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256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4982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孔子十分注重「仁」,以為仁在諸德中佔有最高的地位,且為諸德之總綱。 他對仁的解釋因人而異。答顏淵稱「克己復禮為仁」,答樊遲則以「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答仲弓則以「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為仁」。答子張則以「恭、寬、信、敏、惠,恭則不悔,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為仁」。此外尚有「剛、毅、木、訥,近仁」;「仁者不憂」,「仁者樂,仁者壽」;「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巧言令色,鮮矣仁」….等等。我們或能說,所謂仁,便是完成自己,與社會共濟,實行愛人生活。「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樊遲問仁,「子曰,愛人」。
達到仁的方法便是忠恕之道,孔子說:「吾道一以貫之」,曾子答稱:「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是什麼?朱子解釋:「盡己之謂忠」。恕是什麼?朱子解釋:「推己及人之謂恕」。儒教以此忠恕為中心思想,並把人事社會、家庭等種種關係納入「五倫」,「三綱」,「五常」之中。
五倫:(1)父子,「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孝經)。(2)君臣,「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論語)。(3)夫婦,「男女居室,人之大倫」(孟子)。(4)長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5)朋友,「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論語)。
三綱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有了這三綱,才能責任分明,對於五倫起一種領導作用。與五倫同樣重要的即是五常,「仁、義、禮、智、信」。儒教稱這些五倫。五常為「倫常」,有時合三綱一起稱為「綱常」,這是人類生活最重要的道理。除三綱五倫外,儒教十分注重「禮」,「樂」;「立于禮成于樂」(倫語)。關於禮的作用,「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辨訟,非禮不決…….」。「是故聖人作,為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知自別於禽獸」(禮記曲禮上)。論到「樂」,「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音,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聲音之道,與政通也」(禮記樂記)。
儒教的祭祀,主要的有祭天,祭地,祭祖宗等三種。天又稱上帝,昊天,皇天(天是否即上帝,在此不論),為百神之君。天子每年于冬至之日,祭天於南郊之圜丘,除此正祭外,尚有祈上帝賜予穀物豐盛,或求降雨,或獻新谷於明堂。祭地則在夏之日,祭于方澤,於城外北部設一小丘,象徵地的形與性。祭地時,把祭物埋於地中。地的尊稱是地示,大示,後土等,除正祭外,另有種種之祭。
祭祖宗的祖與宗原是一種祭祀的名稱,即「祖有功,宗有德」。最初的祭祀是以功德為標準,而非基於血統。到了周朝末年,祭祖的階級限制被淘汰,慢慢地,祭祖宗亦成為儒教徒必需遵行的一種祭祀了。孔子雲:「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其實,祭祖宗是出於人類的本性,且含有種種民俗思想在內,世界各古老民族中都有祭祖的風俗。孔子很少講鬼神,「子不語怪力亂神」,所以中國自古來的許多鬼神崇拜,不該列入於儒教之內。
現在每年九月二十八日為孔子誕辰紀念日,有祭孔大典,是日也被定為「教師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