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10-12
- 最後登錄
- 2021-3-2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218
- 閱讀權限
- 110
- 文章
- 1558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t=1293701309
霧島號
建造所 長崎三菱造船所
排水量 26330噸
全長 214.72m
全幅 28.04m
速力 27.5節
航續力 14節/時8000浬
兵裝 36cm45倍徑主砲八門
15cm副砲16門
7.6cm砲12門
53cm魚雷發射管八門
近代化改裝
排水量 31980噸
全長 222m
全幅 31.02m
航續力 18節/時1,0000浬
速力 29.8節
兵裝 36cm45倍徑主砲八門
15cm副砲14門
12.7cm高角砲八門
25mm機槍20挺
水偵3機
射出機一基
艦名由來:原來是巡洋戰艦,所以依山名取.霧島山,是九州宮崎,鹿兒島縣內的高千穗峰(東霧島.1574m)及韓國岳(西霧島.1700m)所屬的霧島火山群的總稱.
霧島號是和榛名號同時建造的由長崎三菱造船所製造的大型艦,是金剛級的四號艦.榛名號是由川崎公司負責,而霧島號則是由三菱公司建造,兩家公司互相較量,誰也不讓誰,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十分有趣的地方:這兩艘巡洋戰艦的起工日只差了一天,而竣工日竟然是同日!和姊妹艦一樣,本艦在昭和三年三月開始了最初的改裝,而由巡洋戰艦搖身一變為戰艦.主要的是由汽罐改成重油專燒式,以及增加了艦舷的Bulge,排水量增加了三千噸,但是速度卻減少了1.5節.
和其姊妹艦金剛號,比叡號,榛名號一樣,霧島號和新銳的三艘36厘米砲戰艦一起揭開了巨艦大砲時代的序幕.本艦亦曾經當過天皇的御召艦,參加了昭和五年的神戶沖特別大演習觀艦式.昭和九年六月開始,本艦進入了為期兩年的第二次改造,成為了能以近三十節的速度航行的高速戰艦,但卻是金剛級四艘之中速度較慢的 .在砲塔上加裝了巨大的測距儀,並佈置了水上飛機的彈射器和三架水偵的搭載量.
日美開戰時,和其僚艦比叡號一起被編到第一艦隊第三戰隊第一小隊,跟隨著南雲忠一中將的機動部隊奇襲珍珠港.然後又參加了臘包爾的攻略以及印度洋作戰,後來也參加了中途島大海戰.
在中途島大敗後,昭和十七(1942)年七月和比叡號一起被編到空母機動部隊的第三艦隊.然後,參加了第二次所羅門海戰,以及南太平洋海戰,並且在十一月十二日加入了第三次所羅門海戰.
僚艦比叡號在前往瓜達卡那爾島執行砲擊任務的途中遭遇到美巡洋艦隊,雙方展開激烈的砲擊戰,比叡號受到了火力的集中攻擊,終在翌日十三日沉沒.然後第二日十四日,霧島號果敢的前往瓜島執行砲擊任務,在沙弗島西方遭遇到美軍戰艦華盛頓號以及南達科他號,爆發了激烈的砲擊戰,這也就是太平洋戰爭中戰艦對戰艦間最初也是最後的砲擊戰.
霧島號給予南達科他號多數的命中彈,大破敵艦,但自己也受到了致命的攻擊,在火災及進水下於十一月十五日午前一時二十三分沉入大海.
在這場戰鬥中霧島號對於華盛頓號連一發砲彈都沒打到.而華盛頓號則是在闇夜中以雷達瞄準霧島號射擊,美日之間的技術力差別由此可見.
?t=1293701309
榛名號
建造所 神戶川崎造船所
排水量 26330噸
全長 214.58m
全幅 28.04m
速力 27.5節
航續力 14節/時8000浬
兵裝 36cm45倍徑主砲八門
15cm副砲16門
7.6cm高角砲4門
53cm魚雷發射管八門
近代化改裝
排水量 32156噸
全長 222m
全幅 31.02m
航續力 18節/時1,0000浬
速力 30節
兵裝 36cm45倍徑主砲八門
15cm副砲14門
12.7cm高角砲八門
25mm機槍20挺
水偵3機
射出機一基
艦名由來:原來是巡洋戰艦,所以依山名取.榛名山,是群馬縣中央部的休火山,是赤城山,妙義山,榛名山所謂上毛三山之一.被稱為榛名富士的中央火口丘標高1391米,火口湖為榛名湖.
明治四十三,四十四年度,日本海軍開始巡洋戰艦的國產化,其中金剛級的三號艦榛名號在神戶川崎造船所建造,而第四號艦霧島號則是在長崎三菱造船所建造,和金剛號及比叡號不同,是在民間的造船所製造,海軍也樂見兩造船所互相競爭.
建造期間,日本海軍的第一線戰艦是攝津號,河內號,安藝號,薩摩號等舊式戰艦,所以榛名號一旦建造完成,就會和姊妹艦等四艘巡洋戰艦成為最強的新銳艦.
