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8-10-6
 - 最後登錄
 - 2015-7-2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1901
 - 閱讀權限
 - 140
 - 文章
 - 11968
 - 相冊
 - 3
 - 日誌
 - 45
  
 
 
 
     
 
 
 
 
 
 
 
 
 
 
 
 
 
 
 
狀態︰
 離線  
 
 | 
客家古箏音樂會 促進兩岸交流 
 
   
 
       在客籍音樂家魏德棟的籌畫下,2011年月24日新竹縣竹北市東海地區,舉辦一場兩岸客家古箏交流音樂會,邀請中國大陸河南洛陽少兒古箏藝術團與竹北市六家國小進行交流,並透過以兩岸多種的古箏不同類型演奏方式,了解不同時空轉變下,兩岸客家音樂的差異,帶給觀眾視覺聽覺的雙重享受。 
 
     會中由台北正心箏樂團以一曲「千萬個祝福」竹闆快書、六家國小古箏社以「我愛鄉村」、「茉莉花」兩首快炙人口的古箏演奏,為兩岸客家古箏交流音樂會揭開序幕。音樂會籌畫人魏德棟表示,這次特別以21台古箏彈奏客家樂曲,迎接遠遠從大陸,南洛陽來的藝術團。 
 
     河南也是許多客家宗族的原鄉,過去為了躲避戰亂,客家族群開始往南遷徙,落腳廣東後又渡海來台,古箏藝術團希望透過音樂,訴說古箏曲調多年來歷經時空變遷的差異。 
 
    
 
 
     中國古箏專業委員會副祕書長 婁方:「河南的第一個音很重,到客家(古)箏以後,第一個就聽了柔和清脆響亮,抒情親切,河南的明朗有力剛味重,它的風格不一樣,所以曲子不一樣,演奏手法不一樣。」 
 
     32年前魏德棟曾以客家曲調「月桃香滿月桃山」,描述小時候求學情景,不過他認為僅靠21條弦詮釋客家音韻是一大難題。 
 
     古箏音樂家 魏德棟:「八音的音域比較亮麗,古箏比較優雅,這邊的轉換我們最後的想法,我們用古箏樂團,用雙弦聲音量也比較大,這樣模仿起來,這樣感覺也不錯。」 
 
     一場優美的音樂饗宴,古箏藝術團希望未來多與台灣客家音樂社團交流,魏德棟也希望以絲竹的方式,呈現客家老山歌、平闆等曲調,並用他最擅長的古箏讓客家音樂傳唱下去。魏德棟表示:「透過這樣的交流,可以學習彼此的長處,讓古典樂器展現更多元精采的風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