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762|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客家先賢孫中山與美國 [複製連結]

SOGO榮譽會員

以領養代替購買 以結紮代替撲殺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學藝經典獎章 手工藝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1-23 12:46:0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客家先賢孫中山與美國


 


     孫中山從1878至1910年共六次到檀香山。在檀接受西方教育。1894年11月24日創立中國資産階級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揭開了中國資産階級革命的序幕。檀島成爲孫中山領導革命的搖籃和策源地。1896年,孫中山首次踏上美國本土,對華僑(含客家)進行反清宣傳,旋又于1904年、1909年、1911年三次到美,聯絡華僑組織洪門(緻公堂),建立同盟會,策動緻公堂加入革命,并促使緻公堂與同盟會實行大聯合,成立洪門籌饷局,爲革命籌款,直到辛亥武昌首義成功,孫中山方于1911年12月25日回國,抵上海。本文提出兩個觀點,即:孫中山領導的革命,是美國革命的繼續;客家與美國的關系,是互動的。




    1878年至1911年,孫中山六次到擅香山,四次到美國本土,共計九年半,在其革命生涯中占有重要地位。怎樣評價客家先賢孫中山在美國的革命活動?客家與美國的關系如何定位?拙文拟就這兩個問題進行探索。不當之處,敬請有關專家學者批評指正。



        一、孫中山是客家人



    關于孫中山的家世問題,客家學奠基人羅香林教授進行了長達10年的研究。從1933年9月起,他曾幾次親赴孫中山故裏調查。又根據美人林百克所著《孫逸仙傳記》一書,孫中山自述家廟在東江公館(Kung Kun)之記載,再赴孫氏遷粵開基地紫金縣忠壩調查。與此同時,羅香林得友人協助,在翠亨村獲得《孫氏列祖生殁紀念簿》,在紫金發現《紫金忠壩孫氏光緒二年重修族譜舊鈔本》等孫氏族譜及口述史料,撰寫了《國父家世源流考》一書,于1942年在重慶出版,以後又于1943年9月及1945年12月、1946年5月分别在渝、滬再版。作者在該書的《結論》中,寫道:



    要之,國父家世源流,其入粵始祖友松公于明永樂年間自閩遷紫金縣後,至國父适傳十八代,世以耕讀爲業,各代之名諱世次,皆甚明确。自友松公至十一世祖鼎标公,俱住紫金忠壩,以鼎标公一支,嘗開基于忠壩公館背,故國父嘗稱其家廟在東江上公館村(Kung Kun)。自其十二世祖連昌公于清康熙年間由紫金遷居增城,未幾複遷中山縣湧口門村,越二傳,至十四祖殿朝公,又自湧口門村遷居翠亨,至國父本身,适傳五代,故國父嘗謂其幾代近祖皆住翠亨。至其遠世源流,則唐以前俱住陳留,爲中原世族,自唐僖宗黃巢變亂,其遠祖@②公,始以領兵堵禦之故,遷居江西寧都,曆五代至宋,子孫寝多,散布于贛南、閩南等地,元明之際,始多自閩贛,遷粵,國父之粵始祖友松公,即自福建長汀河田遷粵之一支也。[1](P47)



    上述《結論》說明,孫中山的遠祖@②公,自唐僖宗黃巢起義時由河南陳留,遷江西寧都爲其客家始祖。曆五代至宋,由寧都遷福建長汀河田。明永樂年間,入粵始祖友松公再由長汀遷紫金忠壩,至孫中山适傳十八代。



    在該書中,作者還繪制了一張《國父家世源流圖》,列舉自入粵始祖友松公以下二十代之名諱世次:始祖友松公→二世祖敬忠公→三世祖永良公→四世祖懷文公→五世祖鳳宗公→六世祖明昌公→七世祖仕伯公→八世祖紹宗公→九世祖乃和公→十世祖宗榮公→十一世祖鼎标公→十二世祖連昌公→十三世祖迥千公→十四世祖殿朝公→十五世祖恒輝公→十六世祖敬賢公→十七世祖達成公→十八世祖文公→十九世科→二十世治平、治強。[1](P6)