大正十一年,由於華盛頓海軍軍縮條約的簽訂,日本海軍宣佈廢棄舊式戰艦,並將金剛級的四艘巡洋戰艦改造為本格的戰艦.榛名號的改裝工程從大正十三年三月起,在五年後的昭和三年七月完成.在艦舷加裝了強力的裝甲板,排水量增加了約三千噸,所以速度也就減慢了1.5節.
榛名號在第一次大改裝後改變了其艦型,由原來的三腳式艦橋改建成樓房式,此外,本艦的後部艦橋和其他姊妹艦有一點點的不同.本艦在昭和天皇即位慶祝的特別觀艦式中擔任天皇的御召艦.然後在昭和八年的第二次改裝中延長了艦體,並補足艦體的強度.而且加上了加強的兵裝使得排水量增加到了32156噸.但是因為其機關由7,5000馬力換成了能輸出13,6000馬力的機關,所以其速度也就成為了姊妹艦中的最高速30.5節.
在太平洋戰爭開始時是和金剛號一起編於第一艦隊第三戰隊,支援馬來半島的登陸作戰.翌年昭和十七年(1942)二月編入了機動部隊遠赴印度洋.在中途島大海戰中本艦遭受到猛烈的攻擊,挨了幾顆至近彈而損傷.然後進入了所羅門海域和僚艦金剛號一起砲轟瓜達卡那爾島的美軍機場.在昭和十七年十月十三日,榛名號發射了約一千發的三式燒夷彈,將瓜達卡那爾島的機場化成了一片火海.
之後,榛名號又參加了南太平洋海戰.直到昭和十九年(1944)六月的馬里亞那海戰中才受到損傷.在修理後復歸戰場,並參加了雷伊泰海戰.在雷伊泰海戰結束後,榛名號於回國的途中遭到美軍機的攻擊而損傷,但幸好仍能回歸內地.
最後榛名號被配在吳鎮守府座警備艦而停泊在江田島.昭和二十年(1945)七月二十八日,身受美軍機攻擊,在被擊中了十三發的直擊彈後,大破著底,就以這樣的姿態迎接終戰,戰後遭到解體處分
?t=1293702098
長門
排水量 32720噸
全長 225.8m
全幅 28.96m
速力 26.5節
航續力 16節/時5500浬
兵裝 40cm45倍徑主砲8門
14cm副砲20門
8cm高角砲4門
53cm魚雷發射管8門
近代化改裝後
排水量 39130噸
全長 224.94m
全幅 34.6m
航續力 16節/時10600浬
速力 25節
兵裝 40cm45倍徑主砲8門
14cm副砲18門
12.7cm高角砲八門
25mm機槍20挺
水偵3機
射出機一基
艦名由來:因為是戰艦,所以依古國名來命名.所謂的長門是指長門之國-長州.位於今日山口縣的西北部,位處於扼關門海峽的要衝地位,自古即為兵家必爭之地,幕府末期,革命英雄輩出,即是有名的長州籓.
戰艦長門號,是日本海軍本願的八八艦隊計劃中的一號艦.一次大戰後,各國競相建造巨型戰列艦,認為應建造防護力超強,火力超大的巨型戰列艦,以擊沉敵人的海軍艦艇.巨艦大砲主義的最高峰正是華盛頓海軍軍縮會議之前,各國都計劃建造各型的巨型戰列艦,而日本打算建造八艘戰艦,八艘巡洋戰艦,這就是八八艦隊,但是華盛頓會議卻限制了各國主力艦的數量,要是放任各國繼續競爭下去,二次大戰可能就會成為巨艦大砲主義者的天下了.這八八艦隊之中至今仍存有艦名的有:長門,陸奧,加賀,土佐,天城,赤城,高雄,愛宕,紀伊,尾張,駿河,近江.
長門號是世界上第一艘擁有四十厘米(十六吋)主砲的戰艦 ,速力竟達到了二十六點五節,但是在公開的時候,日本海軍將其速度隱瞞為二十三節,當時大概沒有人會相信這麼大一艘戰艦竟能達到二十六點五節吧.(可要記得長門號竣工時是1920年代).當時各國的戰艦,德國,英國,美國,甚至是日本既有的戰艦,主砲都是三十六厘米口徑,而速力都是二十五節以下,而長門號就是當時世界最大,最強的戰艦,是日本海軍的精神象徵,國民崇拜的圖騰.相對於後來世界最大的大和號,長門號雖然根本比不上,但卻為國民所熟知,因為大和號在建造甚至下水都是在極機密的情況下進行的,一般的國民根本不知道,反之,戰艦長門號深為國民所崇拜,擁有著守護國家的精神象徵. 深為國民所信賴,"長門號是世界最強的戰艦!"
