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40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從漁獵到現代化(介紹每個時代的產業、建設,從經濟起飛到污染現況) [複製連結]

Rank: 8Rank: 8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12-27 10:06:2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漁獵民族的時代

台灣物產豐饒,物種多樣,在十六世紀以前,原住民過著漁獵、捕撈的生活,族群依賴獵場維生,由於原住民地價值觀裡,獵食僅供飽足即止,不必囤積或販賣,於是廣大的山林也毫不吝嗇的回報他們。

商業競爭與農業發展

荷蘭人在台期間,主要為要發展海上的商業利益,經濟活動極為活躍。一方面大量招募漢人及任本人進行大量開墾,種植甘蔗,另ㄧ方面則是以台灣作為國際貿易轉運站,與中國大陸、日本及南洋等地區發展貿易。經由台灣輸出或轉入的商品,除稻米、蔗糖外,還有絲織品、瓷器、香料、藥材、鹿皮等,品目不少,而且獲利極多。荷蘭人還引進新作物,例如:碗豆、蕃茄、釋迦等。此外,也興修水利、從印度引進黃牛,以提高生產效率。

 
「番社采風圖‧捕鹿」圖上題字:淡防廳大甲、後壟、中港、竹塹、宵裡等社熟番,至秋末冬初,各社聚眾捕鹿,名為出草。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提供  (台灣歷史圖說P.91)

 
荷蘭時代轉口貿易示意圖。  (快讀台灣史  P.20)

鄭氏時期的經濟與產業

鄭氏家族原本乃是雄霸於日本台灣與大陸之間的海盜,屢屢與荷蘭人因為商業利益發生武裝衝突,

鄭成功趕逐荷蘭人之後,依舊維持海上貿易霸主的姿態,加上農業發展以及各種制度的建立,東寧王國遂慢慢打下根基。

鄭氏初據台灣時,軍兵二萬五千人,為了安頓軍民以為長期抗戰。便採取採屯兵政策,拓墾可分為軍屯、民墾與官墾三類。在軍屯方面,鄭氏推行「寓兵於農」政策,派遣軍隊駐紮各地,並在當地進行農耕,農暇時從事軍事訓練,發生戰爭時則直接投入作戰。如此既能解決部分軍糧問題,又可推動農業發展。

鄭氏的海上貿易方面,因為荷蘭人被逐出台灣後,轉而與清政府合作,共同對付鄭氏政權因國與荷蘭在東南亞的貿易處於競爭狀態,因此,英國人選擇與鄭氏建立經濟合作關係,簽訂通商協議。台灣輸出蔗糖、鹿皮,向英國交換軍火等物品。

鄭氏政權與日本的貿易則是相當密切。正式輸出日本的物品主要為蔗糖、鹿皮與來自大陸的絲織品,而從日本輸入銅和武器等軍用物資。至於與南洋的貿易,則是以呂宋〈今非律賓〉為主。

在鄭氏政權的經營下,台灣做為大陸。日本與東南亞各地的貿易轉口站,商業往來相當頻繁。


 
東寧王國貿易範圍圖,東寧王國=鄭經所建立的王國  (快讀台灣史  P.26)

清領前期的經濟與產業

清廷領有台灣後,初期只認為台灣是蠻夷之地,沒有意願建設與管理,但是來自於連年戰亂與饑荒大陸沿海的人民來說,甘冒生命危險渡台是為了尋找生活的出路。這些唐山過台灣的移懇部隊,迅速用各種手段豪奪巧取屬於原住民的獵場土地,加上清政府採取放任的態度,當時農地便迅速開墾,農作物產量不斷增加,以及移民人口日漸增多,生活日用品需要仰賴進口等因素影響,台灣與大陸的貿易更加興盛。當時台灣主要的出口物品為稻米、鹿皮與蔗糖,進口物品為紡織品、藥材及其他日用品,最主要的貿易港口為府城〈今台南安平〉、鹿港〈今彰化鹿港〉與艋舺〈今台北萬華〉三地,俗稱的『ㄧ府二鹿三艋舺』,就是形容此時期最興盛的貿易港口。

 
一八八○年代左右的台灣農民。  (快讀台灣史  P.42

 
清領前期臺海兩岸對渡港口圖  (康軒社會乙版P.89)

