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92|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殿堂分享] 廟宇的裝飾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12-22 23:24:3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1.    彩繪:色彩在中國古老的思想觀念中,除了具有顏色的功用外,同時也是地位、方位及自然的象徵,亦可反映出地域條件的影響。若缺少了它易使社會、政治體制顯的混亂。上漆是為了保護木料,抑制自然的破壞如蟲蟻害、災害以及腐朽等情事,以延長使用年限。長久以來的上漆習慣易使人對不上漆的建築構件產生未完成的感覺。木構建築的柱、樑、枋等若少了裝飾,在空間的運作上彷若少了些許生氣,故而彩繪裝飾能使木構架呈現另一種面貌,而這面貌大大影響建築形體所營構的空間氣氛,更能使建築形體的性格與特色完整的呈現。故而彩繪裝飾和其它任何裝飾藝術一樣,有自己的藝術價值亦為增添建築物神采與氣度的重要元素。

2.    雕刻:在古代宮殿廟宇及大型建築物上均可發現數量極多的雕刻裝飾藝術
,常見的舉凡四時花鳥、瑞獸祥雲、忠孝節義人物故事、神仙傳奇等,這些經過工藝師傅精心雕刻後襯飾於雄偉建物的各個排面或角落。
寺廟的木雕經常讓人眼花撩亂,其實所有的木雕都有結構上的功能,故匠師雕鑿時有其準則,結構性強者僅能淺雕,輔助性的構材才能透雕。
木雕的材料以樟木最常使用,因其質地適合雕鑿,不易斷裂。

3.    剪黏:剪黏也稱剪花,是我國南方特有的鑲嵌藝術的工藝品,常佈滿於大廟的屋脊上,其樣式有人物座騎、花鳥蟲魚、山巒樹林等。至於,屋頂則是臺灣傳統廟宇建築的焦點,雖說屋頂的形式變化頗多,但自古以來,起翹的屋頂即是權位的象徵,所以常見的還是屋脊兩端脊尾起翹的「燕尾」。剪黏最初只是交趾陶的替代品,鑑於交趾陶昂貴及泥塑不耐用,匠師靈機一動,以灰泥塑形,將經過剪裁的陶瓷片黏於其上而形上所謂的剪黏。其引入台灣本島的時間約為清代中葉,距今已一百七十年矣。此後,本地匠師發覺利用窯變或破損之陶瓷成品現地拼組,不僅省事,且信手拈手,往往有意料之外的效果,更能滿足創作慾望,因此漸形成風氣,間接地使剪黏具有其獨特的藝術風格。(摘錄自: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405122214920

4.    交趾陶:從造型上來看,廟宇建築上的交趾陶偶動作都栩栩如生,有動態的美,因為交趾陶都置放在廟牆堵上較高的部位,所以姿勢都比誇張,五官刻畫特別清楚,尤其是眼瞼的部份﹔近看陶偶的細節也做得很仔細,衣服的紋路、衣服的裝飾品、臉部的表情和肌肉的紋理都做得好像真的一樣。我們覺得無論是遠看、近看、左看還是右看,這些維妙維肖的陶偶,好像是要演一齣真的戲給神明看一樣,而且這齣戲是立體的。一般人剛看到交趾陶的時候,總會被它炫麗的色彩所吸引;交趾陶的釉彩豐富亮麗;交趾陶的釉彩豐富亮麗,使用的釉藥可分為寶石釉和水彩釉二種,清朝的時候大家習慣使用寶石釉,到了日本統治台灣的時候,師傅們也漸漸地使用由日本的水彩釉來燒製交趾陶了。使用不同的配方,可以調出不同的釉色,常用的有古黃、淺黃、濃綠、海碧、寶藍、紅豆紫、胭脂紅等八種基本母色,每種釉色還可以調出濃淡深淺的變化,在匠師巧妙運用下,形成交趾陶吸引人的重要特色,這在明代以前的三彩文物是看不到的。

(摘錄自: 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

《 本帖最後由 高梁58℃ 於 2010-12-23 16:56 編輯 》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5-22 16:18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