長門號的造型和其他的日本戰艦有所不同.她的艦橋是多重檣式,和以往的三角檣式比起來更顯得雄偉,本艦的砲塔佈置十分典型,八門四十厘米主砲收裝在四個連裝砲塔中,以前二後二的方式,兩個兩個疊起來佈置在艦首和艦尾,前後火力平衡.兩個煙囪佈置在艦身中段,但是由於第一煙囪太過接近艦橋,以致在高速行駛時,煙囪和艦橋之間造成真空現象,如此一來,由第一煙囪冒出來的黑煙就會流到艦橋裡面去,這造成艦橋內部的大困擾,長官還是幕僚都被嗆人的黑煙所環繞.
要如何解決排煙的問題呢?起先在第一煙囪的排煙口上加裝了一個黑色的"帽子",這個結構"Funnel.cap"即是煙囪帽之意,是一個半圓形的罩子,能將黑煙往後排去,但是如此還是不能解決問題,所以在大正十三年時將第一煙囪"彎曲"了."彎曲"後的第一煙囪顯得十分肥腫,日本後來的重巡洋艦如妙高號,高雄號的煙囪雖然都是彎曲向後的,但是沒有人會反對那看起來十分精悍,給人一種很帥的感覺,但是長門號的彎曲煙囪卻極其難看,有如一隻肥腫的毛蟲,在當時造成了極大的震撼,但是時間一久,大家也都看習慣了.在長門號的第一煙囪被扳彎了後,小學生美術課時畫軍艦都會畫上這樣的彎灣的煙囪.
長門號在昭和九年四月開始了她的近兩年的近代化改裝,一直到昭和十一年才完成.在近代化改裝中,長門號的那支彎曲的煙囪終於被取消了,而將第二煙囪加粗來因應.此外,艦身在全長和全幅方面都有增加,加裝了高角砲,對空機槍等加強了防空能力.日本的舊型戰艦在建造的時候都尚未考慮到艦射水上機的問題,因為時間太早了.長門號在近代化改裝時增設了水上機彈射器及甲板.我們可以看到金剛級的水上機彈射器是加裝在第三和第四砲塔之間,這樣一來勢必對第三砲塔的射擊多少有點影響,因為是巡洋戰艦,所以金剛級的艦上空間可以說是較多的,相較之下,在相同長度之內,要裝用六個砲塔的扶桑型戰艦就沒有地方佈置水上機彈射系統了,所以像扶桑號就只能架設在第三砲塔之上,這對不管是砲塔還是飛機都有極大的不便.後來的伊勢號,日向號雖然將彈射器加裝到船尾,但是艦尾空間有限,又會影響到第五,第六砲塔的作用.而長門號由於只裝用了四個連裝砲塔,所以就將彈射器將裝在後部艦橋和第三砲塔之間,就沒有以上的問題了.結果,長門號成為了一艘四萬噸級的大戰艦.
在太平洋戰爭之初,長門號作為聯合艦隊的旗艦,也是山本五十六大將的座艦,停泊在江田島附近柱島泊地,直到昭和十七年二月十二日才將旗艦的寶座讓給了大和號.中途島大海戰中,長門號是屬於山本長官親領的主力部隊之一,在遭受大敗北了之後,和姊妹艦陸奧號一起被編入了第二戰隊,在同年八月進入了土魯克島,參加所羅門一帶海域的作戰.然號直到昭和十九年六月的馬里亞那海戰,和十月的雷伊泰海戰,長門號才和大和號,武藏號一起被編到第二艦隊第一戰隊中,司令官正是栗田健男中將,並在雷伊泰海戰中參加了對美軍空母群的砲擊.
世界最大的大和號和武藏號在建造的時候都是在極機密的情況下進行的,國民根本就不知道有這兩艘超級戰艦,但是,相反的,長門號是日本海軍的象徵,具有相當的名氣.但是,這三艘巨艦都參加了日本海軍最後的大作戰,雷伊泰海戰.在戰爭之中大部分的時間,這三艘大戰艦大多停泊在大後方,畢竟已經到了航空機的時代,巨艦大砲主義已經隨著當年一句"Tora ! Tora! Tora! "(虎!虎!虎!)而消逝在歷史之中.長門號和大和號,這兩艘以強大火力自傲的大戰艦第一次發砲就是在以成敗勢的雷伊泰大海戰,真是令人唏噓不已.
長門號後來回到橫須賀港,在昭和二十年七月十八日遭受到美軍艦載機的猛攻,以中破的狀態來迎接終戰.長門號的命運真是日本海軍眾艦中最曲折離迷的,起造時是滿懷希望的八八艦隊首艦,後來八八艦隊被終止,而長門號和陸奧號也就成了八八艦隊唯一的完成艦.到了太平洋戰爭的時候,身為巨艦大砲的一員,只能退居二線,眼看著僚艦一一被擊沉,而自己卻只能苟且偷生,於是,長門號成了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之後唯一殘留的戰艦.但是,更悲慘的命運正在等著他,昭和二十一年七月一日,長門號成為了美軍在比基尼環礁原爆實驗的一艦,生而為戰艦,卻要跟原子彈這種惡魔般的兵器搏鬥,真是悲壯.長門號在七月二十五日的第二次試爆後整整五日才沉入海裡,老兵不禁流淚說到"一定是戰士們的英靈在海底支撐著長門........".同為原爆艦的有美軍的薩拉托加號空母,日本輕巡洋艦酒勾號(對不起,勾字應該寫成中間一個匕),和德國的巡洋艦猶金親王號.