清領後期的經濟與產業

1860年以後,列強因為台灣的媒、硫磺、樟腦等物產,意圖染指台灣,清國兩次英法聯軍之役被迫訂約,並在台開港通商,開港通商後,聞風而來要求通商的國家包括當時歐美的主要國,佔全世界幾乎一半,進出口與主要貿易地區也產生了重大改變,主要出口的產品為糖、茶、樟腦油為主,出口至歐美、日本、華北以及歐洲等地,其中台灣所生產的樟腦油曾佔世界總產量的70%以上。

由於新崛起的產業,茶與樟腦的產地在中北部,台灣的經濟重心因此逐漸由南往北移,更進而帶動政治中心往北移,成為新的政經中心。

進口商品方面以『鴉片』為主,主要來自中國大陸與印度等國。其次為絲織品,由於英國製的絲織品物美價廉,所以逐漸取代中國的棉布料,成為當時。

 
清末台灣開放通商港口位置圖  (康軒社會乙版P.95)

 
台南安平德商東興洋行舊址。

 
這是大稻埕的六館街(在今南京西路末),連同千秋街、建昌街(今貴德街)ㄧ帶,有洋樓街之稱,是清末開港通商後引來外商洋行的集中區。(攝於一九四九年)
領後期建設突飛猛進

由於牡丹涉事件以及清法戰爭的肇因,清朝的治台政策由原本的放任棄置漸漸轉為重視,雖然是以軍事要地來考量來加強防務,但由於派任專任巡撫,撥款建設,於是在劉銘傳的手下,台灣開使一系列現代化的建設,例如建設煤場於八斗子,聘請美籍工程師配合新式機器人大量開採煤礦,設立專司公文傳遞的南北文報局於台北、台南,私人信件則由「長足」遞送,為台灣早期的郵政系統,擴架電線,完成台北基隆線、滬尾(淡水)台南線、滬尾福州線與內地相連通,建設全清第一條由國人主導修築的鐵路,亦辦理電力公司架設電線、電燈。劉銘傳成功的經營政商關係,促使地方富豪入建設,在短短六年期間已將台灣建設成全清國最具現代化的區域。

 
劉銘傳畫像

 
交通建設是劉銘傳最具體的政績

 
台北初架電燈,官民圍觀電燈圖。圖中的城門依其造型判斷,應是小南門

 
台灣婦女在大稻埕茶廠工作,他們曾是台灣對外貿易的尖兵。

 
日治時代的糖廠。

 
ㄧ九三○年代的台灣樟腦包裝盒。由於樟腦的經濟價值極高,故總督府統籌專賣
日治時期的經濟與產業

清國甲午戰敗,割地賠款給日本,台灣淪為日本帝國植民地,當時日本經歷明治維新,極具現代化性格,故乃將現代化建設的理念實踐於建設台灣,這乃是台灣在戰火波及裡不幸中的大幸,日本總督府成立台灣銀行,發行專用貨幣,逐漸統一幣制;原本即為亂的度量衡,也一併統一,建立資本社會的基礎。幣制與度量衡制的統一,促進日本、台灣在資金、商品上的流通與交易。食鹽、樟腦、鴉片等,則實施專賣制度,開始先對鴉片採用專賣,隨後將占全世界產量70%的樟腦納入,交由三井物產會社經營進出口貿易,鹽、酒在日本及其他殖民地都沒有專賣,卻在台灣實施,這些增加的商品一項項都是民生必備,如此就可以名正言順的讓台灣人來承擔間接稅。因此,大筆的收入,使總督府財政很快就自給自足,不再需要日本國庫的補助。

日治時代前期,在『工業日本、農業台灣』的分工下,總督府對台灣的經濟政策偏重蔗糖、稻米及其他熱帶經濟作物的生產,以提供日本工業後短缺的糧食,節省外匯支出。

由於任本人使用更具現代化的開發方式,迅速的開採大量資源,積極建立各種交通事務,比如世間三大登山鐵道,阿里山鐵路也在運送木材的需求下完工。

 
明治三十三年成立的台灣製糖株式會社標誌。

 
運送甘蔗的火車(下淡水溪鐵道橋) 來源:(台灣製糖株式社會)《創立拾五週年紀念寫真帖》1915 (台灣歷史圖說P.155)

