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2-1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695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576
- 相冊
- 1
- 日誌
- 8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狀態︰
離線
|
在舞蹈上則主要講求腳步的動作,特別是有許多高抬腳並向後踢以及跳躍屈膝等,這些舞步特質足可證明是屬男性舞蹈。這種歌曲可長可短,視領舞者的意識而定,有訓練年輕進階者的功能。也因為如此,撒固兒在參與對外演出,都會將此種舞蹈帶入表演內容裡。
除了男性的舞蹈,女性的舞蹈部分,也同樣保留2首屬於撒固兒的歌舞。這歌舞不限年齡,年長與年輕者均可吟唱與舞跳。歌曲的特性是節奏不快,動作簡單,主要以身體的驅動來引導腳步與手部的動作,沒有高抬腳舞步,手的舞動不超過腰際,類似半彎腰的方式舞跳。這樣的動作依據族人的解釋是傳統的撒奇萊雅族婦女特別含蓄,不像阿美族女性如此奔放,故在歌曲舞蹈上沒有阿美族歌舞的「誇張性」。
這2首歌曲經常在豐年祭時,由年長的女性擔任吟唱與舞跳,從歌曲的命名來看,早期屬於一般生活上的舞蹈歌曲,尤其是在農耕活動當中作為勞動上調解體力之用。與男性的malikuda舞蹈相同,在豐年祭進行時,是不用現在音響配樂吟唱,而是由領唱者配合木鼓的敲擊,帶領族人進行舞跳。
撒奇萊雅族的傳統舞蹈與祭儀關係密切,以撒奇萊雅族的豐年祭為例說明如下:『撒奇萊雅族稱豐年祭為malalikid,通常在小米收成後舉行。在小米收割以前,先砍下臺灣山棕(balidas)的葉子,編織起來,而後綁在小米穗上。這時候全家人都要聚在一起,到戶外喝酒、吃糯米飯,然後去砍balidas(其嫩莖可以食用,是一道很美味的野菜),準備慶祝豐收。慶豐收儀式完畢後,每一家都要準備tunuz共3塊以及酒、檳榔,放在家門口,以便迎接mapalaway的到來。mapalaway去到每個家戶裡,同時會將tunuz等食物與家中有親友剛去世的人家享用,撒奇萊雅族稱這種儀式為padongi’,奉祀對象為Dongi’,其祈求帶給家中平安並慰藉活著親人的心情。』(陳俊男,2007)。
文出:臺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