?t=1293702098
陸奧號
建造所 橫須賀海軍工廠
排水量 32720噸
全長 225.8m
全幅 28.96m
速力 26.5節
航續力 16節/時5500浬
兵裝 40cm45倍徑主砲8門
14cm副砲20門
8cm高角砲4門
53cm魚雷發射管8門
近代化改裝後
排水量 39130噸
全長 224.94m
全幅 34.6m
航續力 16節/時10600浬
速力 25節
兵裝 40cm45倍徑主砲8門
14cm副砲18門
12.7cm高角砲八門
25mm機槍20挺
水偵3機
射出機一基
艦名由來:因為是戰艦,所以依古國名來命名.所謂的陸奧是指陸奧國.就是現在的福島,宮城,岩手,青森四縣所涵蓋的地域.以源平時代的奧洲藤原三代,江戶時代的伊達氏,南部籓聞名
戰艦陸奧號的竣工大約是在長門號完成的一年後,但是真是生不逢時,剛剛好就愈到華盛頓海軍裁軍會議.這是由英國提出的裁軍計劃,當時各國都在彼此競爭海軍的實力,像日本的八八艦隊計劃,而美國更是打算建造更多的主力艦,如此下去只會造成惡性循環,並很有可能進一步引發衝突,造成難以收拾的大戰.所以在華盛頓海軍軍縮會議中就限制了日美英三國的主力艦保有量,於是,在日本的許多舊型戰艦或新建造的八八艦隊艦就因此遭到悲哀的命運,前者如戰艦香取號,鹿島號,薩摩號,安藝號,攝津號,巡洋戰艦生駒號,伊吹號,鞍馬號等,都遭到解體的處分,而後者如新造的戰艦加賀號,被改成航空母艦,未完成的土佐號,被拿來當做標的艦,而長門級的二號艦,陸奧號,也差一點成了廢艦.
軍縮的問題-陸奧號,本來是在美國提出的廢艦表中,但是問題在此,軍縮會議從大正十年十一月一直開到第二年的二月六日才落幕,而陸奧號的竣工日期卻是在開會之前幾天的十月二十四日,所以日本方面的回答是"本艦為一艘完成艦",但是英美仍不承認,決議要廢止這艘四十厘米主砲戰艦.為此,還真是傷透了日本交涉人員的腦筋,但是,說實在的,陸奧號是一艘剛剛完工的戰艦,怎麼忍心將之廢棄呢?所以,海軍大臣加藤友三郎全權代表下定了決心要讓陸奧號戰艦能起死回生,因為如果陸奧號被取消了,那麼日本就只擁有四十厘米主砲戰艦一艘長門號了,也有傳聞說是因為陸奧號的名字"Mu-Tsu"相當於日本發音的"睦"字,而那正是當今大正天皇陛下的名字-睦仁的第一個字,當然啦,當作是一則笑話吧.結果,和英美雙方多次妥協的結果是,將同種的英美戰艦加以復活,而日方也只好答應.結局是,日本保住了陸奧號,而英國原本被刪除的四十厘米主砲戰艦納爾遜號及美國的同級戰艦科羅拉多號,西維吉尼亞號則將付諸建造.
如此辛苦才保住一條命的戰艦陸奧號,和長門號一樣,在昭和九年到十一年之間進行了近代化的大改造,防空兵裝的強化,長寬的增加,加裝了水上機彈射裝置,還有將那被彎曲了的第一煙囪撤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座較粗的煙囪.陸奧號和長門號是日本海軍的象徵,深受國民的喜愛和信任,他們是當代最大最強的戰艦,給予了國民伊種日本絕對不會遭受他國的攻擊的信念及安全感.對於長門號,陸奧號更是受人歡迎,有"國民最愛的戰艦"的稱號,大概那可愛的艦名也是原因之一吧.
在太平洋戰爭開戰時,和僚艦長門號一起隸屬於高須四郎中將領導的第一艦隊第一戰隊麾下,屬於山本五十六大將親率的聯合艦隊主力部隊而停留在泊地柱島.陸奧號的初次出陣就是昭和十七年五月底的中途島海戰,和其他幾艘戰艦一起編為山本長官親領的主力部隊,埋伏在南雲機動部隊的後方,但是卻沒有機會和敵方交戰.在歸回內地之後的兩個月-七月,隨著超級戰艦武藏號的完成,陸奧號也重歸前線,和僚艦長門號一起編入第二戰隊,擔任所羅門群島方面的支援部隊,進駐聯合艦隊在太平洋上的最大泊地-土魯克.然後,昭和十八年一月,回到橫須賀港整修,並回到柱島泊地訓練.