    上述圖表還說明,友松公爲自閩遷粵始祖,于明永樂年間遷至紫金忠壩;十二世連昌公于康熙中葉遷至增城,繼遷香山縣湧口門村,開基立業;十四世祖殿朝公于乾隆中葉再遷翠亨開基業;十七世祖達成公生于嘉慶十八年,卒于光緒十四年,生三子:長德彰,名眉,字壽屏;次德佑;三德明,名文,字逸仙,号中山。十八世祖文公,生于同治五年,卒于民國十四年,生子科,字哲生。



    羅香林教授對孫中山家世源流研究的結論,受到了蔣介石、吳鐵城、孫科、陳立夫等國民黨元老和上層人士的贊揚;客家學界亦對此表示一緻認同。



    上世紀80年代初,随着我國對外開放及客家學熱的興起,江西贛州地區和寧都縣有關部門,在寧都進行了文物普查工作,發現《雩邑孫氏八修族譜》(民國十八年版本二卷),孫@②公第三十三代孫中雄在序言中寫道:“即近代首創民國之中山先生亦我@②公子孫也。”[2]不久,寧都縣又發現《城南富春孫氏伯房十二修族譜》(民國十二年修本,五卷六冊)。兩本孫氏族譜載明,孫@②公在寧都傳至七世祖三承事公,北宋元yòu@①年間,三承事由寧都遷福建長汀河田。在長汀河田繁衍十代,明永樂年間,友松公遷廣東紫金忠壩。從而使羅香林《國父家世源流考》中“因資料不足,未能明述”的“國父入粵始祖友松公以上至@②公之世次名諱”[1](P47),得以貫通吻合。



    從羅香林的研究到寧都的文物普查,共有半個世紀,對孫中山家世源流的研究及考證結果表明:孫中山南下始祖爲江西寧都孫@②公,繁衍七代至三承事公;三承事公遷福建長汀河田,繁衍十代至友松公;友松公遷廣東紫金忠壩爲人粵始祖,繁衍十二代至連昌公;連昌公遷增城,旋再遷香山縣湧口門,繁衍二代,至第十四世祖殿朝公;殿朝公遷香山縣翠亨村,傳三代,至第十七世祖達成公;孫中山爲第十八世祖。從遠祖孫@②公在寧都開基,至入粵始祖友松公,直至孫中山,共經曆了35代。[3]



    孫中山在其撰寫的《上李鴻章書》中說:“竊文籍隸粵東,世居香邑。”[4](P8)強調祖籍在粵東,而世代居住在香山。粵東同東江一樣,都是客家人的大本營。陳運通在《認識國父家世——由《聯合報》載(國父不是客家人)說起》一文寫道:“一九七三年世界客屬總會在台北籌辦第二次懇親大會(筆者爲籌備委員之一),孫科先生承認他是客家人,是年六月二十六日來函欣然接受大會名譽會長之職,并曾告訴籌備人員說國父親自告知,他是客家人,家在廣東省永安縣(即紫金)。”[5]孫科的這番話,提供了判斷孫中山是客家人的最有力的證言。



        二、在檀香山



    1878年5月2日,孫中山随母自故鄉廣東香山縣翠亨村乘輪赴檀香山。



    孫中山抵達檀香山後,在大哥孫眉的雜貨店裏佐理商務。1879年9月,孫中山進入火奴魯魯的意奧蘭尼書院就讀,三年修業期滿于1882年7月27日畢業。半年過後,孫中山到美國人創辦的奧阿厚學院攻讀。孫中山初拟在此滿業即赴美留學,後孫眉恐其加入耶稣教,爲父母督責,便着令回故鄉。孫中山便于1883年7月離開檀島。



    孫中山再次應召來到檀香山,在茂宜島姑哈祿孫眉的商店裏佐理商務。時間是1884年11月至1885年4月。



    1894年10月,孫中山第三次到檀香山。這時他已是28歲的有志青年了。随着中國時局的劇烈變化,清廷的腐敗盡露,人心憤激。改良中國,勢在必行。孫中山遂于1894年11月24日在火奴魯魯舉行興中會正式成立大會,何寬等20餘人參加。孫中山提議定名興中會,規定以“振興中華,挽救危局”爲宗旨,宣布所訂《章程》和《盟書》。會議通過了《章程》,選舉劉祥、何寬分任興中會檀香山本埠正、副主席。會畢,孫中山令各會員填寫《盟書》宣誓人會。由李昌朗誦誓詞,各以左手放置在聖經上面,高舉右手宣誓:“聯盟人某省某縣人某某,驅除鞑虜,恢複中華,創立合衆政府。倘有貳心,神明監察。”[4](P20)



