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71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品茶討論] 茶之源 [複製連結]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顧問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SOGO綜合圖區之星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綜圖精英分享家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性感誘惑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激情性愛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西洋辣妹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1-13 11:24:0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茶的源頭在哪裡?

中國歷史傳統上說的茶,是指山茶科屬的茶樹生長的芽葉為標的物。茶樹由野生進到人工栽培。茶的利用由藥用、食用發展到飲用。陸羽雲: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神農時代的“飲”主要是藥飲),神農氏是新石器時代的人物(族群代表)。

這是發現茶、利用茶的歷史時代之源,距今有五千年歷史。通常

而論,茶文化是茶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總和,那茶的物質文化之源在哪裡?顯而易見,首先得有茶樹,才有採茶、製茶、飲茶,乃至才有茶文化的一切。反過來說,假如地球上不生長茶樹,就沒有茶文化的概念。所以說原始古茶樹是茶的物質文化的源頭。

人類飲茶生活,有內涵有外延,有自然面有社會面。飲茶延伸於

社會功能,有賴於茶的內涵自然功能為基礎。眾所周知,古人最早利用茶葉是作藥物,消炎解毒。唐代陸羽雲:“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體感不舒時“聊四五啜,與醒醐,甘露抗衡也”,如同飲用佛教高貴的精神藥物一般舒服。人們長期體驗飲茶有提神醒腦、助消化、解渴生津等功效。故長久而不衰,積澱種種文化現象,如醫藥文化、飲食文化、養生文化,以及以茶為中心的禮儀文化、聯誼文化、宗教文化、俗文化、雅文化等。追根到底,茶是利於人們身心健康的平安飲料,習俗傳承,是為茶的精神文化之源。





茶的原始語音與最早字名:

在史前無文字時代,靠語言傳承歷史。相傳神農氏尋找治病藥物

而中毒,又吃了一種無名的植物而解除毒性,便要人們查找那種無名植物的枝葉,收集起來。口耳相傳便將那種無名植物叫作cha(查音)。從此就成為“茶”的名稱,是為“茶”的語音起源。

後來進入有文字時代,須有個茶音的字來表名。古時字少,往往

一字多物。由於古人是生嚼茶葉吞服治病,原始野生茶葉性寒味苦,就假借苦菜的“荼”字來代表“茶”,故漢文化的“荼”是“茶”字的最早字形之一。

古時專義茶字寫法未創造出來以前;各地多假借“查”的諧音字,近音字代表“茶”字,以致代表“茶”字很多而不統一,匯集起來有20多個。隨著文化交流,逐步合併集中,到唐代陸羽著【茶經】時簡為五個,即“茶、檟、蔎、茗、荈”。到現在定型為“茶”與“茗”兩個基礎語音的專義茶字。




茶、茗二字出處及衍變:

“茶”字是假借“荼”字形,減去一橫,約定俗成而來。“茶”字最早出見『詩經』。但茶是木本植物,歸為從草部首,不合規範。按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公元100年):“凡木之屬皆從木”。故“檟”、苦荼”。以“檟”定茶字。但“檟”原義是楸樹,一字二物易混。至三國時將荼字加木旁成“ 木茶”字,表示茶非草本植物。但“ 木茶”字聲母仍是途tu音,改讀茶音仍易混。進入南北朝時期,茶事活動和茶的商業帳目增多,沒有專義茶字容易發生差錯。至梁代以下,民間就把“荼”字減去一劃,從此成為專義的茶字,定型延用下來,至今有1,400年歷史。

“茗”字是由“名”加草頭為物名而來(一說由葭明的明字衍化

而來)。最早出見【夏書、禹貢】“三邦,底貢厥名”一語的“名”字。據清代學者陶澍(湖南人,嘉慶進士)考證並作【試安化茶】詩說:我聞虞夏時,三邦列荊境,嗜之逾珍鼎,貢厥名即茗…..。湖南王威廉先生認為禹荊州(今湘、鄂為中心)三個小邦國進貢的“名”即“茗”是指茶作貢品。

“茗”為茶義出現很早,(神農食經)“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悅

志”。(茶經七之事)引用的49條史料中有17條說到“茗”。茗作茶義其字從草不規範,北宋丁度等編【集韻】時收有諧音的“榠”字代表茶,但“榠”字本義是木梨,一字多物易混,來延用下來。

茶與茗是兩個不同語音體係,茗的語音起源從何而來,待考。

現今漢民族在口語和書面文字表達上有逐漸向“查”cha音和茶字方面統一趨勢,而 “名”音茗字,正在逐漸談出,“茗”字現在只剩書面上的茶義。

川雲貴是茶文化的發源地:

中國人發現茶,利用茶的地區,最早在巴蜀和雲貴一帶。但雲貴高原古時地避人稀,茶事記載很少,無從了解,正因為如此,那裡現今還生長著千年古茶樹,最古茶樹齡有2,700年。而古巴蜀地處中原,大江流域,氣候溫和,物產豐富,古茶事記載較多,可資佐證是中國茶文化發源地之一:

1、神農氏又稱炎帝(生於今湖北省北隨州,死葬於茶山之野,今湖南炎陵縣)神農嘗百草發現茶,必然是生長茶樹的地區。

2、商朝時居位在江漢流域的巴人和濮人,是最早早種茶的民族,近人周代,濮人被周歷王戰敗,西遷至雲貴高原。雲南茶葉最早由濮人種植。

3、【禹貢】古荊州時茶葉便作為貢品。

4、載武王伐紂時巴地園有“香茗”,出產茶葉向西周作貢品。

5、歷史地圖載今之四川廣元地區,春秋時出現“苴”(唐音鋤駕切音茶)地方;戰國時在苴地出現“葮明”地名,史載“蜀王別封其弟葮萌於漢中,號苴侯,名其邑曰葭萌 ”。明人考證蜀人謂茶為葭萌,是以茶為地名和人名。

6、秦惠王命司馬錯伐蜀,是在公元316年。清人顧炎武考證“自秦人

取蜀而後始有茗飲之事”。

7、陸羽【茶經,一之源】“巴山陜川有兩人合抱者,伐而掇之。” 茶樹生長到這般粗大須歷千年。從中唐上溯千年,便是春秋戰國時代所生。

以上史料說明今之川雲貴地區是最早生長茶樹,出現飲茶文化的中心地源。

台灣茶是先民由福建省帶來之閩茶品種,早期的製茶技術亦由福建製茶師來台傳授,因此台灣產製包種茶、烏龍茶之技術源自福建。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柯朝氏自福建武夷山引人茶種,種植於燦奐坑(今台北瑞芳地區),相傳為台灣北部植茶之始。

清鹹豐乙卯年(1855年)林鳳池自福建引入青心烏龍茶苗,種植於凍頂山,傳為凍頂茶之起源。

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張氏兄弟由安溪引入純種鐵觀音茶苗,在木柵樟湖山種植成功,相傳為木柵鐵觀音之起源。

茶的種類

按發酵程度可分為:

不發酵茶類:如綠茶。

部份發酵茶類:白茶、黃茶、青茶

全發酵茶類:如紅茶、黑茶。

按類型可分為:

基本茶類:綠茶、青茶、白茶、黃茶、紅茶、黑茶。

再加工茶:花茶、緊壓茶、萃取茶、果味茶、寶健藥品茶。

茶的製作過程

1綠茶:茶菁→殺菁→揉捻→乾燥

2白茶:茶菁→委凋→乾燥。

3青茶:茶菁→曬菁(加溫萎凋)→晾菁→搖青(做青)→酵青→炒青→揉捻→復炒→復揉→烘乾。

4黃茶:茶菁→委凋→揉捻→悶黃→乾燥。

5紅茶:茶菁→萎凋→揉捻→發酵→乾燥。

6黑茶:茶菁→殺菁→揉捻→沃堆→乾燥。

花茶:一般用綠茶、烏龍茶或紅茶和香花拼和窨制,利用茶葉的吸附性,使茶葉吸收花香制成花茶。








茶葉的沖泡方法

綠茶、花茶:3克茶葉加200毫升80℃左右,沖泡3-5分後,即可聞

香.觀色.品味。

烏龍茶:將茶葉放入壺中約1/3滿,用100℃左右沸水沖泡,第一泡沖入開水後輕蕩一下便可倒掉,是為溫潤泡,第二泡正泡,時間為五十秒,從這一泡起便可品到茶的真香與原味,第二泡起毎泡增加十五秒,這樣茶湯的濃度才比較均勻。

紅茶:首先清杯潔具,然後按1克茶泡50-60毫升開水的比例,再用

直充法,後用鳳凰三點頭法沖至備壺。

黃茶、白茶:在沖泡前,可先觀察茶乾,再用直筒無花玻璃杯以70℃

開水沖泡,觀賞茶芽在水杯中上下游動,接著,聞香觀色,通常在沖

泡後10分左右開始嘗味。

黑茶:製造過種屬後發酵茶,一般皆以烹煮方式,待水開後溫冷後飲

用。

茶葉用量,茶多水少則味濃,茶少水多則味淡。

泡茶水溫,水溫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湯亦濃;反之水溫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湯愈淡。

沖泡的時間和次數,水溫高,用茶多,沖泡時間宜短,水溫低,用茶少,沖泡時間宜長,以茶濃度適合飲用者口味為標準。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1-24 13:40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