悲劇發生了,昭和十八年六月八日午後十二時十分時,繫留於柱島的陸奧號的第三砲塔附近突然冒起白煙,接著一聲轟天巨響,彈藥庫大爆炸,陸奧號的巨體沉入大海.此時艦上共有一千四百七十名的乘員,其中只有三百五十三名生還.為了調查這次的爆炸事件,成立了查問委員會,但是陸奧號的大爆炸至今仍是個謎.從一誕生就遭逢坎坷命運的陸奧號,連臨終都是如此的悲命,陸奧號的一生真是充滿了不幸,但是相對於一直存活到戰後,還被拉去當作原爆試驗艦的兄長長門號,真不知道哪一種命運是比較可憐,如果能夠選擇,即使要沉沒在大海中,陸奧號也一定是想在最前線和美軍艦隊決一死戰,英勇的為祖國戰死吧.
?t=1293702098
山城號
建造所 橫須賀海軍工廠
排水量 29330噸
全長 205.13m
全幅 28.65m
速力 22.5節(第二次改裝後24.7節)
航續力 14節/時8000浬
兵裝 36cm45倍徑主砲十二門
15cm副砲16門
8cm高角砲4門
53cm魚雷發射管
近代化改裝
排水量 34500噸
全長 212.75m
全幅 33.08m
航續力 16節/時10,000浬
速力 24.5節
兵裝 36cm45倍徑主砲十二門
15cm副砲14門
12.7cm高角砲八門
25mm機槍16挺
水偵3機
射出機一基
艦名由來:因為是戰艦,所以依古國名來命名.自從奈良,平安時代以來就稱今日的京都府南部為山城.是大和,山城 ,河內,和泉,攝津所謂五近畿之一
超弩級戰艦扶桑號的姊妹艦山城號,是明治四十四年(1911)年度計劃中的一艘戰艦,而且是大正時代開工的七艘戰艦山城,伊勢,日向,長門,陸奧,大和,武藏中的第一艘.(關於超弩級戰艦的資料請參見扶桑篇).
山城號擁有一個十分雄偉的外表,裝備了三十六厘米連裝砲塔六個共十二門,其六個連裝主砲塔都裝在船身的中線,艦橋前面佈置兩個砲塔,採取疊在一起的一般方式,第三砲塔佈置再欠橋後第一煙囪及第二煙囪之中,砲口向後(後來廢止第一煙囪),第四砲塔佈置在第二煙囪和後部艦橋之間,砲口向後.第五和第六砲塔則佈置在後部艦橋之後,也採用疊式佈置法.但這種佈置法有一個極大的缺點,那就是如果全砲門一齊發射,那整艘戰艦將被發射十二枚砲彈所造成的爆風所襲擊,而這對艦橋內的指揮裝置將會有很大的損害.
在建造之後,山城號陸續進行了裝甲板的強化,射擊方位盤的裝置,以及對空兵裝的增設.昭和五年(1930)十二月,山城號展開了真正的現代化大改造,為期四年多,到昭和十年(1935)三月才改裝完成.其他的日本戰艦多是歷經兩次的改裝工事,而本艦則是一次就跨入了現代化的水準.
為什麼山城號的改裝花了將近五年的時間呢?時為著名的世界經濟大恐慌時期,使得國內不景氣,財政也不得不緊縮,軍備的建造自然大受影響,何況是戰艦的改裝工事.而且加上戰亂的影響,滿洲事變(918),上海事變,都需要花費龐大的軍費,所以,山城號的改裝工事竟然花了近五年.
大改裝的要目是,速力的增加,一艘只有十四節速度的戰艦是沒辦法趕上時代的,為了增加速度,艦體延長了約十公尺,並且換裝了新的機關部和燃燒罐,並增加了主砲,副砲的最大仰角,防禦裝甲的增加,加裝了水上機的彈射器.本艦的水上飛機彈射器,並不像姊妹艦扶桑號一樣架設在第三砲塔之上,因為延長了艦體,所以可以佈置在艦尾.此外,本艦的第三砲塔並不像扶桑號一樣改成砲口朝前.本艦由於改造工事的進行和姊妹艦扶桑號沒有同期,所以艦橋的構造有所不同,大致來講,兩艦的艦橋都十分高聳,這是日本戰艦的一大特色,但是山城號的"頭"看起來比較大罷了.在這個改造工事完成後,山城號變成一艘排水量為三萬四千五百噸的大戰艦,速度也由十四節增加到了二十四點五節.當改造工程完畢後,山城號編入連合艦隊,成為連合艦隊的旗艦,掛上了高橋三吉司令長官的將旗.
但是到了太平洋戰爭的時代,這種超弩級戰艦都成為了時代的廢物,沒有辦法進入第一線作戰.在太平洋戰爭初期,本艦和姊妹艦扶桑號一起,出動護援南雲中將的珍珠港攻擊部隊.然後參加了中途島大海戰,編入了山本五十六大將的主力艦隊之中.在中途島大慘敗後,停泊在千葉縣木津更沖,當作戰機的襲擊練習的目標艦,和砲術練習生的訓練艦.曾經風光一時的超弩級戰艦在飛行機至上的時代也只能擔任目標艦的任務.
