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7-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166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7694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三個大溪地人」為高更過世前四年所作。
圖/北美館提供
高更厭惡五光十色的巴黎、視歐洲為「既不友善又腐敗」的地方,自稱「野蠻人」的他,浪跡異鄉永遠在追尋回歸原始之路,這也儼然成為他創作的核心。
一八九一年,高更終於實現他多年來的夢想─到大溪地探險。他初抵大溪地,卻發現此地已遭受西方文明殖民「汙染」,但他仍在此地停留了兩年,期間,他走訪各地,廣泛地觀察風土民情與收集資料,以大溪地的語言為畫作命名,留下數量豐富的,充滿詩意與象徵的作品。他重返巴黎後,這批畫卻被視為「賣弄異國情調」。一八九五年,高更決定重返大溪地,永不回法國。
這幅借自蘇格蘭國家美術館的「三個大溪地人」為高更過世前四年所作,呈現的可能是當地的婚姻儀式,左右兩名女子手中所拿的花果象徵生殖力,但畫中人的打扮和大溪地婦女的傳統裝束大不相同,左側女子披著古羅馬式長袍,如同古龐貝壁畫中的人物,她手中拿的果子讓人聯想蛇以蘋果誘惑夏娃的創世神話;右側女子裸露上半身,手捧鮮花象徵純潔的原始文明;夾在兩位女子當中的男子,看不見神情,無從得知他在想什麼?高更觸及西方神話在善與惡間抉擇的典故,充滿無解的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