    據馮自由統計,檀香山加入興中會的人數共有126人,其中最多的是商人(73人),再加上畜牧家、農業家、銀行家,共79人,這是華僑中的中小資産階級。其次是工人(36人),再次是公務員(8人)和自由職業者(3人)。[6]



    檀香山興中會的成立,标志着近代中國第一個資産階級革命團體的誕生和中國資産階級革命活動的開始。



    興中會成立後,孫中山攜帶會員所繳納之會底銀及銀會股銀,以及孫眉、鄧萌南捐之義饷共計13000港元,于1895年1月回國策劃廣州起義。



    1895年10月,廣州起義失敗後,孫中山亡命日本。1896年1月,孫中山自橫濱第四次抵檀香山。此次在檀半年,宣傳革命,重整會務,成效仍不顯著。6月,孫中山離開了檀香山。



    1903年10月5日,孫中山第五次抵檀。此時距1898年8月檀香山并入美國版圖已有五年多了。孫中山此來,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他說:“适于此時,有保皇黨之發生,爲虎作伥,其反對革命,反對共和,比之清廷爲尤甚。”[7](P197)目睹此種情形,他深知“非将此毒鏟除,斷不能做事”,遂下決心“盡力掃除此毒,以一民心”。[4](P229~230)孫中山先在希爐宣傳革命,組建了希爐第一個革命團體,取名爲“中華革命軍”。“中華革命軍”誓詞爲:“驅除鞑虜,恢複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矢信矢忠,如有異心,任衆罪罰。”[9](P178~179)這一誓詞,較之興中會的宗旨,無疑是又前進了一步。



    12月13日,孫中山回到火奴魯魯,在荷梯厘街戲院演說,指出:“我們必要傾覆滿洲政府,建設民國。革命成功之日,效法美國,選舉總統,廢除專制,實行共和。”[4](P226)



    孫中山此次到檀,宣傳革命,保皇黨十分恐慌,在《新中國報》制造诽言,大肆攻擊革命黨,诋誣孫中山。孫中山決定在《檀山新報》發表《敬告同鄉書》,揭露梁啓超“名爲保皇,實則革命”的欺騙。指出:“革命、保皇二事決分兩途,如黑白之不能混淆,如東西之不能易位。革命者志在撲滿而興漢,保皇者志在扶滿而臣清,事理相反,背道而馳,互相沖突,互相水火。”号召僑胞“大倡革命,毋惑保皇。”[4](P230~233)



    《敬告同鄉書》一文,揭開了革命派與保皇派論戰的序幕。



    經過幾次口誅筆伐,檀島廣大僑胞分清了革命與保皇的界限,以前投入保皇者,紛紛登報聲明脫離,加入中華革命軍者源源而來。孫中山審時度勢,于1904年1月,特設中華革命軍總部于火奴魯魯溫逸街四大都會館,公開活動。檀島重新回到了革命黨的懷胞,成爲海外黨人的重要活動陣地。



    1904年3月27日,孫中山離檀島,計在檀共5個月。



    1910年3月28日,孫中山第六次抵檀香山,亦是最後一次到檀。



    4月3日,孫中山出席火奴魯魯荷梯鈴街華人戲院歡迎會并發表演說,到2000人,人心極爲振奮。當晚,在自由新報會館開會,孫中山決定将中華革命軍改組爲檀香山同盟會,盟書誓詞爲:“廢除鞑虜清朝,創立中華民國,實行三民主義”18個字,20餘人入盟,公推梁海爲會長。[9](P702)孫中山還爲不便公開活動者另設“同盟會秘密團”,委楊廣達爲團長。[10]



    5月16日,孫中山在希爐雞地戲院演說,并宣布成立檀香山同盟會希爐分會,當場宣誓人會者385人。[8](P75)5月30日,孫中山離開檀香山。



    孫中山此次在檀兩個月,發展同盟會員千餘人。他指出:“人心思漢,天意亡胡;于此可見一斑矣。”[4](P457)


三、在美國本土


    1896年6月18日,孫中山由檀香山乘輪抵達三藩市(舊金山),首次踏上美國本土,實現了他夢寐以求的願望。



    孫中山抵達舊金山後,向華僑宣傳反清革命,在教會人士及知識分子中建立興中會,發展馬錦興等10餘人爲會員。[11]8月17日,孫中山乘火車離開舊金山,自西向東,橫穿美國大陸抵達紐約。9月23日,孫中山乘輪赴英國。