隨著戰勢的惡化,山城號在昭和十九年(1944)九月和姊妹艦扶桑號一起編入了第二戰隊,擔任西村艦隊(第一游擊部隊第三部隊.司令官西村祥治中將)的旗艦,參加了驚天動地的雷伊泰海戰.
十月二十五日,本艦正由蘇祿海北上,殺入雷伊泰灣,但卻在蘇利哥海峽遭受美軍埋伏的魚雷艇的集中攻擊,在左舷遭到魚雷命中之後,又身受三枚魚雷及艦砲的轟擊,陷入操舵不能的困境.在全員離艦之後,在僚艦扶桑號被擊沉之後沉入大海
?t=1293702098
比叡號
建造所 橫須賀海軍工廠
排水量 26330噸
全長 214.58m
全幅 28.04m
速力 27.5節
航續力 14節/時8000浬
兵裝 36cm45倍徑主砲八門
15cm副砲16門
7.6cm砲12門
53cm魚雷發射管八門
近代化改裝
排水量 32350噸
全長 221.78m
全幅 31.97m
航續力 18節/時1,0000浬
速力 29.7節
兵裝 36cm45倍徑主砲八門
15cm副砲14門
12.7cm高角砲八門
25mm機槍20挺
水偵3機
射出機一基
艦名由來:由於本來是巡洋戰艦,所以用山名命名.所謂的比叡山是分布在京都到滋賀之間山地的最高峰.自古就以比叡山延歷寺著名,延歷寺是守護國家和宮城的聖地,是天台宗的總本山.
比叡號是金剛級的第二號艦.金剛號是最後的英製軍艦,而比叡號是第一艘國產36厘米砲巡洋戰艦,是日本的造艦技術脫離模仿西方路線獨立成長的里程碑.但是,在尚未能完全成長獨立之前,性能及要目仍是參考英製艦金剛號.只有在外觀上於煙囪處和金剛號有所差別.
當倫敦軍縮會議締結後,比叡號在昭和六年由巡洋戰艦改造成練習戰艦,解除了一部份的武裝,這使得排水量只剩19500噸,而速度則變成了18節的超低速.但是或許是因禍得福吧,在拆除了一個主砲塔及一些武裝後,艦內空間變得十分寬廣,這使得比叡號有幸能成為觀艦式或大演習中的天皇御召艦.
但是在滿洲事變後,日美關係日漸惡化,日本海軍一方面等待倫敦條約的期限,一方面也秘密的進行改造工程,昭和十一年(1936)十一月二十六日,吳海軍工廠開始再度武裝比叡號.在經過了三年又數個月的工程後,直到昭和十五年(1940)一月末才完工.此時甦醒的比叡號是一艘排水量32350噸,在同型艦中最大的一艘戰艦.本艦的艦橋和其他姊妹艦差別很大,很具有日本艦的風格.
起工時是巡洋戰艦,竣工時是練習戰艦,最後又搖身一變成為堂堂的戰艦,比叡號是一艘經歷數次變遷的軍艦.從它的演變史我們可以看到軍艦技術的變遷以及軍縮條約的影響.而它後來又成為太平洋戰爭中的第一號沉沒戰艦,真是充滿了傳奇性.
在戰爭初期,比叡號擔任由南雲忠一中將所領導的機動部隊中第三戰隊的旗艦而參加了珍珠港的攻擊任務.接著又參加了臘包爾的攻略以及印度洋方面的機動作戰.在中途島喪失了航空母艦後,比叡號被派去阿留申群島支援.然後在昭和十七年八月進入所羅門海域.參加了第二次所羅門海戰以及南太平洋海戰.
昭和十七年(1942)十一月十二日,比叡號在砲擊瓜達卡那爾島機場的作戰中,和美澳聯合部隊展開了第三次所羅門海戰.比叡號受到猛烈的炮火攻擊,發生大火,陷入了操舵不能的困境.第二天,在沙弗島附近四點六海浬處遭受敵機的雷擊,大破,自沉.是日本海軍第一艘喪失的戰艦.在第三次所羅門海戰中日方喪失了比叡號及霧島號,而美軍則喪失了巡洋艦亞特蘭大號,朱諾號及五艘驅逐艦,是所羅門海域中最激烈的遭遇戰.
