安帖》帖文與本文所講不同);《喪亂帖》《二謝帖》《得示帖》三帖合裝,《孔侍中帖》《頻有哀禍帖》二帖合裝,《遊目帖》(以上俱在日本);《姨母帖》《初月帖》(合裝于《萬歲通天帖》中,藏於遼寧省博物館);《寒切帖》(藏于天津藝術博物館);《行穰帖》(藏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共計9件15帖。

    摹本是否出自唐宋人手,要注意幾個因素:1、合乎王羲之的筆跡風格,摹寫精良。2、有宋以上的著錄或古法帖作為依據。3、紙、絹或裝裱符合唐、宋時代。4、可靠的題跋和印鑒以反映流傳歷史。

    宋人摹本,據鑒定家著錄和發表出來的及所見者約有20餘種,絕大部分珍藏於博物館裏,少數輾轉於私家。今天現身於拍賣市場的由清代內府流出的絹本《平安帖》就是其中的一件。

    絹本《平安帖》又稱《告薑道帖》,筆法圓勁古雅、意致優閒逸裕,頗合羲之草書法度。刻意摹寫,呈現輕重濃淡,然不免有筆滯處。臨寫並勾描,留下細痕。其絹、紙非宋內府物,本帖絹地和前面花綾隔水均為宋時織物。

    此帖絹本的尺寸縱24.5釐米,橫13.8釐米。故宮有象牙嵌木尺,是清代標準營造尺,以此測量與《石渠寶笈續編》記錄的“縱七寸六分橫四寸三分”正合。

    本帖上的古印——“書畫印”、“妙絕古今”,文徵明跋認為是宋王詵印,非偽。“柯九思印”及“柯九”(半)墨印也真。“宣和”“政和”內府諸印和“紹興”印均偽。乾隆,嘉慶內府等印璽皆真。

    卷上弘曆題寫帖文,年款庚戌,即乾隆五十五年。後邊文徵明、王轂祥、彭年、胡汝嘉等跋及諸家印記都真。文徵明跋指出:右軍書多寫絹地。此帖已刻入《絳帖》,上有騎縫“紹興”三小璽。還有附馬都尉王晉卿“絕妙古今”、“書畫印”和柯九思印。王、柯二君藻鑒最精,當為真跡無疑。文徵明是書畫家兼鑒賞家,又是此帖的收藏與研究者,他寫下的鑒識具體而切要。

    鑒於上述多方面情況,筆者認為本帖應為南宋時鉤摹本。其水平,正如徐邦達先生所說:大略相當於今見之《上虞帖》。《宣和書譜》載右軍《平安帖》有二,一是草書,二是行書,然只有帖名沒有帖文,是否與本帖有關,不易確定。姜夔《絳帖平》有殘本收入《四庫全書》,未見有具體言及本帖的文字。此帖見於宋刻《絳帖》。絳帖本《平安帖》提供了宋代的實物根據。

    今有宋刻《絳帖》,一部藏故宮博物院,分前後各十卷,《平安帖》在後第六卷。經對比,墨蹟與帖本吻合,其書沉厚道邁,古韻穆然。兩本大小、筆劃、神態相一致,墨蹟本猶可顯出墨色濃淡,筆致走向。僅幾個字如“月”、“六”、“等”、“深”、“得”略見差異。從墨本到刻帖,必須經過再摹,上石,鐫刻幾步工序,總會產生與底本的差別。

    《絳帖》內此《平安帖》前人著錄皆稱《告薑帖》或者《告薑道帖》,帖文有九行。此摹本今僅存四行,缺少後五行的帖文。絹本的前後兩邊都有割裁不齊的痕跡,因此現存四行只是原來絹本中間的一段。至於後面原應有的五行,何時分裂,分裂後的去向已不清楚。

    古書畫真跡被後人割裂分散是真跡改頭換面的常用手法。一件長的書畫卷,往往被市儈分割分售而謀利。如,傳為周文矩畫的《宮中圖》粉本長卷,竟被割成五段,今分藏在美國、英國、比利時、義大利的博物館和私人手中。

    文徵明所刻的《停雲館法帖》乃明季法帖的佼佼者。《停雲館帖》第四卷有《平安帖》四行,即從絹本摹出,尺寸大小相同。帖文左邊刻出柯九思的兩個半印,“平生”半印,印的位置也同。由此證明後邊五行在文徵明收藏之前已經失去。文跋說:“嘉靖癸醜(1553年)五月望日裝畢因識其後,子孫其永保之”。後紙續有王轂祥嘉靖癸醜(1553年)跋,彭年甲辰(1544年)三月跋,胡汝嘉隆慶庚午(1570年)跋,都說在文氏家中看帖的事。此後,直到進入清宮沒再留下題跋,割裂一事無從查考。

    今《平安帖》墨本久隱複顯,再度面世,深為慶倖;而能與宋拓《絳帖》彼此契合,則又獲得一層證據,相互映發而愈增其重。(顧詩)

來源:中國藝術報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5Rank: 5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1-4-26 15:20:26 |只看該作者
可惜沒有圖片,可惜呀,好想看看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7-30 22:0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