    孫中山首次旅美實地考察華僑狀況,發現美國有一個曆史悠久而又龐大的“反清複明”的華人組織洪門會館(通稱緻公堂)。華僑十之七八爲洪門中人。孫中山深感必須與之聯絡,使之成爲與國内革命相呼應、聯成一體的一支重要力量。緻公堂對未列籍洪門之人概不接納,且視爲“風仔”(奸細),爲此,孫中山于1903年第五次訪檀時,即加入洪門,并被封爲“洪棍”(元帥),[12]這就爲他以後在美國本土的革命活動,提供了方便條件。



    1904年3月31日,孫中山再次來到舊金山。由于保皇分子告密,登岸時即被移民局監禁于碼頭的木屋中。旋經友人伍盤照及緻公堂總理黃三德大佬等人營救,于4月6日始獲入境。[9](P403~405)、[13]



    孫中山走出小木屋,立即開展革命宣傳。5月初,在華盛頓戲院發表公開演說,鼓吹反清革命。在加州大學教授邝華汰幫助下,孫中山勸購革命軍需券共得4000美元。孫中山又通過中西日報社翻印鄒容《革命軍》1000冊,在美廣爲散發。鄒容在書中主張傾覆專制政體、建立新國家後,“立憲,悉照美國憲法,參照中國性質而定。”[14]華僑得此書後,不到半年,觀念大變,同情革命的力量迅速增長。



    孫中山來到舊金山後,黃三德勸緻公堂機關報《大同日報》主筆歐榘甲(保皇分子)與孫合作,爲歐所拒,且著文排孫,日诋洪門尊孫爲不當。黃乃令其辭職,改由孫中山推薦之留日學生劉成禺(興中會員)繼任。1904年夏,劉抵埠履新。革命黨奪得了在美的一塊輿論陣地。



    在進行上述工作之後,孫中山便着手整頓緻公堂。緻公堂在美國有15萬人,爲美洲華人社團之冠。但其成分複雜,各地緻公堂不受總堂指揮,且受保皇會蠱惑,民族意識模糊。孫中山與緻公堂大佬商妥,設法聯絡各地洪家,成爲一體。爲此,他制定了全美緻公堂會員重新舉行總注冊的計劃,又親自制定《緻公堂重訂新章要義》。《新章要義》分爲序言及綱領等8章80條。“綱領”第二項規定:“本堂以驅除鞑虜,恢複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爲宗旨。”第三條規定:“本堂以協力助成祖國同志施行宗旨爲目的。”[4](P262)他并自告奮勇,表示願親自訪遊全美各埠,勸導洪門人士接受《新章要義》,及實施總注冊之辦法。



    5月24日,孫中山偕大佬黃三德從舊金山出發,其行程分爲三個階段:5月24日至6月6日爲第一階段,訪問北加州沙加緬度等華僑集中的城市,仍回舊金山。6月9日至8月31日爲第二階段,孫、黃二人乘火車南下,14日抵洛杉矶,7月9日由力連出加州,次日到達亞利桑那州的費尼克斯,孫、黃暫時分途進行。孫去紐約,黃繼續其行程。8月31日,孫到聖路易與黃會合。9月1日至27日爲第三階段,孫、黃相偕赴美東。9月5日抵匹慈堡,14日抵華盛頓,27日抵紐約。10月21日至12月14日,孫、黃途經巴的摩爾、華盛頓、哈德福、波士頓、普洛威頓斯等地,結束了全美的訪程。12月14日,孫中山離美赴英國。



    孫中山曆時8個月的全美之行,未能達到15萬緻公堂會員全部注冊及籌款30萬美元(每人注冊費2美元計)的預定目标,但所到各埠,孫中山均發表演說,在華僑中播下了革命種子,起了啓蒙作用。



    在周遊全美期間,孫中山利用在聖路易及紐約停留的機會,撰寫了《中國問題之真解決》的小冊子。文中列舉了清王朝統治的十一大罪狀,宣稱中國人民決心采取強力手段,把滿清君主政體改變爲中華民國,呼籲美國人民支援中國革命。[4](P243~255)這是以美國《獨立宣言》爲藍本、用英文撰寫的對外宣言,1904年8月31日撰成,于9月底10月初在紐約出版單行本,刊印1萬冊,分送給歐美各國報館與雜志社及有關人士,并在紐約、橫濱、香港被譯成中文,成爲一種著名的革命宣傳品。