?t=1293702098
扶桑號
建造所 吳海軍工廠
排水量 29330噸(第一次改裝後32330噸)
全長 205.13m
全幅 28.65m
速力 22.5節(第二次改裝後24.7節)
航續力 14節/時8000浬
兵裝 36cm45倍徑主砲十二門
15cm副砲16門
8cm高角砲4門
53cm魚雷發射管
近代化改裝
排水量 34700噸
全長 212.75m
全幅 33.08m
航續力 16節/時11800浬
速力 24.7節
兵裝 36cm45倍徑主砲十二門
15cm副砲14門
12.7cm高角砲八門
25mm機槍16挺
水偵3機
射出機一基
艦名由來:因為是戰艦,所以依古國名來命名.所謂的扶桑是以前中國對日本的稱呼,現在則被用來作為日本的美稱.本來的意義是,位於東方日出之國的神木
扶桑號是日本海軍最初建造的"超弩級"戰艦的第一號.所謂的弩級艦是指英國的無畏級戰艦,它的火力大大的超越了當時的水準,當時一般的戰艦大多配備30公分砲四門,而無畏級戰列艦則破天荒的裝用了十門30公分主砲,分別裝在五個連裝砲塔之上,依前一後二左右各一排列.為什麼要叫"弩級"呢?因為"無畏"的英文是"Dread nought",那麼以日式英文來唸就是"Do le do- no to"而取其第一個字而叫它"Do"級艦,如果用漢字來發音的話則可以用"弩"這個字,因為它也發"Do"的音.戰列艦的發展也就由弩級艦作為一個里程碑. 扶桑號是日本海軍最早建造的超弩級戰艦第一形式的第一艦.在同時和民間造船廠一起建造巡洋戰艦時,海軍工廠開始著手建造這艘新造的大戰艦.
扶桑號在竣工時,不管是排水量,兵裝,艦型都是世界最大,最強的戰列艦,連乘員也比巡洋戰艦"金剛"級多出約一百人,擁有一千三百五十一名的乘員.本艦裝用了三十六厘米砲共十二門,分別裝置在六個主砲塔之中.
其六個連裝主砲塔都裝在船身的中線,艦橋前面佈置兩個砲塔,採取疊在一起的一般方式,第三砲塔佈置在艦橋後第一煙囪及第二煙囪之中,砲口向後(後來廢止第一煙囪,第三砲塔改成向前),第四砲塔佈置在第二煙囪和後部艦橋之間,砲口向後.第五和第六砲塔則佈置在後部艦橋之後,也採用疊式佈置法.因為主砲數目高達十二門,所以扶桑號從外觀看起來就十分雄偉,各位可以想像六個連裝主砲如果全部面朝左舷或右舷,再加上一邊八門的十五厘米副砲,那將會是多麼壯觀.
和日本海軍的大型艦艇一樣,扶桑號也歷經數次的大改裝.首先是在大正十四年時,將艦橋由三腳檣改建成樓檣式,日本戰艦的特色之一就是都擁有雄偉高大的艦橋,本艦也不例外.之後在昭和五年(1930)四月開始了為期三年的大改裝.主要是防禦裝甲的加強,而主 輪機的燃燒罐數也由就是的二十四個趕換成艦本式(艦政本部式)的重油專燒罐六個,所以廢止了以前緊貼著第一艦橋的第一煙囪.以前是三腳式的艦橋,所以第一煙囪對低矮的艦橋主體建築不會有什麼影響,但是後來改建成樓檣式之後就不行了.樓強勢的建築霧由昔日只不過必第二砲塔高不了多少的艦橋主體沿著三腳檣向上延伸,如此一來"爬"道地一煙囪附近的艦橋就發生了一個問題-排煙口排出的濃煙往往會滲到艦橋裡,讓艦橋頓時陷入一片烏煙瘴氣中.所以廢止了第一煙囪.整個外觀在改裝後看起來就像另一艘船一樣.
此外,主砲的最大仰角也由三十度增加到了四十三度.而且,第三砲塔被重新裝置,砲口轉向前方.根據東方人的心理觀念來說,對稱就是美,而且第三砲塔的轉向能使前後火力達成平衡,所以扶桑號就成為了一艘擁有向前及向後主砲塔各六個的一艘戰艦.然後,在第三砲塔之上架設了水上飛機用的彈射器,本艦在建造當初還沒有佈置水上飛機的發射場所,但隨著時間的演進,只好 加裝彈射器,但是本艦是一艘滿載武裝的大戰艦,而且主砲數高達六個,不像金剛型或者是長門型只有四個,所以中線上根本就沒有地方放置彈射器,所以就只好架設在第三砲塔之上了.但各位並不要以為只有本艦是如此的愚笨,英國的尼爾松號,美國的亞利桑那號戰艦也都曾將彈射器架設在砲塔之上.
之後,昭和九年開始了第二次改裝,為期一年多,主要是艦尾的延長工事,延長了大約八公尺左右.這時,扶桑號已成了一艘超過三萬四千噸的大型戰艦.但是,隨著歷史的演變,超弩級戰艦也將走入歷史.而本艦的性能在太平洋戰爭開戰時已經過於舊式化,哀哉!當年英姿挺發,號稱日本海軍第一艘超弩級戰艦的扶桑號,在太平洋戰爭中竟成了一艘性能上的"二級戰艦".真是歲月不饒人.
在日美開戰後,扶桑號的第一次出擊是中途島大海戰,配屬第二戰隊.當時隸屬於山本五十六大將親領的主力部隊中,和大和,長門,陸奧,伊勢,日向,山城並列洋上,埋伏在南雲中將的機動部隊之後.在中途島慘敗後,本艦就退居二線.扶桑號的速度最快不過25節,可以說是超慢速,如果替航空母艦群護航的話將會拖累整個艦隊的行動.而且,眾所皆知的,自從淵田美津雄在珍珠港上空發出"Tora,Tora,Tora!"(虎!虎!虎!)的電報之後,海戰的時代就由巨艦大砲(日本人慣用的語法是大艦巨砲)主義進入了航空機至上的時代,像扶桑號這種落在時代之後的戰艦,既沒有長門號的火力,也沒有金剛號的高速,所以就成了時代的廢物.