 
運送甘蔗的火車(下淡水溪鐵道橋) 來源:(台灣製糖株式社會)《創立拾五週年紀念寫真帖》1915

 
日治時代的太平山木材集散場。日人視台灣森林為珍貴的自然資源,由官方壟斷木材經營
總督府首先設立農業試驗場,改良耕作技術、培育品種,再透過各地農會,主辦農業講習,推廣實施研究成果。如為培植適合日本人口味的米穀,致力改良台灣稻米。新品種中,以蓬萊米最為著名。同時,鼓勵農民使用化學肥料,辦理貸款業務。

總督府除整修就有埤圳外,更興建大型水利工程。嘉南大圳規模最為宏偉,嘉南平原在獲得其供水灌溉後,成為台灣重要的糧食產區。

日本致力於將台灣建設成殖民地櫥窗,向世界列強展示日本帝國的英明偉大,雖然如此,台灣在當時的情況下改頭換面,不論是教育及生活水準,都有顯著的改頭換面,也培養處許多本土菁英。

 
臺南縣麻豆鎮的嘉南大圳

 
烏山頭水庫出水口        ↑烏山頭水庫嘉南大圳設計人八田與一的雕像

 
日治末期,與基隆港並稱兩大門戶的高雄港,是日本南向的基地。末期,已躍升為現代化國際大商港,港內停泊各種噸位的大小船隻。

 
日治時代的基隆港。

 
日治時代的台北表町,即今之館前路。

日本在統治台灣的第四十年,舉辦了一個大規模的始政四十年博覽會,宣傳他們的治台成果。圖為當時台北公會堂(今中山堂)旁邊一景。

從美援到經濟起飛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民國50年代,一度百業蕭條,依靠美援支持,政府發展技術簡單、資本較低的輕工業,並拓展海外市場。政府以增加加工出口區、提供完善投資環境,吸引外商、華僑在台投資。再利用優秀、廉價的勞力,進行加工,出口產品。成衣、紡織品、食品與家電產品,這些民生工業沒多久就能自給自足,並且行銷全世界。

但不久,世界性經濟危機發生,強烈衝擊以國際貿易為主的台灣。此時,政府規劃已久的十大建設剛好展開,巨大的公共投資創造了許多就業機會,使台灣受到的影響德已降到最低。此後,台灣的經濟持續成長,並由輕工業轉型為重化工業,成為新興工業國,擠身為亞洲4小龍之列。

 
民國五十年代高雄加工出口站的工廠中,女作業員製作塑膠花。

 
被稱為「太平洋上的ㄧ串珍珠」的蘇花公路,於一九三二年通車。

 
一九七○年代的RCA電子產業線。

 
六○年代許多台灣婦女在自家大廳裡面做著附近工廠委託的按件計酬的加工作業,因此出現了許多客廳兼工廠的景觀。(洪聰益先生提供)  

 
台灣工業區分佈圖(民國九十年)。  

 
台灣進出口和總貿易額的變化圖。

 
民國五十、六十年代的國產家電廠品

 
民國五十年代的紡織工廠ㄧ景


深痛的代價

台灣經濟奇蹟造就富裕美好的生活,雖然經濟起飛,讓我們有短暫的富裕,但後來要承擔的環境問題卻很大,這實在太得不償失了!比如:台鹼安順場就是日治時期所建設的工廠,他生產燒鹼、鹽酸、液氯和五氯酚,這給我們了一個想法,本來台灣是有福爾摩沙、蝴蝶王國的美譽,但大家想要有富裕的生活,大家都用盡各種手段去賺錢,壓榨這美麗土地,使得我們後代子孫所承受的土地污染更大,讓他們生活在有毒的環境中!

 
高雄市愛河風光。

 
高科技產業的蓬勃發展,顯現台灣正邁向另一個里程碑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草薰風 + 3 您發表的文章內容豐富,無私分享造福眾人 ...

總評分: 威望 + 3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放下是真功夫,看破是真學問.
順天意做事,逆個性作人.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1-2 18:33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