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會神聖介紹
玄天上帝為安平六角頭港仔尾靈濟殿之神聖。靈濟殿原名仙史宮,創建於清康熙五十七年,主神總制安寧王、伍府恩主公,係由澎湖望安仙史宮分靈而來。日治時期開闢運河,港仔尾社的慈濟宮遭拆除;囝仔宮社的北極殿,也因開闢馬路,遭到拆除的命運。慈濟宮的保生大帝、北極殿的玄天上帝,不得已皆移祀仙史宮,廟方才取伍府恩主公的「靈」、慈濟宮的「濟」、北極殿的「殿」,將廟名改稱為「靈濟殿」,且以伍府恩主公為主祀神。玄天上帝又稱真武大帝、北極大帝、開天大帝等,民間俗稱「上帝公」或「上帝爺」。玄天上帝最早起源於原始的星辰崇拜與動物崇拜。謂二十八星宿的北方七宿,其形如龜虹,故稱北方七宿為玄武。後來演變成龜蛇,即玄武。奉祀玄天上帝,其神格僅次於玉皇大帝,統領北方諸神,俗稱上帝公,清入臺後,為消弭民間對明鄭之懷思,以上帝公腳踏北方之龜蛇,附會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將之貶為屠宰業的守護神。一般婦女認為玄天上帝是保護孩童的,所以每逢農曆三月三日上帝爺誕辰的那天,都帶著小孩一起去祈求平安。玄天上帝信仰活動對社會教化 具有以下幾點的功能。
一、對信仰者的行為具有約束作用。宗教把社會世俗道德納入其神聖的領域,普遍的倫理規範成了神的誠命和宗教的戒律,平凡的道德準則變成了超凡的道德律令。
教徒受因果報應思想的支配,懼怕神明的懲罰或來世的苦難,因而產了相應的內動力自覺地以宗教的誡命和律令來約束,規範自己的行為,這種宗教倫理的神聖性對於信徒具有很強的約束自律作用。
二、對社會倫理關係具有一定的維繫和整合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不同層面上。
1. 是在宗教組織內部,教職人員透過經典向信徒進行倫理知識和道規範的教育,促使信徒在共同的思想信仰基礎上,嚴格按照本宗教的道德律令和倫理規範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對宗教領域,信教公民道德水準有較大影響。
2. 是在宗教信仰者與非信仰者發生個種社會聯繫的過程中如果信徒自覺地遵守教規戒律和宗教倫理規範。在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時可以促進信仰者與非信仰者人際關係的和諧有利於改善社會倫理關係。
3. 是在調整現代社會倫理關係中,宗教倫理可以發揮其特殊的作用。可以通過其對社會、假惡醜、等負面現象的貶抑,和對真善美正面價值的推崇。調節相應人群的社會為社會活動。進而調整社會倫理關係有助於社會公德面貌的改善。從統計資料得知:台灣地區宗教分佈概況寺廟佔 79% 教會佛寺 21% 。其中道教在宮廟堂壇佔 78.48% 可以看出臺灣地區之宗教信仰普遍以道教為主。台灣地區每一縣市均有奉祀玄天上帝道廟。可見台灣地區玄天上帝信仰之普遍性,加上所述宗教對社會教化之功能而言,具有一定之影響層面,是以如何透過玄天上帝信仰活動之潛移默化。道德規範作用以達到社會和諧的目的。
天上聖母為安平開臺天后宮之大媽。開台天后宮是安平地區信仰中心,與安平一樣在台灣開臺歷史文化中占有不可抹滅的地位。清光緒二十一年(西元一八九五年)甲午戰敗,台灣割讓日本。日軍進入安平之際,有清軍兵勇多人受困於媽祖宮內,慘遭日軍殺戮,屍首埋於廟後空地;神聖殿堂因遭血腥之污,終致香火冷淡 。後,日人設立安平公校(今石門國小),原開台天后宮便為教室之用,只好將媽祖與諸神神像分別寄於安平各廟,直到民國五十五年現址新廟完成。康熙廿三年施琅將寧靖王之─元子亭園,改修為「大天后宮」,即今台南市大天后宮。相傳當時並乞求安平開台媽祖的香灰,以塑鎮殿媽祖全身。