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6-26
- 最後登錄
- 2025-2-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5057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20513
- 相冊
- 1
- 日誌
- 17
狀態︰
離線
|
烏龍茶也稱青茶,是介於綠茶(不發酵)和紅茶(完全發酵)之間的一類半發酵茶葉。因此,它具有綠茶清香的氣味和紅茶甘甜的口感,並且巧妙地抑制了紅茶之澀和綠茶之苦。
烏龍茶製茶的工藝大致步驟可分為:曬青,晾青,搖青,揉捻,乾燥和揀梗。泡好一壺烏龍茶的必要條件如下:
一,好茶好水好茶具
俗話說:“水乃茶之母,器乃茶之父”,有了好茶葉,更需好水好茶具,才能將其神韻表現淋漓盡致。水最好是純淨水或礦泉水,茶具則“宜陶景瓷“(宜興的陶器,景德鎮的瓷器)為佳。
二,壺型與茶葉投放量
根據喝茶人數選定壺型,根據茶壺的容量確定茶葉的投放量。若茶葉是緊結半球型烏龍,茶葉需占到茶壺容積的1/3-1/4;若茶葉較鬆散,則需占到壺的一半。
三,水溫要求
由於烏龍茶包含某些特殊的芳香物質需要在高溫的條件下才能完全發揮出來,所以一定要用沸水來沖泡。
四,開湯時間
閩南和台灣的烏龍茶沖泡時浸泡的時間第一泡一般是45秒左右,再次沖泡是60秒左右,之後每次沖泡時間往後稍加數 10秒即可。閩北和潮州的烏龍茶開湯時間則要快得多,第一泡15秒就可以了。
五,沖泡次數
綠茶一般三次為最佳,烏龍茶則有“七泡有餘香”的說法,方法得當每壺可沖泡七次以上。
市面上的烏龍茶按茶的原產地可分為閩南,閩北,廣東潮州以及台灣。
閩南烏龍茶也稱溪茶,代表性的名茶有鐵觀音,黃金桂,本山,毛蟹;閩北烏龍茶也稱岩茶,主要產於福建武夷山一帶,代表名茶有大紅袍,肉桂,鐵羅漢,水仙等;廣東潮州烏龍茶則以鳳凰單樅著稱;台灣烏龍茶主產於台灣,因為發酵工藝的不同分為台灣烏龍和台灣包種兩大類。凍頂烏龍,青心烏龍以及文山包種名氣很盛,但近年來金萱,翠玉等台茶也開始流行。
烏龍茶香氣濃醇而馥郁,滋味醇厚,鮮爽回甘,葉底邊緣呈紅褐色,中間部分為淡綠色,形成奇特的“綠葉紅鑲邊”。但從湯色上區分,閩北茶和閩南茶有所不同:閩北烏龍茶湯色較深而閩南烏龍茶湯色清澈明亮。
特別提醒:
從嚴格意義上說,人參烏龍茶不屬原味茶。它是一種再加工茶,以西洋參的葉子碾碎以及其他一些輔料加入茶葉中製造而成,優質的人參烏龍茶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鑑別人參烏龍茶好壞有一個簡便的方法---即沖泡時茶的葉底散開越快相對來說茶質越優。市面上的人參烏龍多是陳茶所制,消費者選購時要留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