    1909年11月8日,孫中山自倫敦乘輪抵紐約,第三次來到美國本土。此行的任務是在美國建立同盟會,籌集大款,以謀國内大舉。



    這時孫中山發現保皇黨在美國的勢力明顯地消退,人心大有轉機,華僑對革命的響應較前熱烈。



    12月25日,孫中山在紐約成立“美東同盟會”(同盟會紐約分會),吳朝晉、趙公璧等16人入會,公推周植生爲會長。此系美洲的第一個中國同盟會分會。



    1910年1月18日,孫中山抵芝加哥,當天成立同盟會芝加哥分會,入會者梅光培等12人,公推蕭雨滋、梅喬林爲會長。



    2月10日,孫中山抵舊金山。16日,改組舊金山少年學社爲同盟會舊金山分會,李是男等16人入會,公推劉成禺、黃魂初、李是男爲會長。



    同盟會舊金山分會成立後,會務發展迅速,先後在内華達州的委林墨(溫尼摩加)、加州的軒佛、洛杉矶等10餘埠成立分會,入會者數百人。孫中山将同盟會誓詞由“驅除鞑虜,恢複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16個字,改爲“廢除鞑虜清朝,創立中華民國,實行三民主義”18個字;又将盟書内中國同盟會會員改爲中華革命黨黨員。對内仍令照舊通用同盟會名義。



    3月,孫中山以舊金山分會爲全美總會,通稱美洲同盟總會,下轄紐約、芝加哥及加州各埠分會,舉張藹蘊重新起草章程。新章程依據美國憲法的精神,設立立法、行政、司法三部,建立三權分立體制。8月20日,依照孫中山的提議,改組舊金山《美洲少年周刊》爲《少年中國晨報》,作爲美洲同盟會的機關報正式創刊。該報陣營堅強,成爲同盟會在美洲的重要宣傳陣地。



    同盟會紐約分會成立幾天以後,孫中山接到香港同盟會南方支部黃興等人的來電,望速寄港币2萬元做爲廣州起義的經費。因此,孫中山立即着手籌款,于波士頓、紐約、芝加哥三地共籌得港币8000元,先期彙寄香港。旋又往舊金山繼續募得1000元。兩次彙款不足1萬元,距香港方面所需不足半數。1910年2月12日,廣州新軍起義失敗。



    3月10~14日,孫中山在洛杉矶附近的長堤,與美國友人荷馬•李将軍及布司舉行會談。先是,容闳于2月16日寫信給孫中山,提出“紅龍計劃”及進行步驟:“(一)自銀行貸借150萬至200萬美元作爲活動基金;(二)成立臨時政府,任用有力之人以管理占領之城市;(三)任用一有能力之人統率軍隊;(四)組訓海軍。”[15]該信中所說統率軍隊之人,即指荷馬•李将軍。是日,孫中山依容闳的意見同荷馬•李會談實施“紅龍計劃”的問題。經過三次會議,制定了起義計劃,并任命布司爲海外财務的全權代辦。長堤會談結束後,孫中山于3月22日自舊金山赴檀香山。



    1911年1月19日,孫中山自歐洲抵紐約,開始了他對美國本土的最後一次訪程。他此行的任務是爲黃興等人再次發動廣州起義而緊急籌款。



    2月5月,孫中山應加拿大溫哥華《大漢日報》筆政馮自由之邀,從舊金山抵達,受到華僑的熱烈歡迎。孫中山在加兩個半月,共籌款6.4萬港元。香港統籌部(黃興任部長)收到這筆大款,決定于4月13日分十路大舉進攻廣州,并電孫中山于5日内再彙3萬港元,故孫中山于4月17日趕赴紐約,23日抵芝加哥。當晚,孫中山獲悉廣州起義(黃花崗之役)失敗,決定繼續在各埠奔走籌款。



    5月1日,孫中山取道波士頓轉至紐約。21日赴華盛頓。6月8日抵洛杉矶,旋赴舊金山。18日,在孫中山倡議下,舊金山緻公堂與同盟會實行大聯合,建立了旅美華僑的反清統一戰線。接着,孫中山發起美洲中華革命軍籌饷局,又稱洪門籌饷局。7月21日,洪門籌饷局正式成立,對外改稱國民救濟局,辦事處設于舊金山。全美各埠緻公堂共有一百幾十處,均奉總局的通告,一律擔任籌饷事宜。8月30日,應黃興的要求,洪門籌饷局彙去1萬元港元,充暗殺機關經費。