所以,堂堂的一艘超弩級戰艦降格成瀨戶內海的海軍兵學校的少尉候補生練習艦,就這樣停泊在瀨戶內海之中.
但是,太平洋戰爭的戰局持續的惡化,所以二線級的戰艦也奉命進入戰場,在增加了新的電探(雷達的舊日式語法)及增設了一定數量的防空機槍之後,於昭和十九年(1944)二月進入了聯合艦隊在太平洋的泊地-土魯克島,成為聯合艦隊的附屬艦.不管是練習艦還是什麼,已經沒有可以運用的新銳艦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接下來參加了真正的實戰,馬利亞那海戰.並於昭和十九年(1944)十月二十二日,和僚艦山城號被編入第二艦隊第二戰隊第三夜戰部隊,隸屬於西村祥治將軍的麾下,衝入了雷伊泰大海戰之中.十月二十五日,衝入了蘇利哥海峽,但在那裡等著扶桑號的,是美國海軍的六隻戰艦,和四隻重巡洋艦,扶桑號就這麼沉了.
?t=1293703062
金剛號
建造所 英國維克斯公司
排水量 26330噸
全長 214.58m
全幅 28.04m
速力 27.5節
航續力 14節/時8000浬
兵裝 36cm45倍徑主砲八門
15cm副砲16門
7.6cm高角砲4門
53cm魚雷發射管八門
近代化改裝
排水量 31720噸
全長 219.34m
全幅 31.04m
航續力 18節/時9800浬
速力 30節
兵裝 36cm45倍徑主砲八門
15cm副砲14門
12.7cm高角砲八門
25mm機槍20挺
水偵3機
射出機一基
艦名由來:原來是巡洋戰艦,所以依山名取.金剛山,是大阪及奈良境內的金剛山地的最高峰1125米高.其上有著名武將楠木正成的千早城和赤阪城的遺址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日本海軍所擁有的十二艘戰艦中,金剛號是最老的一艘.而且是最後一艘由英國建造的軍艦.
和比叡,榛名,霧島一樣,金剛號完成時是一艘巡洋戰艦,以上四艘稱為金剛級.其實是模仿英國海軍獅級巡洋戰艦的設計,是日本最先裝備36厘米的大口徑主砲的巡洋戰艦.英國的獅級巡洋戰艦的口徑是34公厘砲,而金剛號的36公厘砲則是當時世界最大的口徑.又,主砲塔的配置也是不一樣,金剛號擁有八門主砲,四門向前,四門向後,而英國方面也判定如此的配置的效果較大,所以在獅級巡洋戰艦的四號艦老虎號之後,都修改為金剛號的砲塔配置.金剛號可說是所謂巨艦大砲時代的第一艘日本軍艦.
八門36厘米主砲分別裝在四個連裝砲塔中,採取一般所謂前二後二的配置.前兩個砲塔裝在艦橋的前方,而後面的兩個砲塔則分的比較遠的裝在後部艦橋後,所以後來加裝水上飛機彈射器時就將飛行甲板佈置在後面兩個砲塔之間,這是金剛級的一大特色.
第一次改裝是在昭和四年九月於橫須賀海軍工廠進行的,並在花費兩年時間後於昭和六年九月完成.改裝的要目是換上新的機關部,並裝上戰艦級的防禦裝甲,並將原本三條的煙囪減少成兩條,而且將艦橋從桅干式改成樓房式,而排水量則接近三萬噸,變成了一艘堂堂的戰艦,此時的金剛號是一艘能高速航行的新銳戰艦.好像是在等金剛號一樣的,海軍在昭和六年五月三十日宣佈廢止巡洋戰艦的艦種,將其歸到戰艦門下.
金剛號在昭和十二年又做了一次大改造,增加了近兩千噸,艦橋的造型也有所改變.金剛號的戰歷十分豐富,大正五年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然後又參加了對西伯利亞的出兵,在太平洋戰爭爆發時和榛名號同屬第一艦隊第三戰隊第二小隊支援馬來半島的登陸,後來又參加了印度洋的任務而被編入機動部隊.然後金剛號又參加了中途島海戰,並和僚艦榛名號一起砲轟瓜達卡那爾島的美軍機場.後來又連續的參加了馬里亞那海戰及雷伊泰海戰,並在雷伊泰海戰中與大和號一起擊沉了美軍航空母艦甘比亞灣號及三艘驅逐艦.
金剛號在昭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由南洋回到內地的途中遭到美軍潛艦海獅號的攻擊,身重四枚魚雷而沉沒於台灣海峽.第三戰隊司令官鈴木義尾中將也跟著金剛號沉到海底.是日本海軍中唯一被潛艦擊沉的戰艦.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