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8-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192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7807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名稱: 魁星
來源: 台灣
材質: 紙
尺寸: 56cmx165 cm
年代: 光復後
說明:
台灣民間重視神靈崇拜,對於神像形象的繪製與雕造特別重視,形成獨特的神像藝術。又,因行事的需要或供奉場所的不同,平面形式的神像掛軸在台灣亦廣為流行,通常採取繪畫或印版的製作方式,由民間藝師依照傳承圖稿繪畫,或因壇場儀式的需要,由道士,法師自行繪製。魁星的信仰起源於星斗崇拜,為西方七宿之第一宿,主掌文章科考之神,又稱魁星、魁星爺、大魁夫子、大魁星帝。「魁」字有「鬼搶斗」之意,造像屈曲相鉤,似文字之畫,仿「魁」字構成,饒富動感與趣味。面貌以袒胸赤足的鬼像出現,兩手分持筆和書卷、一足踏鰲魚、一足踢魁斗,代表獨占鰲頭,用筆點選科舉中第的考生。因此各地常建有魁星閣,讀書人亦常供奉於書房內,以求功名吉利。台灣一般會將梓潼帝君、關聖帝君、孚佑帝君、朱衣公、魁星等五位神明合奉為「五文昌」,供信眾祈求考試能順利上榜,並奉上芹菜(象徵勤勞)、蔥(象徵聰明)、粽子(高中)等吉祥的供品祭拜,加上將準考證影印放在廟壇中,祈求魁星文昌等神明的庇祐。此魁星掛軸是書香門第供奉於廳堂之中的版畫作品,魁星類似的平面印本,今日少見,以立體之塑像較為常見,全圖以魁星爺造像與具有宗教神秘力量的符籙圖樣組成,符合「符安君子室、天相吉人家」的題字樣,兼具造型藝術與宗教性,可謂早期讀書人祈求金榜提名,光耀門楣的重要祭祀圖像。
文出:行政院文建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