    8月25日,孫中山率洪門籌饷局演說籌饷員張藹蘊、黃魂蘇、趙煜三人,從舊金山出發,訪問北加州七埠,仍回舊金山。9月2日,孫、張等四人分南北兩途,孫、黃擔任北路,張、趙擔任南路,由西至東,遍曆全美90個大小城市(其中北路42個城市)。



    10月11日,孫中山抵典華(丹佛)城,獲悉武昌起義成功的消息,當即決定改變預定的行程和籌款計劃,直往紐約,辦理外交,将籌款事項專托張、黃、趙三人主持。



    從7月21日洪門籌饷局成立至11月9日廣州光複,三個月内,孫中山共籌款14.413萬美元,創下曆次在美籌款的最高記錄。



    10月28日,孫中山抵華盛頓,寫信給美國國務卿諾克斯,請約時晤見,秘密會談。20日,未見美方答複,孫中山遂赴紐約。11月2日,孫中山自紐約赴歐洲,繼續從事外交及借款活動。12月25日,孫中山自海外回國抵上海。



        四、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孫中山六次到檀香山,四次到美國本土,在美國共計九年半的學習生活和革命活動,筆者認爲可以得出如下的結論:



    孫中山在檀香山求學期間,閱讀了華盛頓和林肯的傳記,學習了美國曆史和民主制度,對美國發生了興趣,景仰華盛頓,開始探索救國的道路。1894年11月24日,孫中山在檀島創立中國第一個資産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标志着中國資産階級革命活動的開始,檀島成爲孫中山領導革命的搖籃和策源地。1903年,孫中山在檀島撰文與保皇黨論戰,揭開了革命派與保皇派論戰的序幕。



    1896年,孫中山首次踏上美國本土,對華僑(含客家)宣傳革命,旋于1904年、1909年、1911年三次到美,聯絡華僑組織洪門(緻公堂),建立同盟會,策動緻公堂加入革命,并促使其與同盟會實行大聯合,成立洪門籌饷局,爲革命籌款。



    孫中山在美國期間,對當地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考察,對革命理論做了科學探索,學習和借鑒美國的經驗,尋找一條适于中國革命的道路。“民生主義”一詞,是孫中山于1904年同舊金山《大同日報》新任主筆劉成禺,讨論“三民主義”問題時首次提出來的;[16]“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的内涵是在此次讨論中核定采用的。據黃季陸回憶:“我記得在一次他(孫中山)的演講中,提到他的三民主義和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三者吻合。‘民有’是他的民族主義的精神;‘民治’是他的民權主義的旨意;‘民享’是他的民生主義的涵義。”[17]孫中山曾同意将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體制寫進舊金山“美洲同盟總會”章程,後又在同劉成禺、顧維鈞(時在紐約的中國留學生)的談話中,将“三權憲法”(立法、司法、行政)發展爲“五權憲法”(立法、司法、行政、監察、考試),而“五權憲法”是在學習美國憲法基礎上的進一步創新。



    孫中山在檀香山建立興中會時,提出了“驅除鞑虜,恢複中華,創立合衆政府”的革命綱領,所謂“創立合衆政府”,即創立美利堅合衆國式的政府。1903年又将中華革命軍的誓詞規定爲:“驅除鞑虜,恢複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孫中山說:“何謂民國?美國總統林肯氏有言曰:‘民之所有,民之所治,民之所享’此之謂民國也。”[7](P383~384)



    如前所述,1904年孫中山在美國出版了《中國問題之真解決》小冊子。這是一篇以《美國獨立宣言》爲藍本而撰成的英文對外宣言。它是孫中山決定走美國革命道路的明顯例證。



    孫中山在美國所進行的社會考察和科學探索取得了豐碩成果。這些成果集中到一點,就是學習美國,走美國革命之路。他指出:“吾人首創革命,推倒專制與腐敗政府之時,吾人實以美國爲模範。”


《 本帖最後由 草薰風 於 2011-1-23 12:48 編輯 》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1-1-23 22:19:54 |只看該作者
原來國父孫中山是客家人喔 第一次聽到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1-8 23:00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