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
魯凱族主要的飲食有小米、芋頭、地瓜、黍,而其他如花生、山芋、赤豆、荳類、野菜等,則為魯凱族人佐飯用之雜糧食材。日常生活每餐的主食為小米飯、黍或糯稻飯,而日治時代以後,稻取代了小米成為魯凱族人的主食。而烹煮食材的方式有石煮、烘烤、蒸食。在美食的特色上有:
(一)芋頭
芋頭為魯凱族傳統的雜糧食材,且為了延長保存期限以及方便攜帶食用,魯凱族有一套特別的烘芋技術。尤其是上山狩獵的時候,烘芋後的芋頭不但輕便易攜帶又不易腐壞,可以解饞也可以充饑,且芋頭又是一種容易栽種的農作物,所以非常受到魯凱族人的喜愛。
小芋頭-芋頭為魯凱族最常見的雜糧食材
(二)小米
小米為傳統魯凱族人的主食,除了當作主餐製成小米飯食用外,在祭儀時候也會將小米磨成小米粉,再和碎豬肉塊一起攪拌後,壓成扁平狀,使用香蕉葉包覆起來放到石板上火烤,就成為一道風味獨特的小米餅(Abai)了(喬宗忞,2001;戴永禔,2000)。
小米-為傳統魯凱族人的主食,除了當作主餐製成小米飯食用外,也可製成其他食物
漁獲
魚在山中屬於較為珍貴的食材,所以除非是漁獲量很大,不然大部分僅有祭儀時才會食用到魚肉,而平日生活僅有貴族人家才有機會食用到。魯凱族烹調魚肉的方式有以下幾種(喬宗忞,2001;戴永禔,2000):
1.燻烤(Wakame):將捕獲魚隻內臟清乾淨後,於曬乾後使用火來燻烤,這種方式主要目的是延長魚肉的保存期限。部份部落也會先將魚肉抹上鹽後再予以燻烤,可增加魚肉肉質的風味。
2.煮湯(Walhatha):將捕獲的魚隻內臟清乾淨後,直接佐以生薑絲煮湯。
3.鹽漬(Wabaleng):當漁獲量大時,為了延長魚肉的保存期限,會使用鹽塗抹在魚肉上,再放入陶甕中醃漬;或者使用燻烤完後,再置入甕中儲存;而魚內臟則可以收集起來,搗碎後加入鹽來醃漬,放入陶甕中儲存,可用來煮湯或佐飯食用。
4.製成Abai:Abai為一種在魯凱族祭儀中才會出現的食品(類似年糕),先將浸泡過水的小米拿去磨成黏稠性,將水分瀝乾後,捏成條狀壓平,接著中間包覆煮熟的魚肉塊,在使用香蕉的葉子包裹起來,最後以水煮或者蒸食方式,即可食用。
5.製成Cinabu:Cinabu是一種將魚肉、芋頭磨成粉在加入小米磨成的粉混合起來後,再使用香蕉的葉子包裹起來後,類似粽子的作法,以水煮或者蒸食方式,即可食用。
香蕉樹-香蕉葉為魯凱族最常使用之植物葉子,尤其是料理食物時,可使用香蕉葉包覆後水煮或者蒸食,非常美味
文出:臺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