爾後,鹿耳門、南港、北港各地之媽祖也都乞求安平媽祖宮的香灰雕塑全身,故安平媽祖宮每次建醮祈安,各地的媽祖神像也令前來鑑醮,例年安平迎媽祖,各地的媽祖宮也會前來聚會,所以安平媽祖宮標榜為開台媽祖宮。大媽高四尺四寸,二媽高四尺,三媽高四尺二寸,均梳湄洲髮髻,手指可掛戒指,三寸金蓮也如古代女子一般纏有綁腳布。安平天后宮媽祖之粧塑,均為軟身坐神交的,且文飾前冕旒綴珠下垂,其數為九,係為天后制。臺灣民間對媽祖的信仰,來自多災多難的生活環境,除了暴風雨及海難之外,靠海維生的人內心會產生不安定的恐懼感,媽祖的傳奇事蹟,正好可以給航海者精神上的慰藉,媽祖神靈的庇佑,可以做為強化支持信心的支柱。臺灣對媽祖的信仰,隨著移民的足跡而被帶到全省沿岸各港口。媽祖廟的建立,記錄了移民的歷史,媽祖的精神與臺灣人民的開拓史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並反映出了歷史的生命軌跡。在臺灣的開墾過程中,媽祖的信仰,也成為維繫社會安定的基礎力量。媽祖的信仰無疑是一顆定心丸,它的功能在於安定災難下的人心,而災難的克服,誠然是媽祖神蹟的顯現。人們在轉危為安之後,對於神明顯靈救濟之恩,產生了感戴,一切功績全歸功於神明的靈驗。媽祖神蹟故事的產生,足以代表一千多年以來,閩、粵沿海人民,靠海維生與向海外擴展,涉險犯難共同奮鬥的心聲,這是一種媽祖信仰所代表的一種時代價值意義。
廣澤尊王為台南南勢街西羅殿之神聖。西羅殿位於台南市西區的中心點(指本市中區之西方,東至西門路;北至西下北幹線,以大水溝為界;西至空軍醫院【今交通隊】,以西邊大橋縱直為界;南至永華路;在荷據時代屬台江流域)原為「南勢街」,即今日之和平街九十號。昔稱為「聖王公館」,其附近一帶稱為「館口」 西羅殿之稱謂,並無史料記載;據說約百餘年前鑒於台南府城東有東嶽殿、南有南極殿、北有北極殿,西區獨缺,始正式立名。西羅殿創於清康熙五十七年(西元一七一八年),清康熙年間由於台江的淤淺,各港汊形成街市,當時著名的有五條港(南河港、安海港、關帝港、佛頭港、老古石港),西羅殿位於南河港口一帶。因為當時西羅殿的規模只不過是一座小館,又稱「聖王公館」,由附近的郭姓碼頭工人奉祀『郭聖王』於此,「聖王公館」又與「海尾館」以一通道相通(兩館即今日西羅殿之正殿),而「海尾館」南臨南河港畔,是當時碼頭工人的休憩地,所以南河港口一帶有「館口」之稱。本殿亦因襲泉州「鳳山古寺」稱「鳳山寺」,後以為不當,遂改名西羅殿。 西羅殿的發展,是以宗教來團結宗族,更擴大宗族、宗教的力量來建設地方,繁榮地方。康熙年間,一群泉州南安郭姓移民,捧著家鄉鳳山古廟廣澤尊王的分身渡海來台。來到台南,落腳南河港一帶,憑著年輕旺盛的氣力在碼頭上拉縴當苦力謀生,因工資微薄,族人只能在碼頭邊建一小館,供奉帶來的廣澤尊王。因廣澤尊王又稱「郭聖王」,故初稱為「聖王公館」,也就是西羅殿的前身。郭姓苦力,在南河港上辛苦奮鬥,終於成為家財萬貫的行郊商人。族人於是出資將聖王公館遷建於今址,擴建成堂皇富麗的廟宇,改稱為「西羅殿」。為團結族人、鞏固勢力、擴張地盤,郭姓苦力以西羅殿為中心,一致抗外,西羅殿成了郭姓苦力的碼頭工會。而盤據南河港一帶的郭姓苦力也因此當上碼頭老大,剽悍作風聞名全五條港地區。 在大陸上,文化大革命時,廣澤尊王老家南安鳳山古廟遭受損毀,廟內最早的廣澤尊王神像亦遭池魚之殃。因此,目前全台奉祀廣澤尊王的廟宇,便都奉西羅殿為祖廟。台灣民間宗教信仰的社會性很濃厚,社會層面的意義是很重要的,集體拜神,其實最重要的,是在崇拜屬於我們的社會,因為神是保護地方的神靈,崇拜它,表示我們對所屬的社區重視 。〝西羅殿〞在郭姓苦力的心中,佔有著精神的力量,對工作、對家鄉及對同伴,凝聚著深厚的情誼。為了保護苦力在港口工作的權力,同時為了對〝廣澤尊王〞的敬重,建立西羅殿成為郭姓苦力的聚集中心。從這,便可得知〝西羅殿〞在府城歷史中,為五條港時期的重要廟宇之一,它不只為人民的信仰,更見證一段經濟發展的歷史。
《 本帖最後由 高梁58℃ 於 2011-7-12 00:16 編輯 》 |