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0-3-24
- 最後登錄
- 2022-6-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70514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21223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上圖是天文學家利用歐南天文台(ESO)位在智利的帕拉納觀測站(Paranal Observatory)VISTA望遠鏡(Visible and Infrared Survey Telescope for Astronomy),以紅外波段拍攝的礁湖星雲(Lagoon Nebula,M8)的一小塊區域。這是一個為期五年的VISTA Variables in the Via Lactea (VVV) 巡天計畫的成果之一,VVV計畫的目的在搜尋銀河系中心區域的變動天體(variable objects),並仔細研究這些天體在銀河系中的分布結構。
礁湖星雲位在人馬座方向,距離地球約4000~5000光年,是個恆星誕生區。紅外觀測結果可讓天文學家穿透塵埃的屏蔽,直擊星雲內部的天體。這是因為一般塵粒的大小恰好與可見光的波長差不多,所以會將可見光散射掉,但波長長一點的紅外光就不會受到這種影響。VISTA望遠鏡口徑為4.1米,是目前全世界口徑最大的巡天用望遠鏡,它的訴求就是以近紅外波段來深度但快速地掃視天空。
恆星通常都是從大型分子雲中誕生,分子雲中的氣體和塵埃比較稠密的區域會因自身重力而逐漸向內塌縮,最終便可能形成恆星。這些稠密區域稱為「包克雲球(Bok globule)」,因氣體塵埃密度較高而會遮蔽背景星光,在可見光波段因而呈現黑色,即所謂的「暗星雲」。礁湖星雲中雖有大量包克雲球,不過這個星雲中最著名的暗星雲特徵不是包克雲球,而是讓它呈現「礁湖」形狀的塵埃帶(dust lane)。
星雲中年輕熾熱的恆星發射出強烈紫外光,使周圍雲氣被激發而發光。礁湖星雲中也有許多新生的胎星,周圍仍環繞著氣體向內聚積過程中形成的吸積盤;有些胎星還向兩極方向拋出物質而形成噴流,有些噴流還與與周圍其他雲氣撞擊而形成所謂的赫比格-赫洛天體(Herbig–Haro objects)。這些都顯示礁湖星雲中還不斷有新恆星正在形成。
《 本帖最後由 49太歲 於 2011-1-16 09:52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