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2-1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699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597
- 相冊
- 1
- 日誌
- 8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狀態︰
離線
|
楊伯丑是馮翊武鄉人,好讀《易經》,隱居在華山。隋文帝開皇初年,文帝四處訪察隱居的賢人,聽說楊伯丑有道,就把他請到京城。
楊伯丑見到王公大臣從不行禮,他認為人無貴賤之分,所以對誰都是一樣,人們覺得他高深莫測。皇上賜給他的衣服,到了金殿外面的百官議事廳裡,就脫下扔掉了。他經常披散著頭髮,在街市上瘋瘋癲癲逛的逛,滿身污垢,從不淋浴。他在市肆擺了個卦攤,他的卦沒有不靈驗的。有人丟了馬,來找伯丑算卦,伯丑剛被太子召見,在路上看見了丟馬的人,立刻給他起卦,說:「你要在西街東牆南邊的第三家店舖裡,給我買魚吃。」丟馬的人依其言去了那店裡,果然有人牽著他丟的馬進了店,被當場抓住。
何妥曾和他談論《易經》,他聽了之後笑道:「怎麼能用鄭玄和王弼的那一套說法呢?」於是就用自己的獨到見解辨答《易經》中的疑難,談得十分玄妙深刻,與過去的大不相同。當時的人認為伯丑領悟到了道家神奧玄妙的真諦,就問他在哪裡學的,楊伯丑說:「我在太華山下的金天洞中蒙受伏羲皇帝教我《易經》,還有大道『玄同』,這些深奧的道理,怎能與你們這些世俗的學者們常談,你們也不可能理解神仙的旨意。」
幾年後,楊伯丑又回到華山,後世的許多代人都曾見過他。
(出《仙傳拾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